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行政研究范式的竞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范式的概念进行界定,将范式区分为自然科学范式和社会科学范式,并就这两种范式进行了区别.文章主要从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公共行政研究范式的竞存:即从民主宪政到管理效率,再由管理效率向民主宪政回归,在向民主宪政回归的基础上再到政治、管理和法律途径的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2.
政府及其部门将车辆管理所公示为"受委托执法组织",而各级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将车辆管理所认定为"规章授权的组织",在行政主体理论看来,两种定性实则产生不同法律后果,尽力区分车管所的两种定性,澄清认识,消除适法困惑,进一步明确车管所作为"规章授权的组织"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刘艳娜  陈胜 《前沿》2011,(3):81-87
早期的法则区别理论为国际私法确立了主权权力的研究范式。但这种将国际私法公法化、政治化的研究范式已经被历史抛弃。19世纪萨维尼的法律关系研究范式将国际私法拉回到私法的轨道,但其对"本座"所在地的排他优待以及对主权利益的特例性安排也不符合现代国家对跨国私人交往进行平等调整和干预的需要。20世纪以来,美国的冲突法革命并没有为合理确定主权因素在国际私法中的适当位置作出实质性的突破,欧洲国际私法的欧盟化虽然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但也仅具有区域性的解释力,且并未动摇国际社会层面国际私法的萨维尼范式。在主权分立、法律体系并存的国际环境下,应当对传统的法律关系范式进行完善,确立"私人权利—主权权力"的主辅型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
苏红丽 《求索》2011,(6):119-120,179
本文采用法律人类学的方法以凉山彝族地区纠纷调解人"德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多元法律文化背景下彝族传统法文化存在的必然性,指出凉山彝族"德古"是彝族传统法律文化的代表者、彝族地区纠纷调解人。"德古"的存在实现了彝族法文化和国家法关系上法治资源的整合,进而维护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论大数据时代法律实效研究范式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实然法与应然法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鸿沟,故要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增强法律的有效性,亟须加强对法律实效的研究。法律实效对研究范式的选择提出了全面、动态、客观有效的需求。但传统的定性、定量研究范式因囿于自身缺陷,均无法完全满足法律实效对研究范式的需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大数据研究范式应用于法律实效研究既在技术上可行,又能弥补传统范式之不足,满足法律实效研究对范式的需求。为实现法律实效研究范式的变革,应遵循以相关性为基础的大数据研究范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实现法律实效信息数据化并提升运用法律实效大数据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于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转换问题,学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早在"范式"理论产生之时的科学哲学家中就已出现"范式大战",公共行政范式之争实际上延续了这种争论.探源这种争论有助于在公共行政的理论研究中开阔视野,摆脱"言必称库恩"的束缚,理解公共行政史多元解释的意义,把握公共行政中的真理与价值及后现代公共行政问题,推动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甘南藏区习惯法来分析民族地区如何协调制定法与习惯法的冲突。民族习惯法的存在有着多元权威、生产力水平、习俗的保守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族习惯法对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实现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试图从立法认可、经济文化的发展、习惯法对于法律制度补充等多方面探索实现的路径。强调了民族社会中调解的程序价值,宗教的和谐价值,家法的矫正价值对于现代民族地区社会控制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地方性法规释义及其配套机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释义,不仅仅是对法律法规的单纯注释,同时也是法律解释的新发展和"软法"创造。 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后,地方要适应新形势,将从注重立法数量到提高立法质量、从注重立法本身到立法及其配套完善并重、从注重立"硬法"到兼顾立"软法"这一新方向转变职能。  相似文献   

9.
杨林霞 《前沿》2011,(5):14-18
学界原有对宗教研究新范式的质疑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新范式中"理性"概念的内涵、"单一供方模式"的分析框架及理论的普适性。但对其进一步反思和解读发现,原有质疑(1)对新范式"理性"概念的理解多有"误读",新范式的"理性"概念是一种"厚的""主观理性",不涉及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个体理性/集体理性等具体内涵;(2)忽视"供方模式"的发展现状,"单一供方模式"的存在的问题已被正视且正在进行修补;(3)对理论的"普适性"期望不切实际,且忽略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调整和修正理论这一更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邸利平 《前沿》2009,(11):30-33
如何理解"自然"是人类认识世界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与建立在外在对立和征服前提之下的近现代"自然主义"理解范式不同,古希腊哲学考察了宇宙生成、人类灵魂和城邦生活的自然本性,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古典"自然主义"观念,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一体,而且表达了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美好秩序的追寻,从而具有更加丰富、合理的理论旨趣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剑 《前沿》2011,(5):91-96
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持续的"现代化"变迁,但在基于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法和基于各民族固有文化传统的习惯法之间,仍然存在着较明显的断裂与差异,这是造成当代中国社会"国家法"与"习惯法"二元并存状况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解决二元法律困境的关键不仅在于两种研究旨趣的交流与结合,因为隐藏在两种偏向背后的,依然是国家法(甚至包括国家的民族立法)与习惯法两种话语之间的分离与隔阂,只有在超越国家法—习惯法二元对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融合"。  相似文献   

