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裕了的农民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图为浙江龙港镇农家子女举行200架钢琴大联奏活动。本刊资料小康的概念最早源于《礼记》,是儒家提出的相对于“天下为公”,“大同”而言的一种社会。后来则作为比较充裕的家庭经济生活的描述。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小康被定位为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发展阶段。1979年底,邓小平就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小康构想,他指出:“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当代青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认可度高,81.6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会激发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八成多受访者认为,青年是引领社会生活方式革新浪潮的创新力量,七成多受访者认为,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人力资本支撑;超半数受访者认为“各类思潮侵袭,容易陷入西方理论陷阱”是青年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选择“网络中泛娱乐化、伪治愈系内容诱发青年非理性情绪”这一选项的受访者更是超过七成;在针对“参与中国式现代化,青年面临哪些困难”的调查中,有80.25%的受访者选择“面临的压力大,在‘内卷’与‘躺平’中摇摆”;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对于青年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当被问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您有哪些期盼和需求”时,80.45%的受访者选择“关注社会心态变化,缓解青年焦虑问题”,不少受访者期盼在现代化过程中及时“破解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和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戎珂 《人民论坛》2023,(17):12-16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当前数字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中央提出的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布局规划,本文将从数字经济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IBCDE”框架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布局的可行方案,从而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4.
家庭理财一般原则 第一个原则:一般家庭的“易变现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较易变现的股票、黄金等等,这些款项的总和应调整到足以应付4~6个月的生活各项支出,这样在面临任何家庭收入突然中断的危机时,您的家庭仍有较充裕的时间面对困难。 第二个原则:要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并做好保护措施。所谓的“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入者”发生严重事故(伤、病等),家庭经济生活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在人类社会中为解决“生活风险忍受度”所设计出来的最佳工具,就是“人身保险”。 通过由全社会来分担风险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积极探索和科学认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也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人类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现代化具有不同形态和不同模式。西方现代化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无不经历了高污染、高能耗与高排放阶段。美国30年代中部大平原地区沙尘暴每年几十次,被称为“肮脏的30年代”;德国二战后工业急剧发展、城市化急剧扩张,但是环境管理工作滞后,莱茵河水体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一度被称为“欧洲公共厕所”;1956年日本水俣湾上游大型氮肥企业将含汞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导致了水俣病事件。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体如何凭借个人主义话语从传统家庭走向现代共同体,可以呈现中国现代化早期社会关系结构转化的内在脉络。“新青年”个案体现了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团体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转换模式,即“认同—创伤—修复”的叙事结构。其中个人主义话语的工具性作用在于将对传统家庭的怨恨式认同传递和转化为对现代团体的弥补式认同,新青年从“爱有差等”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转向在现代共同体中寻求“平等之爱”。这一叙事模式在五四前后具有一定普遍性,现代团体被“新青年”体验和阐释为一种传统家庭共同体的修正、补充与扩展。这提示在“家本位”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关系社会原理对于现代共同体的普遍主义原理,在抗衡和消解的作用之外,也具有激发其需要、促进其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挪威紧急事件管理系统近五十年来,核事故对现代社会形成严重的威胁,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令人难以想象。近50年来最重大的核事故17起,分别发生在美国、日本、前苏联、英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由于核工厂的爆炸而导致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从而对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极大影...  相似文献   

8.
▲美国调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据《青年参考》报道,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绝大多数案例中,离婚并没有对孩子构成伤害——此项研究结果和很多近期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 该研究由美国资深心理学家梅维斯·赫瑟林顿主持完成。这位弗吉尼亚大学教授被美国心理学界公认为现代家庭问题研究的先驱之一。新研究涉及1400多个家庭,结果发现,美国75-80%父母离异的孩子完全能够“应付”父母的婚变,而且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相当正常。与来自“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另外20-25%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了多种问题,具体表现为心烦、沮丧、好冲动、不负…  相似文献   

9.
防患于未“燃”最重要   远离火灾,平安长在!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相当一部分火灾发生在家庭住宅,因而家庭火灾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据调查统计,当前全球每年发生的 600万- 700万起火灾中,大部分火灾发生在住宅,如欧美、日本等国的住宅火灾占总火灾数的 80%,美国 80%的火灾和火灾死亡都发生在家里。   我国每年的家庭火灾发生率也居高不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液化气、管道煤气登堂入室,各种高档电器应有尽有,现代装修日趋豪华舒适,人们喜欢使用天然的木头、布料去营造…  相似文献   

