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后劳教时代,亟需填补劳教制度废止后留下的制裁空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二元"模式是取代刑法+劳教制度+治安管理处罚法"三元"模式的理想选择。但如何完善刑事立法,存在制定《轻犯罪法》、《违法行为矫治法》抑或融入现行刑法等不同的观点。而且,只有实体法上的作为远远不够,还需要程序法上的准备,程序分流、刑事速裁以及前科封存制度是后劳教时代刑事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应当坚持"劳动教养"的名称,重新认识劳教教育改造的属性,强调在劳教制度中注入现代人权观念,完善其理念和程序劳动教养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最近,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宣布,已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今年将停止使用劳教制度。但是,对于在中国已存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来说,不应当也不能够用静止的、单一的视角和标准来进行评判,而应当用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万星宇 《传承》2014,(3):132-133
"毒树之果"制度来源于美国刑事诉讼法,指的是非经合法程序取得的证据必须非法排除,不得采用,体现了法律公平正义的本质属性。分析英美法系的"毒树之果"制度的来源和特点,引入我国关于非法证据在"毒树之果"问题上的现状及问题,学界对此的讨论,阐述对中国建立"毒树之果"制度的见解和看法,对我国提高法制建设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013年12月28日通过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根据决定,劳教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在劳教制度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教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1957年8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八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依法确立了劳动教养制度。"受国务院委托,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12月23日就国务院关于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3,(2):44-45
姜明安在2013年1月3日《检察日报》撰文《劳教制度应朝司法或准司法方向改革》认为,对劳教制度进行改革、重构,应从劳教的目的与功能、劳教对象、劳教决定程序、劳教方式和劳教救济途径等方面着手。第一,应进一步明确劳教的基本目的与功能是“矫治”,可以考虑将“劳教”制度改名为“违法行为矫治”制度。第二,对劳教对象的范围应加以限制和缩减,劳教对象应主要限于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但又不能予以刑罚处罚的人。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公安机关侦查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定职责。由于传统侦查理念制约、公安机关面临多重压力、缺乏明确的程序性细则以及保障制度等原因,使得实践中侦查阶段非法证据呈现出发现难、排除难的困境。落实侦查阶段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公安机关需要从理念革新、主体控制、程序建构、制度保障等层面寻找解决路径,以实现侦查阶段非法证据的有效预防、及时发现与排除。  相似文献   

7.
张京  苗欣兰 《人民公安》2010,(22):46-48
<正>既重实体又重程序,既重结果,又重过程,重视人权、人格,改变随意性,用一部成熟的法律作为工作的依据,这是劳教制度改进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劳教制度自1957年实施以来,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预防、减少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劳教制  相似文献   

8.
“孙志刚”事件催生了早在1997年、1998年就开始启动了的《收容遣送办法》的修改。2003年6月22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布。施行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寿终正寝。与《收容遣送办法》一样存在诸多问题的劳教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已经存在40多年。随着社会法治观念的增强,劳教制度的运作由于立法方面的粗疏,尤其是程序规范的缺损,使劳动教养制度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普遍受到了社会质疑,在1997年刑事诉讼法取消“收审”后,劳动教养则取“收审”而代之,站到了国际人权斗争的  相似文献   

