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淮安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多年来,周总理故乡的人事部门一直注重自身建设,坚持开展“学总理、做公仆、争当优秀人事干部”活动,提高干部素质,为淮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人才人事服务。人事部门是干部之家,人事干部理应成为干部表率,模范公仆。数年来,淮安市人事局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先后组织学习了《人民公仆周恩来》、《周思来风格情操》和《周恩来风范词典》等书籍,收听收看周恩来在历次重要会议上讲话录音、《周恩来》和《百年恩来》等文献纪录影片。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同志,在青少年时代就牢固树立了“为中华腾飞世界”、“为中华之崛起”的目标,因而发奋苦读,孜孜不倦,并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一九一○年春天,十二岁的周恩来同志随伯父到东北,先后在铁岭银冈书院和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在学校里,他读了很多象《革命军》、《警世钟》、《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和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及《苏报》一类的书报。民族危机,山河破碎,人民苦难,政府腐败的现状,激发他树立了改革社会的志向。有一次,东关模范学校校长在课堂上问学生们为什么读书,学生们有的说为光宗耀祖,有的说为升官发财,有的说为知书达礼。当问到周恩来时,他慷慨作答:“为了中华之崛起!”由于周恩来的南方口音,校长没听清楚,于是周恩来又坚定而平静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与众不同的回答,表明了周恩来同志从小就有非常明确而宏伟远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好客山东”革命英雄辈出,一些红色题材被搬上荧幕荧屏,如《铁道游击队》《红日》《沂蒙红嫂俺的娘》《黄河口儿女》等,引导人们缅怀红色岁月,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根植红色基因。我们要用好中国影视里的“红色芳华”,讲好红色故事,以熠熠生辉的英雄人物、事件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在光影世界里炫舞青春活力,从革命文化中吸取成长力量。  相似文献   

4.
1919年9月16日,由周恩来等领导的青年学生进步团体——觉悟社在天津草厂庵宣告正式成立。首批会员有周恩来、邓颖超、湛志笃、马骏、潘世伦等20人。该社本着“革心”、“革新”的精神,以“自觉”、“自决”为主旨,创办了《觉悟》杂志。觉悟社成立后,积极进行反帝爱国运动,成为天津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核心。周恩宋等学  相似文献   

5.
霞飞 《现代领导》2009,(11):40-40
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要把习仲勋置于死地。关键时刻.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习仲勋。周恩来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不能把习仲勋定为“敌我矛盾”.他还是我们的同志.周恩来提出.可以把习仲勋安排到中央党校附近.找个安静的房子.让他住在那里学习。中央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甘广秋 《传承》2001,(3):29-33
在桂林市临桂县,有一位名叫郑季清的女教师。她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和邓 颖超夫妇的挚友,邓颖超亲昵地称她“季清姐” 郑季清出生于 1898年,原籍江苏省。她和邓颖超是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同班 同学。 1919年,她和周恩来、邓颖超一起在天津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她以饱满的政 治热情,参与了周恩来主编的《天津联合会报》的工作。同年 8月,周恩来、邓颖超、郑季 清等人率领天津学生代表到北京请愿。 9月 16日,周恩来、邓颖超、郑季清、郭隆真、刘 清扬等 20名男女青年成立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核心组织一一觉悟社…  相似文献   

7.
王锐 《北京观察》2024,(1):42-4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长期参与领导了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各项重大工作,并在各个领域中作出了理论建树。2023年是周恩来总理撰写《我的修养要则》的第80年。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总理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第一条即提出“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足见他对学习的高度重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终生勤奋学习,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吴志菲 《世纪行》2013,(10):43-46
身着一袭黑色拷绸旗袍的“国母”宋庆龄走下列车.周恩来迎上前去握手问候:“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领导新中国的建设。”一段时间里,一向日理万机的周恩来竞然“失踪”。国号、国旗、国歌、《共同纲领》……一件件开国大事的确立凝聚着他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王芸生1929年夏进入天津《大公报》,从记者到总编辑、社长,直到1966年北京《大公报》停刊,几十年来服务于报业。他一生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各界人物,然而,他与周恩来的交往却是从一场“笔墨官司”开始的。“打”出一生不解缘王芸生与周恩来最初的交往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0.
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有关专家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大事本末》一书与全国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忠实记录周恩来总理伟大生平和光辉业绩的重要著作,全书计80万字,分《立志篇》、《政治篇》、《经济篇》、《军事篇》、《外交篇》、《统战篇》、《党建党务篇》、《宣传文化篇》等八篇,系统地记述了周总理  相似文献   

