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雨荷 《台声》2002,(7):44-45
台湾新闻界泰斗、《中国时报》系创办人余纪忠先生已于4月10日病逝。余老前辈是故乡江苏杰出的儿女,先生学养深厚,正直勤勉,爱国爱乡,绩著斐然,不仅蔚为一代报业巨子,也是晚辈后生治世、治学之楷模,在岛内外和家乡江苏享有崇高而卓著的声誉。余老前辈内心深处与  相似文献   

2.
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古城———常州,传颂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华英”。“华英”,是92岁高龄的台湾报业巨子余纪忠先生,捐资125万美元创办的“常州市华英文教基金会”的简称。该会成立7年来,累计已奖励优秀师生及慰问退休中小学教师1587人次,总金额达215.91万元人民币。这一切饱含着余老先生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怀与爱心。余纪忠先生生于1910年。他早年在家乡江苏常州求学,后赴英国高等学府深造。学生时代的他亲眼目睹、深切感受到列强对中国的侵凌,强烈的民族思想和高昂的爱国热情在胸中激荡。1937年7月抗…  相似文献   

3.
国平  祖荫 《台声》2002,(2):44-45
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古城——常州,传颂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华英”。“华英”,是92岁高龄的台湾报业巨子余纪忠先生,捐资125万美元创办的“常州市华英文教基金会”的简称。该会成立7年来,累计已奖励优秀师生及慰问退休中小学教师1587人次,总金额达215.91万元人民币。这一切饱含着余老先生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怀与爱心。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的妹妹余宗玲,于2020年10月28日4时36分在耕莘医院过世,享寿108岁。虽然余女士已是高寿,但她的离世仍让我内心有着深深的伤感。余宗玲是台湾著名报业巨子余纪忠的妹妹,也是情系家乡、颇具爱国情怀的台湾知名教育家。她生于1913年,1925年毕业于城西女校(原常州西大街小学,1994年并入觅渡桥小学),后来赴杭州之江大学读书,又留学美国,历任台湾嘉义女中校长和大学教授,前后服务教育事业36年。  相似文献   

5.
詹高越 《台声》2002,(2):21-22
我对美丽富饶的家乡台湾,始终怀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尽管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对家乡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尽管台湾多年前开放探亲,台湾的亲戚大多来过,但我还是盼望着,能够亲身感受故乡山水的灵秀气息,能够在家乡与亲友团聚。2001年10月16日至23日,应台湾工笔画学会理事长张克齐先生的邀请,我随天津轻院艺术设计访问团访问了台湾,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一彰化县永靖乡新庄村是父亲出生、成长的地方。现在大伯家的堂兄一家仍在这里从事着养花业。养花业是个附加值较高的农业项目,有广阔的市场。堂兄一家以种花为业,据说一…  相似文献   

6.
回到故乡     
<正>“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先生墓前,黄永玉在一块石碑上的题字。被称为“灵魂摆渡人”的高秉涵老人曾是一位台湾老兵。他1935年出生在山东菏泽。13岁那年,随国民党军队离开菏泽到台湾。两岸开放交流交往前的几十年时间里,回到故乡便是他从未放弃过的努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当时已移民阿根廷的菏泽老乡要回大陆探亲,途经台湾时,高秉涵恳请她带一些家乡泥土回来,以慰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7.
在浙江余姚市,人们传颂着台胞陆章铨先生为家乡办好事的事迹。1988年春,在台湾事业有成的著名实业家陆章铨先生,终于回到了阔别40年的故乡余姚陆埠镇,见到了日夜思念的87岁高龄的老父亲。父子俩久别重逢,百感交集。当老人得知儿子在台湾孤身奋斗,历尽艰辛,终成台湾房地产及建筑业巨擘时,非常欣慰,并语重心长地希望儿子能为家乡做些好  相似文献   

8.
龚济洲先生1926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旬阳县长沙乡狮子岩村,1948年去台湾。四十多年来,他虽远居孤隅,然无时无刻不以桑梓为念,他给五个子女所起的名字中均有一个"华"或"秦"字,镌刻着他对故乡魂牵梦萦的情怀。近十年来,龚先生携太太和子女5次回归故乡,前后8次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46万多元人民币,支援家乡经济建设。在台湾,龚先生有一个美满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7月28日至8月2日,台湾湖州同乡会青年台胞一行30人回到故乡湖州参访。他们怀着对家乡的憧憬和期待,在为期6天的故乡之旅中,亲密接触了湖州风土人情,领略了湖州城市风貌,感受了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对湖州"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此次活动让青年台胞与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20,(9)
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出自1987年底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由赴台人员改编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曾在两岸开放初期风靡一时,真实地反映出赴台人员离乡背井近40年、一朝返乡时的悲喜心情。把这首诗放在常州籍赴台人员、原台湾《中国时报》报系创办人、台北武进同乡会名誉理事长余纪忠先生身上更为贴切。他离开大陆46年、离开家乡70余年后才重返故里,当年由他设  相似文献   

