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论全球的储蓄与消费的失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储蓄和消费的最基本关系。实际上,一个国家跟一个家庭是一样的,总收入无外乎两块:消费和储蓄,即收入=消费+储蓄。在国家层面,按照经济学的基本恒等式,储蓄这部分是用作投资的,所以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储蓄=投资。这是理论上的平衡,现实中从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平衡,在全球层面上才能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2.
王辉  张东辉 《求索》2010,(5):1-4
以收入或者消费的波动作为衡量不确定性的预防性储蓄研究存在缺陷,本文将预防性储蓄作为一种居民资产从储蓄资产中分离出来,利用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消费增长率的波动以及利率的波动与预期消费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通过计算得出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占储蓄存款的比重高达83.7%,这充分表明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预防性储蓄是对未来较大不确定支出所做的准备,因此,减少消费、利率以及涉及居民大额支出的波动是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数字天下     
中国人50%收入存起来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最近对 中国人的消费热情产生怀疑,指出 中国不仅是国家、而且是个人及家 庭的世界储蓄冠军——中国人平均 将其近50%的收入储蓄起来,而德 国人和美国人储蓄占收入的比例分 别为20%和14%。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5月份和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从央行或中央政府角度而言希望能借助利率杠杆的作用刺激我国经济走出低谷,刺激民间资本从储蓄状态还原到消费和投资状态,刺激生产经营者扩大投资规模和经营规模。但储蓄,投资变动能否真如利率调整之所愿呢? 利率与储蓄 首先,就储蓄而言,一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储蓄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资本形成。在较为完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储蓄对利率具有高弹性:利率上升,经济主体会推迟消费,增加储蓄;利率下降、经济主体会减少储蓄,扩  相似文献   

5.
储蓄理论是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储蓄的变化对消费、国民收入均有一定的影响。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储蓄的理论,对于我们做好储蓄工作,充分发挥储蓄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大病保险缺失导致居民生活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引起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文章论证了大病保险缺失对于经济运行的三次传导机制:即大病保险缺失对储蓄的影响;大病保险缺失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大病保险缺失导致的消费和投资对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相关的计量检验模型,对上述三次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理论论证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鄂璠 《小康》2013,(2):38-41
储蓄是中国人的"第一要务",四成人今年还要更多地储蓄,而要更多消费的人仅有两成。在"物价涨、消费高,钱包追着消费跑"的时代,收入"牵绊"了近六成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在能够促使自己增加消费的诸因素中,排在首位的也是收入增加。在"节俭"消费观的导引下,高达九成的人有网购经历,质量和价格,是最能"激活"中国消费者购买欲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8.
城乡居民消费不旺有很多直接和间接的因素,消费不仅受收入水平和储蓄水平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受到消费心理、消费习惯、供给现状、市场变化等方面的间接影响。因此,启动城乡居民消费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从云南的实际出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的消费状况有其特色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 ,在家庭消费上 ,老年人重点把饮食放在第一位 ,其次是医疗 ;在耐用消费品上 ,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水平偏低 ;在储蓄上 ,老年人偏重于储蓄 ,消费方面较保守 ;在购物上 ,老年人更有理性 ,考虑价格因素更多些 ;在消费环境上 ,老年人对传统消费场所更情有独衷 ;在现代消费方式上 ,老年人受传统影响更多些 ;在消费中的健康与科学问题上 ,老年人对自身健康与周围环境的保护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张旭 《小康》2010,(2):42-45