11.
刘昊 《天津人大》2014,(5):21-21
红桥区人大常委会科学筹划,精心准备,缜密安排,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效果。狠抓学习提高认识。制定学习计划,统一为机关干部发放自学材料和自学记录本,提出要求,定期检查。组织集体学习和专题辅导讲座11场。创新学习教育形式,组织干部赴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参观"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周恩来"专题展览,集体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焦裕禄》《第一书记》《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祭》等影视教育片,牢记“两个务必”,增强宗旨意识。通过学习讨论,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普遍消除了人大工作是“二线”的误区,解决了个别干部在工作中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秀丽 《同舟共进》2013,(11):75-75
《同舟共进》2013年第1期发表了冯锡刚先生的《一首“告废”诗——周恩来理性而睿智的选择》一文,对周恩来写于1958年“大跃进”期间的一首诗作了周密细致的考证,不但钩沉出这首诗的原文,还对就此诗周请陈毅批评一事作了叙述,并推论:“在敬重如师长的周恩来面前,陈毅绝不会‘班门弄斧’”,他的批评,无非“对个别韵脚或用字”之类提点意见。冯先生的考证颇见功力,但其推测则不成立。笔者近期正在从事“李敦白口述历史”访谈工作,碰巧获知了这件事的后半部分内容,而且事实比推测更为生动有趣,特加摘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同志一九四六年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引用了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诗后说:“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象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周恩来选集》上卷第240—241页) 领导干部愿不愿做人民大众的“牛”,这是党性纯与不纯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1周年.在他生前,我曾有幸几次见到周总理,最后一次见到周总理是在1974年1月25日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上,我目睹了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元帅等中央领导同志不卑不亢应对江青等人的场面. “批林批孔”动员大会的召开 1973年年底、1974年年初,全国掀起了一场“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批不起来,也批不下去,甚至遭到抵制.这次“批林批孔”目的之一是批周总理;“评法批儒”批党内的“大儒”;“评《水浒》”批“投降派”,等等,矛头所指,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相似文献   

15.
广州马思成(政协委员、广东省府农研中心离休干部)第5期纪念《新青年》系列文章陈平原等第6期《凤凰之翼是如何折断的——沈从文退出文坛的前前后后》于继增第8期《赵丹与周恩来》赵青第9期《日本认罪为什么这么难》资中筠第10期《反思一下还有哪些“基本不成功”》  相似文献   

16.
临沂,一片神奇的土地。我们这一代人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她对新中国的建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孟良崮战役,红嫂的乳汁,成千上万的一支支支前大军,红枣,小米,独轮车,“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这优美的歌声曾温暖了一个时代。殊不知,这里还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就在位于市区的银雀山西汉古墓,《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横空出世,而由书圣王羲之、唐代大家颜真卿所引领的中国书法艺术一脉传承,号称中国的“书法之城”。  相似文献   

17.
京剧《红灯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大型歌舞《东方红》曾于上世纪60年代轰动中国。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三红"凝聚了周恩来、林默涵等人多少心血、多少苦衷、多少抗争,恐怕至今鲜为人知。谨以此文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18.
《传承》1997,(1)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听一位美国记者说:“在日内瓦看不到共产党统治下几亿中国人民的悲哀与愁苦。”周恩来不久便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了《一九五二年国庆节》,让外国人从电影里看看中国,了解中国。谁知电影放映后,又有一个美国记者说“这部电影说明,中国是在搞军国主义。”因为电影中有我们海、陆、空三军威严的检阅队伍镜头。周总理并不生气,他让再给他们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为放好这部片子,还准备了一份长达十五六页的说明书。周恩来看后批评道:“这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那位准备说…  相似文献   

19.
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在《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一书中写道:“周组建的精干的袭击队把他们的行动命名为‘伍豪之剑’。而伍豪的剑是十分锋利的。”“伍豪”是周恩来的化名,“伍豪之剑”是指周恩来创建与领导的中央特科的“红色行动”。中央特科是10年内战前期中共中央的情报和政治保卫机构。1927年11月,周恩来在与南昌起义部队离散后绕道香港辗转至沪,自此至1931年离沪去中央苏区,除两去苏联历时一年外,在隐蔽战线的主战场上海共战斗生活了3年左右。在险恶的秘密斗争环境中,周恩来率领中央特科与敌斗智斗勇,为保卫中共中央安全和发展中共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与周恩来总理的一段相处张申府在《周恩来选集》下卷《论知识分子问题》一文中,总理谈到了自己的入党问题。他说:“我感谢刘清扬和张申府,是他们两人介绍我入党的。”读到这段文字,心情十分激动,回首往事,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这还得从认识总理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