11.
丁临,江西省修水县路口乡人,1947年离陆去台,曾在台湾金门前线、台湾中正理工学院、台北市警察局等单位任军警职数十年。退休后,丁临思乡心切,于1988年首次回大陆探亲,1989年决定定居修水。他在家乡定居了近20年,既见证了祖国大陆的沧桑巨变,更目睹了故乡修水的今非昔比。在他的晚年生活中,他以一位老台胞的赤子之心和桑梓之情默默地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自台湾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以来,江苏接待台胞已超过200万人次。台胞在江苏受到热情接待,许多台胞看到家乡面貌有了改变,亲朋好友生活不错,甚是高兴,激发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自愿解囊,向家乡捐款捐物,为家乡培养人才尽心尽力。台胞捐资兴建的苏州一所高级工业学校、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教学大楼、淮阴市所属县的10余所中学小学、兴化市的8所中学小学等,都已先后建成投入使用。一位台胞先后向江苏苏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残疾人捐赠了上千辆轮椅。一位老家在六合县的台胞,近年来,除了在家乡六合投资兴办了数家企业外,还先后…  相似文献   

13.
台胞赵暖夫妇捐资兴学泽桑梓10月13日,伊川县葛寨乡赵村年逾古稀的台胞赵暖女士与丈夫路统先生,专程从台湾飞回故乡,向赵女士的娘家赵村小学捐款1500美元,这一义举博得家乡父老乡亲的热情赞扬,为此村里专门组织了欢迎仪式。县委统战部及县台办、教育局、文化...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12)
<正>6月5日,台湾女歌手裘海正来到了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寻根祭祖。裘海正,是方山乡裘宪民先生之女,从小生长在台湾的她曾以《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爱你十分泪七分》等经典歌曲引无数人共鸣,与方文琳、伊能静齐名,人称"飞鹰三姝"。早在2012年清明节,带着对家乡满怀的思念,裘海正40年来第一次回到了故乡青田方山祭祖探亲。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石头,甚至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让她  相似文献   

15.
1999年3月10日下午,在上海虹桥机场,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神色凝重地捧着母亲的骨灰盒,一步一回头,挥泪告别了前来送行的亲属,踏上飞机去台湾。他就是台湾固利仙及绿纤维公司董事长、台湾著名科学家程嘉屋的儿子程长隆先生。这次他是专门来江苏南通接母亲的骨灰回台湾和父亲合墓的,他父母分别于1998年8月15日、1999年2月25日在南通去世,老两口都在自己的故乡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程嘉亘先生1915年生于南通,后在南通崇敬中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奖学金,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机械专业…  相似文献   

16.
祖籍湖南省溆浦县今年年过70的台湾同胞李秀先生,在1998年10月回乡探亲期间,走访了故乡的希望小学和小江乡中学,对该校30名品学兼优,但因家境贫寒而无法求学的孩子,在去年捐助8500元学费的基础上,再次慷慨解囊拿出8000余元人民币,作为新的学年的学费。为了使家乡的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1998年10月9日他再次给县教育基金会捐款20万元人民币。据悉,李秀先生已先后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文化图书事业及交通事业捐款人民币34万余元。李秀先生出生于溆浦县小江乡高桥村,儿时因家贫辍学,在该县贫民工厂半工半读,解放前夕去台湾,历经艰辛,终得事业有成。然而,清苦的出身使他认识到教育对人的重要作用。他时刻怀念曾养育过自己的位于湘西的那块土地,深刻怀念那里的父老乡亲。为回馈乡梓,他准备尽自己的微薄能力,对家乡的文化教育事  相似文献   

17.
贾博超 《台声》2013,(7):70-70
心中满怀着对亲人的殷切思念,脑海萦绕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夏初5月,10余位老盟员携亲属随台盟北京市委举办的第三届“返乡圆梦行——北京市老盟员探亲团”,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台湾,展开为期8天的环岛探亲行程。  相似文献   

18.
拳拳赤子情兴学报桑梓记台胞王希哲先生为家乡捐资办教育的事迹封丘县台办台胞王希哲先生,1935年出生于封邱县冯村乡西韩丘村。1948年跟随学校至上海后到台湾。在台湾离开军队后谋生不易,所幸王先生幼年在家乡求学时期熟悉中药调制技术,对中医药颇有兴趣。经中...  相似文献   

19.
提起旅台乡亲徐百胜先生,故乡浙江省青田县北山人有口皆碑。徐先生今年72岁,在台经商50余载。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自己的才智和韬略邀游宝岛商海,奋勇拼搏,业绩颇佳。但他时刻不忘故乡,一直牵挂着北山这方热土。十多年来,他为促进两岸的交流,为故乡的建设,慷慨解囊,其捐资总额已逾百万元人民币之多。早在1984年,海峡两岸未开放探亲之前,徐先生就悄悄绕道回到梦魂索绕的故乡。这是一个赤子积蓄了数十年思乡之情的一朝进发。此后,徐先生每年总要回故乡走~走、看一看。家乡的山是美的,水的甜的。50年故园重游,50年沧桑思念,他…  相似文献   

20.
在川南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如今传颂着祖籍珙县的苗族台胞杨万良先生热爱故乡,奉献爱心的感人事迹。 杨万良先生 1924年出生于四川省珙县玉和苗族乡五同村。1924年秋,他从云南昭通国立西南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故乡,在珙县底硐乡小学教书。当时正值抗战关键时期,杨万良以满腔爱国赤诚投笔从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的原始丛林里作战。 1947年,他随远征军将领孙立人到了台湾。退伍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邮政系统工作,曾任台湾南区邮政管理局高级主管。 杨万良先生虽然人在台湾,却对故乡梦绕魂牵。党的十一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