10.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以此为开端,我国先后启动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经济发展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从粉碎“四人帮”时的贫弱,发展到目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仅次子美国、日本、德国)、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万减少到一千多万。这一世界上少有的持续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我国的面貌,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互嵌”备受关注。南疆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各民族间语言文字交流困难,造成南疆社会和主流社会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区隔较为明显,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对于南疆来说意义重大。“全方位嵌入”中强调经济互嵌,说明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离不开经济动力的支持。南疆地区大力发展产业,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吸引大量流动人口到南疆创业、就业,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利益的联结下积极进行社会互动,突破血缘、亲缘,密切接触、沟通、交流,在社会、文化、心理各方面逐渐开始嵌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了南疆民族互嵌式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东邻日本正在为谋划新世纪而忙碌。在年初公布的“21世纪构想”中,为日本在新世纪描绘新形象,提出了“富国有德”的国家总目标,以及教育立国与科技立国两大目标;把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建设安居乐业的社会、谋求经济的再生、构筑资源循环型社会。为国际和平发挥积极作用等作为五大课题。战后,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以赶超欧美为目标,国民革新图强,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987年人均GDP超过美国。日本经营模式为美国的经营者所效仿,美国学者著书立说,称羡“日本第一”。但也许是“盛极必衰”,日本在实现了追赶目标后,却陷入长期不…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与思考》2009,(5):14-15
“乔·华盛顿”不是一艘船舰,而是漂浮在海面上的核灾难。 ——美国航空母舰“乔治·华盛顿”入驻东京南部的港口,引起日本一些人士的担忧。作为惟一遭受过核袭击的国家,日本对于任何与核有关的东西都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徘徊——以胡彬夏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田  梁景和 《求索》2008,(10):224-226
胡彬夏是近代著名的女报人,曾留学日本和美国.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接受过系统西方教育的先进知识女性的代表,成立“共爱会”,呼吁女性做“女国民”;编辑《妇女杂志》,主张改良家庭即整顿社会,认为女性的天职是建设新家庭。其思想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既是民初社会新旧交替的反映,又是知识女性无奈的选择。客观上提高了女性的家庭地位,为女性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后工业社会”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工业社会”与中国现代化周敦仁在探讨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西方社会发展动向,预测下一世纪前景的时候,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服务业社会”等等。后工业社会虽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但并不是在渺茫的未来和遥远的天边。从世界大事到我...  相似文献   

16.
孙肖远 《群众》2023,(5):26-2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现代化是以物质生产活动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从经济体系、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全方位转变。  相似文献   

17.
《辽宁人大》2008,(5):11-11
美国:巨资打造“阳光美国”。美国能源部提出了“阳光美国计划”并采取种种措施来推动,以使将来美国的很多房屋都改成以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阳光美国计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使太阳能成为美国能源组合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届时,美国电网将增加5000兆瓦-100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量来满足100万~200万美国家庭的生活用电。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新加坡在社会德育教育方面应该说走在了亚洲各国的前列,两个国家在民族道德、儒家道德、东西方道德观念的冲突中形成了本国独特的民族道德,对两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管理工作,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许我们能从日本、新加坡的德育教育中获得些启示。日本、新加坡重视德育教育的背景。由于二战以后商品经济的调整、发展带来民族精神的双面性:社会现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激发了人们的开拓进取和创造精神,但是,受美国“个人本位”哲学、“功利主…  相似文献   

19.
共同体概念表征着人类对“共同善”美好生活样态的精神追求与现实实践,构成了传统社会中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审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消解了共同体的最初样态,而且建构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虚假的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一种超越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形式重塑了人类共同体生活的基本样态,形构了习近平共同体思想的话语体系与实践样态,从而在理论上批判了西方式现代化对共同体消解的现实,规避了西方现代化进程对共同体消解导致的种种现代性问题的弊端;在制度上建构了一种共同体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社会制度需求;在实践上推动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建构,诠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同体向度与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由该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生产力水平、发展要求等复杂因素综合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经济特征、政治优势、动力机制,决定中国现代化发展基本范式、经济组织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再版”,也不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翻版”,而是兼具“中国特色”和“一般特征”的现代化全新道路。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集中呈现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以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前提,以“大多数人”的现代化超越“少部分人”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应有之义,以“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超越“以资为本”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超越“发展失衡”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范式变革的内在要求,以“绿色-发展”协同共进的现代化超越“经济-生态”二元对立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遵循,以“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超越“霸权崛起”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