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证人询问既是获取真实、准确和完整证言的基本途径,也是证言极易被污染的关键环节。证人询问的程序和方法直接影响证人证言的质量和可靠性。①作为一套专门针对证人询问的技术——认知询问技术,简称CI,已在国外警务部门广为使用,且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警务工作者证人询问技术水平,有必要将该项技术引入我国。文章从认知询问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认知询问技术的有效性实证研究以及认知询问技术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等方面做了全面综述,为该项询问技术引入我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真实、准确、完整的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诉讼法规定的重要证据之一。但是,由于证人证言非常敏感,其可靠性很容易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因此,司法实践中对证人证言的使用一直持高度重视,但谨慎采信的态度。心理学关于证人证言可靠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审查和判断;提高证人证言可靠性的方法。根据证人证言可靠性影响因素的来源和稳定性,可以将其分为:内部稳定因素,内部不稳定因素,外部稳定因素和外部不稳定因素,其中,询问过程和辨认方式的有效性和相关技能训练是警学界应重点关注的课题。非言语行为观察和陈述真实性判断是证人证言可靠性审查和判断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应用研究,探讨案件调查中证人证言可靠性审查策略及审查能力的培养,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和课题。催眠技术和认知询问技术是唤醒并避免证人记忆受到污染的实用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应用还有待于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推动。  相似文献   

3.
刑事案件发生后,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有关该案的信息,侦查人员接触这些信息,会形成偏见,以至在侦查询问中提出带有暗示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而记忆是可塑的,信息误导效应会利用记忆的可塑性在证人不自知的情况下,改变其记忆;网络舆论的倾向性,也会影响证人的情绪和立场,影响证人的作证动机。  相似文献   

4.
就刑事诉讼而言,保障证人如实作证暨防止证人作伪证是实现“正当法律程序”的关键性内容。如何防止证人作伪证?取证阶段,取证人员要掌握取证技巧,采取高科技手段固定证言;举证阶段要建立证言庭前展示制度,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设立证人宣誓制度;质证中可采用交叉询问、对质询问的方法;认证过程中可采用逐一甄别、相互对比、综合印证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交叉询问是指检察人员、辩护人及其他诉讼当事人,按照提供证据的一方先进行主询问另一方再进行反询问的顺序,依次对证人进行询问,借此查明案件真实的庭审程序。它是法庭证据调查的重要规则,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庭调查的主要方式,无疑也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交叉询问制度。司法实践证明,我国交叉询问诉讼机制的实际运行情况很不理想,甚至是失败的,主因是缺乏配套措施。从我国刑事审判开展交叉询问的现状看,交叉询问与法官主审并存,法官处于主导地位;交叉询问后辩方证人证言的采用情况不理想;证据开示缺失;交叉询问过程流于形式。我国刑事审判开展交叉询问存在许多困难:证人出庭率低影响交叉询问调查程序的价值发挥;控辩双方基本询问技巧的匮乏,弱化了交叉询问的开展;配套制度的缺位,影响交叉询问功能的发挥。完善交叉询问制度,应立足于本土资源,建立法官指导下的交叉询问制度;加强交叉询问训练,增强交叉询问道德;健全证据开示制度、刑事陪审制度等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证言难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言难取”是当前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其成因主要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侦查人员观念落后,缺乏新形势下做好证人工作的方法;证人作证的立法不完善,缺乏有关的证人保障制度。应当采取的对策是:创造有利于证人作证的大环境;加强公安机关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制度,为异地寻找证人提供帮助;加强对证人心理的研究,提高询问的科学性;根据证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分清询问与讯问的性质,询问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证人应采取热情、诚恳、和霭的态度;建立、健全证人作证的法律和有关的证人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询问证人是刑侦工作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侦查措施,在侦查破案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把握证人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询问证人的方法策略有助于指导公安实践工作。由于我国的询问证人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探究询问证人的基本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证人证言是一项重要的证据种类,其确实性和充分性直接影响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处理。动机是推动证人行动的内在力量,证人陈述证言的行为和态度,受证人自身的心理支配。影响证人作证的动机和态度主要涵盖政治经济和治安形势、证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证人与案件之间利害关系、不同的询问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办案人员在询问证人工作中,应采取正确态度和方法,有的放矢的做好证人的心理转化工作,营造证人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言的气氛和条件,有效地消除证人作证的心理障碍,实现对其不利作证心理的矫正。  相似文献   

9.
证人提供的证言是刑事诉讼中最为普遍的证据来源,询问证人是侦查过程中运用得最普遍的侦查措施之一.我国应细化保障证人权益的规定,规范询问证人的期限和笔录内容,并在询问证人时注意语言的文明合法、准确规范和简明灵活.  相似文献   

10.
与国外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相比,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人证言这一证据形式规定得极为简略粗疏。为了恢复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地位,杜绝虚假证言,应当对目前证人询问规则加以所谓"科学化"、"规范化"的整体改造。我们必须借鉴英美法系国家成熟的"交叉询问",建立证人询问程序和证明力判断标准,充分激励代理律师,加强对证人的询问,努力向法庭展示案件事实,推进我国民事诉讼的庭审改革。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发现、审查、排除非法证据是从程序上保证案件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作者将结合实践从三个方面与读者进行探讨:检察机关在侦查、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中,通过多种途径发现侦查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及搜集物证、书证过程中的非法证据;在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中依法通过多种方式调查、复核、质证、辩论排除非法证据;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庭审中通过程序启动、法庭调查、讯(询)问、质证、辩论排除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12.
询问笔录是行政执法中常见的一种证据材料。当前,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询问笔录依赖。行政执法机关在获取此类询问笔录的过程中经常存在违法行为。对于行政执法中违法取得的询问笔录既不能一律否定其证据能力,更不能一律予以采信。除非行政执法机关能证明其所获取的违法询问笔录之违法行为系一种单纯的形式违法,应排除违法询问笔录的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13.
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但这一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学者对信访制度的争论也很激烈,主张进行彻底的改革。笔者认为对信访制度的重构不能局限于对法治的简单的形式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办的一起案件引发的理论探究,从假想的防卫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进行了论述,希望各方以此为戒,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相似文献   

15.
“口供弱化”的今天,作为犯罪行为的另一方当事人,被害人陈述应当作为重要的线索来源和定罪证据被公安机关加以重视。只有研究分析询问中控告型、隐匿型和诬告型被害人的陈述心理,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询问对策.并提出询问被害人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股东质询权是现代公司股东知情权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侧重于股东积极主动地寻求公司信息。通过对各国及各地区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可知,质询权客体原则上应采限制规范,我国立法应将质询权客体重新定位为与股东会会议议题有关的事项,且判断的标准应采客观标准。建议引入事前书面质询、设立说明义务免除等制度对质询权行使方式进行构建,建立质询权诉讼机制以弥补法律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关于沉默权与警察讯问权的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引进沉默权 ,已成为诉讼法学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 ,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 )引进说。认为引进沉默权条件已经具备 ,建议尽快通过立法程序确立沉默权制度。 (二 )否定说。认为在当前刑事犯罪猛增、治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不宜规定沉默权。 (三 )限制说。认为从原则上应当承认沉默权 ,但对某些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危害的严重犯罪案件 ,不适用沉默权。对沉默权制度的来龙去脉和利弊得失进行深入的考察 ,特别是对沉默权与警察讯问权的冲突与权衡作出认真的比较研究 ,对立法与司法实践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得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施行以后,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必须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克服该制度在施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