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虎 《传承》2011,(9):68-69,83
文化软实力是凝聚民主力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重要力量。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既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我们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刘虎 《传承》2011,(24):68-69,83
文化软实力是凝聚民主力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重要力量。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既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我们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也能够为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助力。为了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我国亟需增强红色文化自信、完善红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优质红色文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曹慧滢 《传承》2014,(9):140-14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对文化的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国际竞争力的日益增强,都使软实力这一研究热点在中国得到更多关注。我国丰富璀璨的文化资源决定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迫在眉睫,文化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探索文化建设途径的基础之上,寻求更利于文化创新的机制,以期推动我国文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尽管当今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美国依然是全球的唯一超级大国,它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在国际社会也是首屈一指,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形式,应该发挥其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两者在主体、目标和内容上具有趋同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捍卫我国文化安全;提高公民素质,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人才基础等方式充分发挥其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期推介     
<正>文化并不能直接成为软实力,文化资源也不等于文化软实力。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骆郁廷和博士生王瑞在《论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接受机制》一文中认为,文化的建设和传导以接受为出发点和归宿,不了解文化的接受,文化建设和传导就会无的放矢,文化也就无从有效影响他人。因此,研究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接受机制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经济学院教授周元武在《湖北省实施"两个第一"的战  相似文献   

8.
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关键在于人们对一定文化的接受,因此,研究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接受机制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接受机制是由接收机制、比较机制、选择机制、融合机制和重构机制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深入探索和自觉遵循这一接受机制。  相似文献   

9.
郭晴  谢昕 《前沿》2012,(16):33-3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明确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从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挥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互动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发扬光大,提升文化影响力、凝聚力、生产力以及感召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已经不单纯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目标。加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可以有效保护我国民族文化资源,提高我国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可以从总体上壮大国家文化实力。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影响与作用,积极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战略对策是新时期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显超 《长白学刊》2009,(2):144-147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中的文化、精神力量。当今世界,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起点,既面临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和严峻的挑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马心月 《前沿》2013,(14):36-37
科学有效的对外战略能够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空间,使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软实力的建设尤为重要。软实力的建设对我国对外战略具有积极的意义。软实力的建设能够促进世界和平的实现、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并且提高我国文化传统的国际影响力。基于此,我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开展软实力建设。一是强化核心文化价值观建设;二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三是创造正确认识我国的条件;四是积极发挥大众传媒作用;五是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全球化对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我们要发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文化;另一方面,还要抵制现在盛行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侵蚀。为此,我们需要认清文化全球化与我国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找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此.在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守党性、协调互补、科学选择、主动性、开放性、与时俱进、科学宣传、循序渐进等重要原则:处理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与一元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学习与文化创新、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等若干紧要的关系,并将它们贯穿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具体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才能做好。  相似文献   

15.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发展的一个新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彬 《前沿》2008,(5):173-17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论断,要求我们在不断提高硬实力的同时,也需重视提高软实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逻辑指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有效手段。“文化软实力”理论为我们实现怎样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域。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论断,要求我们在不断提高硬实力的同时,也需重视提高软实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逻辑指向、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有效手段."文化软实力"理论为我们实现怎样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域.  相似文献   

17.
李平贵 《前沿》2015,(1):112-115
农村文化软实力实质上就是一种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农村的集中体现。农村文化软实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缺失、文化建设人才缺失流失严重、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力与吸引力不足、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活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推进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夯实软实力建设的"硬"基础,培养文化建设人才,稳定文化建设队伍,加强特色文化的开发与管理,提高农村特色文化的传承力和吸引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文化民生"。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当今世界文化竞争的基本态势和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境遇,从提升文化引领力、内聚力、形象力、转化力、创造力诸方面,探讨了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应有路径.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新时代发掘和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激发世代依存的道德情感,促进社会公德建设,为新时代德育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对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7,(6)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对文化软实力建设在目标建构、文化认同、价值观培育、意识形态引领、国际形象提升层面作出了诸多阐述,深刻揭示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科学内涵、当代价值和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度的历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