在物价下不来工资上不去的处境中,人们一方面决定将更多的钱用于投资和储蓄,另一方面又对住房和汽车消费,旅游、娱乐和文化教育消费抱有持续热情,对奢侈品消费也兴趣不减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的消费状况有其特色,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在家庭消费上,老年人重点把饮食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医疗;在耐用消费品上,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水平偏低;在储蓄上,老年人偏重于储蓄,消费方面较保守;在购物上,老年人更有理性,考虑价格因素更多些;在消费环境上,老年人对传统消费场所更情有独衷;在现代消费方式上,老年人受传统影响更多些;在消费中的健康与科学问题上,老年人对自身健康与周围环境的保护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据报导披露我国国民储蓄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近年来一直保持在近40%的水平。世界银行统计表明,目前世界上国民总储蓄率超过40%的国家只有新加坡,我国居民总储蓄率已跃居世界第2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9.3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3万亿元,个人储蓄存款余额5.2万亿元。而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为7%左右的水平,必然以扩大内需,形成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双重拉动。很明显,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支援国家建设不只是储蓄,消费也是。于是7月1日降息后有人评说:为让老虎出笼,光打开…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方面所作的居民储蓄意愿调查的结果表明,有近 40%的人把“生病”作为储蓄的第一备用选择,这充分说明了大多数人对健康和生命的重视。但是如果人们不是已经和正在享受基本保健,而是将过去和现在应该支付的保健投资节省下来存在银行里,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就很不合算了。这是有一个观念的转变问题。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拓展消费的当前,确有必要启动卫生消费,引导保健投资。本文仅就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卫生服务市场的开拓发表笔者的精浅之见,以引起人们对保健事业建设和自我保健投资的关注与思维。  一、…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窗     
央行调查指出:我国居民储蓄属于“被动储蓄”中国人民银行不久前公布的一项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在继续增强,但央行认为,居民储蓄属于“被动储蓄”。这项调查表明,虽然有62.1%的居民认为存款利率“低”,较上季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是,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39.5%,较上季提高1.6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加息时的调查持平,达到近两年的次高水平。央行认为,居民是苦于缺乏投资渠道,只好被动储蓄。分析人士认为,储蓄意愿与居民收入、人口年龄结构、物价变动及预期、利率水平、消费习…  相似文献   

15.
樊纲 《政策》2006,(10):11-11
中国人可不可以少些储蓄、多些消费?中国的国民储蓄率高达50%以上,许多人包括国内经济学者,都在提出提高消费、降低储蓄的对策。在我看来,这些对策有许多在短期内似很难奏效,有些对策所依据的经济分析,也显得不那么可靠。首先,中国的消费历来稳定增长,多年来一直稳定在8%-10%左右,现在则是12%以上。即使是GDP中的消费(即消费品增加的部分)增长,也在9%左右,与GDP的增长基本持平。过去几年GDP中消费比例过低、投资比例过高,不是因为消费增长下降了,而是由于投资增长过快,使投资在GDP中的比例扩大,把消费的比重挤小了。其次,怎样才能使消…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发展人民储蓄事业的请示报告」,现在转发给你们,希望加强对这一工作的协助与领导,为国家经济建设吸收更多的资金。鼓励人民节约储蓄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几年来国家银行所吸收的储蓄存款已成为积累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源泉,而且在蓄积人民购卖力,调剂商品供应和稳定市场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事实证明,人民参加储蓄不仅对国家有利,同时也有利于人民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收入和生活的改善。目前大力开展储蓄是有着各种有利条件的。但是储蓄工作的群众性很大,作好这一工作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中国结构服务化过程中结构条件变化的分析,本文认为:第一,如果说工业化视增长为一切,那么城市化更加注重稳定和结构变动的效率补偿效应;第二,伴随着经济减速而来的储蓄下降是一种内在趋势,为了避免无效率的储蓄耗散,需要财政金融制度框架的深度变革;第三,消费的结构升级,本质上可以视为有效率的储蓄转化路径,它是城市化时期效率补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增设网点进一步发展储蓄事业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望研究执行。办好人民储蓄事业。鼓励人民节约储蓄,历来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大力开展储蓄业务,既可以回笼货币,又可发扬人民群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人民储蓄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事业,各地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储蓄工作的领导,积极协助人民银行解决增设网点和增加人员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交通银行郑州分行最新推出的神通卡是集本外币储蓄、购物消费、信贷融资、代收(缴)费用于一卡的多功能电子货币。它可以将人民币活期、定期、零存整取、通知存款等各个储种和外币存款全部存入这张卡中,取代了各种储蓄种类的存单、存折。“神通卡”可以在交通银行指定的商场、宾馆、饭店等场所购物消费。当卡中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认为俭善奢恶 ,主张黜奢崇俭 ,节制消费。这种适合于自然经济的节俭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评价奢俭、消费合理与否的标准应是个人目标、经济制度规范、社会规范的有机统一 ;提倡合理的消费支出 ,鼓励和引导消费 ,鼓励把储蓄转化为投资 ,能增大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收益 ,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