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一、盲人对无障碍信息的需求 在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弱势群体也有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需求和权利.构建无障碍的学习环境是实现公平、建构信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地、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目前我国残疾人数量已达83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其中视力残疾1230万人,听力残疾2004万人.只有信息和学习环境公平了,社会才会稳定健康发展,同时只有一个和谐的社会才会有和谐的信息环境和公平的学习环境.将无障碍思想应用到现代各种网络、通讯、娱乐、学习中,使残疾人能够自由、通畅地获取信息,为我国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和公平学习环境填补空白.  相似文献   

2.
无障碍:定义与演变 “无障碍”可以被理解为“可及性”,指社会成员进入及从事社会生活的环境无障碍.“无障碍环境”从狭义上讲,是方便残疾人、消除残疾人在信息、移动和操作上的障碍的环境,强调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同健全人平等参与的重要性.从广义上讲,“无障碍环境”是通过“设施建设无障碍”、 “信息交流无障碍”、“公共服务无障碍”为所有的人营造出更为安全、方便、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整体环境.其受益对象不仅仅包括残疾人,还有老年人、儿童、妇女、携带重物者及一切因身体及精神方面的因素产生的对外部环境调整有需求的人.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工作的目标是让残疾人“无障碍”参与社会生活、享受发展成果。以往开展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主要侧重于物质环境,当前,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正成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动力和为残疾人谋福利的新手段,各级残联要努力创造条件,构筑信息化体系,助推残疾人事业。一、信息化建设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并将信息化建设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随着残疾人工作的范围不断拓展,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日益紧迫。残疾人事业的信息化必将促进残联与…  相似文献   

4.
诞生与成长 大连是国内开展残疾人无障碍旅游较早的城市之一.早在1983年8月,在全国最早成立的大连市残疾青年协会就把残疾青年聚拢到一起,开展了许多残疾人出游活动.1984年4月,6名肢残青年骑自行车从大连出发,历时17天,行程1350多公里,最后到达了北京.这一壮举可称为国内残疾人首个“自驾游”,已载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史册. 时隔近30年,2010年4月,在大连市残联的帮助下,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大连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会并将每年的6月6日设为“无障碍促进日”.  相似文献   

5.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对于加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由社会建设委员会牵头组织起草。草案包括总则、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监督保障、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72条。2022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相似文献   

6.
正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草案)》。《草案》根据创造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要求,本着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和无障碍社区服务作了规定,以方便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获取和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Q中国民政:无障碍设计是20世纪基于人道主义诞生的建筑设计方法,作为学者您怎么看无障碍环境?A郑功成:无障碍环境指的是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的能够安全便利自主使用的道路、建筑物、交通工具、信息等服务的公共环境。当前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无障碍设施是他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所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是简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特殊产品和服务。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年社会以来,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老年社会的深度发展,决定了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是数以千万计的残疾人的现实需要,也是数以亿  相似文献   

8.
10月15日,第九届信息无障碍论坛在北京中国盲文图书馆隆重举办。本届论坛以“整合与集成--全媒体时代的无障碍服务”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帮助残疾人,尤其是视力障碍人士消除数字鸿沟、共享信息文明。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他说,信息无障碍不仅是社会人道主义关怀的生动体现,更是关乎我国8500万残疾人平等权益的核心问题。信息无障碍对残疾人而言不是奢谈也不是一项特权,它是所有人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他希望此次论坛能够催生出更多服务于广大残疾人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营造出更加无障碍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今天正式实施了。这个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扶残助残,真情无限。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格外关心的特殊困难群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无障碍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推开,无障碍建设工作逐步纳入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无障碍建设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残疾人保障法》为基础、以国务院相关条例和地方实施办法为配套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实施修订后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残疾人》2012,(7):16-16
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草案)》。《草案》根据创造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要求,本着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和无障碍社区服务作了规定,以方便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获取和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1.
小朱 《中国残疾人》2010,(11):44-44
我们是受韩国"韩友集团"邀请,到首尔体验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韩友集团"是韩国为残疾人服务的众多民间组织之一,此举目的一是让中国残疾人体验首尔无障碍设施,他们将采集的信息及时反馈政府加以改进,二是集团想开辟中韩残疾人进出韩国旅游的绿色通道,为两国残疾朋友交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全国政协第22次议政性常委会上作书面发言,呼吁为残疾人特别是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张海迪指出,近年来,我国无障碍建设进步很快,城市道路和商店、银行等公共场所,都不同程度地建设了无障碍设施,一些残疾人的家庭也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但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视力残疾人,同时也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要说了解残疾人,这咱没的说,可说起无障碍是怎么回事,以前还真不太清楚.2014年9月,北京市残联成立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中心,我十分荣幸的担负起了无障碍监督的职责,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不了解无障碍的不止我一个.  相似文献   

14.
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又迎来了第九个“全国助残日”。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无障碍与视觉第一”。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建设无障碍环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无障碍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无障碍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人们对无障碍环境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然而,现实当中的无障碍设施却是那么的脆弱,很多情况让残疾人依然无助.如何能让无障碍设施真正发挥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人类是自然造化中最神奇、最伟大、最美丽的创造.自有文学以来,人们就用一切最美好的诗句赞颂人类的生命,她的力与美的千姿百态,她的智慧与创造力的璀璨与无限.可是有的人或许从来也没有想过,残疾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态,残疾与生命始终形影不离,残疾人从来就是人类的一部分.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残疾入很少被社会关注,他们被歧视、被遗弃,甚至被遗忘在社会的角落里.但是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残疾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残疾人已经被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重视.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无障碍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日子,我们以喜悦的心情见证全国第一所“无障碍发展研究院”诞生于清华殿堂.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领教育科研风气之先的百年名校,清华大学与中国残联合作,在国内率先成立校级综合性的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的历史担当、社会责任,彰显了清华大学的人道情怀、人文形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习总书记还专门强调要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与残疾人学的兴起人类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避免、消减、抗争残疾的历程,如何认识残疾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在残疾文明观的发展过程中,残疾人运动从民间、松散、无序走向组织化、国际化、规范化;对残疾现象也从医疗康复角度转向社会代价角度去认识;对残疾人的救助从怜悯式善举救助走向了权益保障、公共责任和道义担当。  相似文献   

19.
共建迈向新世纪的无障碍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建设无障碍环境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也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及所有人创造更多的生活便利。广大残疾人特别渴望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以充分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  相似文献   

20.
2月27日国务院正式颁布《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对8500万残疾人是一份春天般温暖的关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健康的重视,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残疾不仅是人生理上的损伤和破坏,还会使人失去行动的自由,甚至失去感知世界、表达思想的能力.残疾不仅是一个健康问题,也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人生和家庭幸福等各个方面,影响到人口的素质、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