9.
《人民论坛》2013,(1):29
1、唐慧被劳教案:应彻底废弃劳教制度@于建嵘:为什么要彻底改变甚至废弃劳教制度?一,劳教制度违反宪法和立法法,以行政法规为依据,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二,劳教制度赋予行政部门单方面可以长时间剥夺人身自由的处罚权,缺乏制衡;三,劳教制度成为了地方党政随意滥用、打击迫害上访民众、制造冤假错案的工具;四,劳教制度导致国家合法性快速流失。2、王立军事件:权力必须关进笼子@贺卫方:王立军在党委会上说,"我告诉你们,我能在一天之内就把党委领导给撤了,甚至拿下。"在民警大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合理性缺失、执法依据与法律冲突等原因,劳教制度广受质疑,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席卷全国的废立争议中,2013年底,在我国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被正式废止,但劳教制度遗留的后续问题依然存在,各地都面临制度和实务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法治思维支撑,并以法治方式体现。本文以人权为视角,以实践问题为导向,试图对劳教制度废止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合理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政府行为提供思路,并对司法实践有所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搜查的规定过于笼统、简略,在程序控制、司法审查、救济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能防止非法搜查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害。完善我国的刑事搜查制度,应根据侦查实际,构建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平衡的搜查程序,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构建搜查的司法审查机制,建立程序与实体相结合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最近,湖南永州的"唐慧案"勾起了人们对八年前孙志刚事件的回忆,以至于腾讯网在"今日话题"栏目中打出"唐慧能否成为第二个孙志刚?"的标题。其实,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早已提上议事日程。2005年,"违法行为矫治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调研、试点工作正在开展参与起草工作的同志表示,未来"劳动教养"将被"违法行为矫治"取代,其中广受诟病的"管制程度高"、"程序缺失"、"期限过长"等问题都将有深刻而全面的改革然而,据有关新闻媒体报道,各方围绕劳教改革又确有一些纠结在主张改革暂缓者看来,很难找到有效的替代制度。这种观点值得思考面向"后劳教时代",我们在组织社会管理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及此前"两高三部"出台的两个证据规定,从实体规则和适用程序两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内涵。新法将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由非法言词证据扩展到非法实物证据,并对违法严重程度不同的多种非法侦查行为进行了理性的区别对待,经过对多元价值的权衡,最终确立了富有层次的三种排除模式。为保证制度实效,新刑诉法和两个证据规定还为排除规则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适用程序。这些突破性规定标志着我国向现代、文明、法治的刑事司法制度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两高"司法解释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但由于法律本身规定的缺憾,以及相关程序的缺失,使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几成一纸空文。文章分析了在我国实行非法证据排除存在的诸多障碍,如维护社会稳定和打击犯罪之间难以取得较好的平衡,追求实体公正的观念强于追求程序公正的观念,错案赔偿制度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影响等,提出了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董纯朴 《公安研究》2014,(11):13-21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标志着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正式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任务艰巨。目前,取消劳教制度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基层公安机关对于许多轻罪案件处于“刑事法律难管,治安处罚又过轻”的两难境地。取消劳教制度后如何完善各种相关法律和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更加有效的惩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治安管理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重复供述问题是潜藏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之下的"暗礁",对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有效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学界对重复供述排除问题的理论依据、排除范围、排除考量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为立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与制度建构体系。下一阶段,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将为重复供述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海波 《公安研究》2000,(6):40-44
我国现行劳教制度在实施中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亟需立法调整。本文从劳教制度的产生、发展沿革,到当前遇到的问题,做了具体阐述,并对相应问题提出思考与探讨,以为有关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式废除了劳教制度,打破了我国三级法律制裁体系并存的局面,造成了现有制裁体系结构性缺位的状态。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应将原有依靠劳教制度调整的"中度违法行为"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但现有的刑法制裁措施或者过重,或者过轻,并不适合于处罚这类行为人。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介于监禁刑和非监禁刑之间、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中间制裁措施,即管理相对宽松的监禁刑或者半监禁刑,以弥补劳教制度废除之后所造成的处罚措施的空档。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劳教制度戛然而止,使得与劳教制度同生的劳教部门也面临诸多的现实困境。更好地对原劳教场所和工作人员进行角色与职能的转换,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对原劳教人群进行分流处理,使违法行为得到应有而适当的制裁,实现法的教育功能,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这些问题的适当处置,对节约行政成本、实现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昊夫 《人大建设》2005,(4):17-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现行的行政强制措施劳动教养可以剥夺公民人身自由长达3年之久,且劳教决定不经复议不能起诉至法院。河南省漯河市小学教师陈全发的遭遇,揭示了劳教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