12.
袁雪 《长白学刊》2012,(1):91-94
中国有着浓重的乡土社会传统,在法律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在国家法之外,非国家法仍然在一些地域及领域成为人们解决争端的重要手段。这说明非国家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因此,应从法律多元的视角,探讨国家法与非国家法二者的关系,探求在国家法之外非国家法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习俗基础是法社会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论题。如果把法律看成向社会生活开放的意义结构,那么习俗就是这一意义结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习俗是法律诞生的母体,并在法律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给法律施加着重要的影响。即便是在成文法高度发达的今天,习俗仍是支撑法律有效运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对"线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狭义上的"线民"即指台湾地区《警察职权行使法》及其《警察遴选第三人搜集资料办法》所创制的"第三人";而广义上的"线民"除了包括"第三人"以外,还包括刑事法律及其他相关法律中所规定的"检举人"与"咨询人员"。台湾地区警察遴选"第三人"的法律制度包括"第三人"的概念界定,遴选"第三人"的条件,"第三人"的权利与义务,警察与"第三人"关系的终止与继续遴用,对"第三人"所搜集的资料的研判与运用等方面,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线民"运用中无法可依的问题,这对推进中国大陆地区"刑事特情"工作的法治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功能。  相似文献   

15.
完整的公私法划分理论有三个层次的内容:它是一项法律技术,据以认识并区分构成复杂的一国法律体系内部诸规范;社会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是支撑公私法划分的基本社会背景;公私法划分理论的真正落脚点,"反映着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关系的宪政思想。"正是由于对公私法划分的社会基础与价值诉求的内容缺乏认识上的科学理解,才会得出"传统中国是一个公法发达的社会"这样一个过于简单而又错误的判断。目前中国公法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一直裹足不前,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公法的性质及与其社会基础间的关系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以至于对法律体系中相关部分规范的性质判断不科学。  相似文献   

16.
人口现代化:一个历史过程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现代化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含义、明确的时间和价值限定的社会变化过程。因此,理解人口现代化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进行整体考察。人口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伴随始终,并起重要作用的内容,其本质是实践问题。由于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的具体经历不同,人口现代化范式与非范式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因而,探索人口现代化的各种具体表现及特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倪赤丹 《岭南学刊》2012,(5):109-113
社会支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社会支持研究大致可分为功能主义"功能修补者"范式、诠释主义的"意义找寻者"范式、人本主义的"同行者"范式、结构主义"关系重塑"范式。从而确立了可行的理解模型:风险事件—压力应对—需求分析—支持回应,这个模型揭示了社会支持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单一型的防灾减灾立法范式,是基于特殊的法治发展历程形成的,该范式虽然在"突发事件应对法"这一综合型立法出现后有所发展,但至今尚未实现从单一向综合的立法范式转变。这种单一的立法方式,已无法应对灾害发生的复合化、综合型立法修订滞后、法律部门间衔接不济等新情况。美国、日本的单一与综合兼容的立法范式,为我国防灾减灾立法范式的革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制定综合型法典,推行本土化发展,修改和衔接单行立法等方面,形成以综合立法为主导,单一综合多元并存的防灾减灾立法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欺诈型"奸淫手段有别于传统的暴力模式,明确其入罪的界限要权衡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关系,将强奸罪的本质特征理解为"未经被害人同意",在强制与非强制手段下将判断被害人不同意的重心分别置于难以反抗和无法抗拒两方面。重新审视瑕疵同意的法律效果,基于认识错误分类定性,将性欺诈分为对"性行为性质",即自然、法律属性和进行状态的认识错误;在"性自主权"法益认识错误中,将同意理解为被害人"行为",提取与法益处分直接相关的内容和行为自由本身两种因素;在"动机错误"案件中,可从影响同意原因的重要事实基础和职业骗奸方面进行入罪规制。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主义在形成之初就和少数民族追求公正平等的权利密不可分。当前很多学者将多元文化主义仅看成是少数民族权利理论,而没有从多民族国家构建的视角来理解和认知多元文化主义和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关系,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具体维度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因此本文从事实、理论、政策及意识形态四个维度,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内容、价值意义与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并将多元文化主义和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置于多民族国家构建之下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