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网络舆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种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对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产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当前应在剖析突发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原因的基础上,直面政府及其官员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上的诸多困境,着力探寻有效引导网络舆情事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赵霞 《前沿》2013,(13):32-33
当前,网络舆情在反映民意、提升政府决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采用SWOT分析方法得出了目前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时所面临的内、外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给社会管理和政府治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引导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的必备技能并反映了政府治理水平。网络舆情的产生和演变是舆情事件、网络空间、网民和政府等要素互动和博弈的结果,其传播过程一般历经形成期、扩散期、爆发期和消散期,其演进受到多种助推因素的影响。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畅通官民互动的网络沟通机制,构建媒体联动格局,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导向作用,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引导网络舆情的协同模式,积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是引导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作为一把双刃剑,既给政府治理带来了提升的机遇和动力,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唯有采取科学的策略、措施,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监管、完善网络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对网民进行科学引导,才能发挥网络舆情的正面效应,利用网络舆情推动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飞跃发展,既孕育着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正是诸多挑战带来"副产品"。为此,本文根据网络舆情传播特性,通过建立Lotka-Volterra模型,对网络舆情的演进过程做出了合理预测。本文考虑了政府和网民在网络舆情中的相互影响,建立两者间的竞争模型,预测竞争中可能产生的结果,寻找竞争中政府与网民间平衡点的位置,为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的干预行为提供依据,同时为衍生舆情的产生提供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能够影响网民的情绪和价值理念,对一些公共决策能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网络舆情发展,从而作出科学的公共决策。云治理模式有助于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管,能够为政府公共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彭赘珊 《前沿》2013,(21):162-16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媒体对我国社会公众群体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在现阶段,网络舆情传播引起了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中,社会公众群体对目前焦点、热点问题所持有的态度及意见,容易受到有心人的恶意引导与推动。在此,我们需正确看待网络舆情,既要看到网络舆情中非理性的一面,也需要看到网络舆情中理性的一面。因此,在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负面网络舆情,则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张璇 《前沿》2012,(12):11-1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为人们讨论社会热点事件提供了一个广大平台。通过网络的传播效益,不仅可以让政府了解民声,还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热点事件的讨论,达到网络舆情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由于网络群体众多,个人观点具有一定的偏激性和狭隘性,使得某些群体借题发挥,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对网络舆情现状需要进行理性的、正确的分析,并做到网络舆情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9.
韩晓娟  王丽娟 《前沿》2012,(17):37-38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加快,随着Internet技术的推广、普及和逐步发展,由不良网络舆情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这些无疑对当今社会稳定、国家信誉和政府形象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不良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很大,已成为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因素.如何去正确引导和梳理,使网络舆情能更好地反映广大人民的诉求,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周栋  张子牧 《前沿》2012,(10):96-97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虚拟世界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之外重要的精神家园,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民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随着人们在网络空间活动和交往的增加,网络舆情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舆情可以直接快捷地表达民众诉求,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也给社会管理带来消极影响,本文对网络舆情的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舆情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彬 《长白学刊》2013,(4):44-46
网络舆情的溢出效应是指网络舆情不但对社会或其他公众产生所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现阶段反响最强烈的溢出效应就是网络反腐。溢出效应分为正溢出和负溢出效应两种,前者是指网络舆情对反腐产生的正面影响,而后者则是指负面影响。政府应正确分析网络舆情的溢出效应,利用网络舆情进行反腐工作,但网络反腐只是一种补充,解决腐败的关键还要靠制度。在网络反腐中,要加强网络的舆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其反腐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净化舆论反腐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影响日益扩展的态势下,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则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在当下,我国各级政府在掌控和处置网络舆情实践中凸显的理念、行动、组织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必须从信息汇集机制、研判机制、报送机制、反馈机制、危机处理机制以及网络舆情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来构建网络舆情掌控及妥处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步入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作为信息资本和数据资源对社会治理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把大数据理念和手段实施到社会治理之中,科学引导和管理网络舆情的走向,对于提高全民社会认同、提升政府公信力、依法推进网络舆情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但由于网络传播的不确定性及评论的主观性,造成信息的经常性异化或失实,而产生负面效应。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原因和负面舆情的影响,并代入"品牌传播"、"人际传播"、"全媒体传播"等有关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如何有效地应对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政府倾听民意、解决民困、汇集民智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成为舆情危机爆发的集中地。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点。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分析,针对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中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地方政府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政府应及时对其进行控制、治理。当前相关网络法律不完善,对网络舆情缺乏有效监控评估,导致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难以根治和管控。为破解困境,政府需尽快推动网络专项立法进程,有效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化网络舆情快速干预机制,彻底整治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但由于网络传播的不确定性及评论的主观性,造成信息的经常性异化或失实,而产生负面效应。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原因和负面舆情的影响,并代入"品牌传播"、"人际传播"、"全媒体传播"等有关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如何有效地应对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8.
郑重  张星  聂冰 《电子政务》2012,(5):76-82
阐述了构建政府形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和作用;在综述国内对政府形象评价指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形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主要内容;以中国汶川地震期间的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为案例论述了中国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尝试提出了网络舆情视角下的中国政府形象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舆情,可以理解为反映民意的信息,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相对舆情,更具自由性,来源更直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影响力日趋增强,虽然对政府和社会多个层面的考验加大,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传统方式难以获取的有效信息。在我们关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引导舆论方向、稳定民心民意的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毅 《前沿》2006,(10):140-143
互联网为民众舆情表达提供了崭新的空间。网络舆情和政府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正成为中央高层领导和普通民众关注的热点。通过对网络舆情以及治理概念和内涵的探讨,引出从舆情视角来审视政府治理,并指出电子治理为政府治理提供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