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月26日,台北春和景明,两岸中国文学研究研讨会在台湾师范大学举行。四渡海峡共推中国文学发展两岸中国文学研究研讨会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百年学术论丛》新书发布会和赠书仪式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主办,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国文天地》杂志社承办,已在台湾走过了4年的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15日,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作为文学城市的上海暨《海上文学百家文库》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陈平原、梅家玲、陆建德、陈子善等7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与上海文学大家的后人们回顾了上海文学的辉煌历史,探  相似文献   

3.
8月的塞外山城承德,秋高气爽,山明水秀。23日至27日,“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80余名少数民族文学专家学者及来宾参加了会议。两岸学者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诗歌、音乐、民歌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显示了我国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面较高的学术层次。这次“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是由河北省承德市纳兰性德研究会和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共同发起和承办的。两会均系民间学术研究团体,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上各有建树。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以我国清朝满族著名学者、词人…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12~14日,由哈佛大学东亚系、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大学中文系和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新世纪文学十年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作家和学者就"断裂的美学如何整合"、"新世纪文学中的历史叙事"、"新世纪文学的展望"以及"新媒体与当代文学"等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先生,不仅是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对台湾新文学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是台湾日据时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勇敢斗士.他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人品人格,为台湾知识分子树立起一个不朽的光辉典范.1994年4月25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在北京联合举行座谈会,两岸作家、学者及乡亲近百人相聚一堂,隆重纪念赖和先生诞辰100周年.在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高度评价了赖和的文学成就与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6.
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一场瑞雪将北京变成了银白的世界。正是此时,来自海峡两岸的对名学者(其中台湾学者15人),相聚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了“台湾作家吕赫著作品学术研讨会”1月15日上午九时,研讨会在民族饭店11层会议室热烈而隆重地举行了开幕式。全国台联会长杨国庆在致词中介绍说:此次“研讨会首先是由来自岛内的学者提出倡议,而后得到祖国大陆学者积极响应,经过10个月的筹备,终于顺利召开。”他在预祝研讨会成功的同时还给各位学者、来宾拜早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张炯到会并发言说:“聚会在北京研讨台湾文坛前辈吕赫若…  相似文献   

7.
从“WTO与两岸经贸关系”研讨会上热烈讨论的场面看,两岸加入WTO后经贸关系的发展已经成为关心中国经济的人士瞩目的焦点。 1月8日,由《两岸关系》杂志社和香港《海峡》杂志社共同举办的“WTO与两岸经贸关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研究经济的专家、学者,就两岸经贸关系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发表  相似文献   

8.
11月中旬,我参加了由郑必坚同志率领的学者代表团,赴台湾出席了《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我搞了一辈子外交,去过世界很多地方、这次去台湾可是第一次,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9.
1997年11月,“第四届海峡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浦东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上海市金融学会承办,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合办。海峡两岸250多位金融专家和学者与会,两岸15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作专题演讲,《九七之后台湾及香港间之经济金融互动》、《大陆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上海金融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台湾地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展望》等15篇论文得到与会者的好评。与会者就东南亚金融危机出现后如何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两岸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两岸金融从业人员相互交流培…  相似文献   

10.
丁宇 《两岸关系》2013,(7):68-70
记者:您多年来从事台湾文学的研究,请问两岸文学界交流有哪些新动向?朱双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台湾文学发展颇快,年轻一代的新作家、新作品不断涌现。新乡土文学、生态环保文学、历史地志书写、家族文学、少数民族创作(即"原住民文学"),都有长足的进展,这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说完全的。作为学者,我还是谈谈两岸学界交流的新动向。我为台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中文报纸副刊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联副”(台湾《联合报》副刊)承办的“世界中文报纸副刊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元月10日至12日在台北举行.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萧乾在开幕式的书面致词中指出:此次研讨会“在中文报业史上,是一创举”.三天会期共举行了十场研讨会和一场座谈会,发表了24篇论文.数以百计的与会者,几乎囊括了当前台湾文学界的重要作家、学者.会议的论题涉及文学、政治、经济、媒体传播等社会科学领域,而讨论的主题——报纸副刊,在当代台湾文学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这是台湾文坛一次极为重要的学术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走近许地山     
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收入学校教材,其小说佳作《春桃》改编成电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海峡两岸中国人。2004年5月21日,江苏省南京市台盟与南京台港澳暨海外华人文学研究会举行“纪念台湾作家许地山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围绕许地山的创作成就、学术地位、政治理念、宗教意识等多个侧面,专家、学者各抒已见,剖析许地山为人  相似文献   

13.
台湾新文学思潮与大陆的新文学思潮是否存在共生关系,这一问题海峡两岸学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大陆学者一般认为,台湾和大陆的文学本同出一源,在台湾却有一些学者极力否认两岸文学之间密切的渊源关系并提出以“本土化”为标准检视台湾文学的定义、定位。《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朱双一、张羽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以翔实的资料梳理了台湾新文学与祖国新文学的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敏 《台声》2000,(9):38-39
7月23日至8月7日 ,中国太平洋学会、台湾中国餐饮学会、台湾中国印刷学会共同举办海峡两岸中华五千年文化暨寻根访祖考察活动。在此次考察中 ,两岸学者行经北京、内蒙、山西、河南 ,寻根访祖 ,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海峡两岸一家亲7月23日、24日 ,学者们在北京参观了恭王府、北海公园、王府井、天安门广场 ,以及中国历史博物馆隆重推出的敦煌百年大展 ,辉煌灿烂的中华历史文化令两岸学者们赞叹不已。24日下午在国家海洋局贵宾厅内 ,两岸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中国太平洋学会秘书长、国家海洋局综合管理司司长鹿守本教授热诚欢迎…  相似文献   

15.
季仲 《文明大观》2001,(11):88-89
六年前,这篇短文在《文明建设》发表后,不久为《光明日报》转载,继而又为台湾一家报纸刊用。拙文不过尔尔,能得到一些反响,我想是因为传递了一点来自彼岸的文化信息,涉及两岸文化交流这样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话题。敝人任职过十余年的《台港文学选刊》,介绍过的台湾作家与作品,浩如烟海,数不胜数。而在台湾的各大书店。也陈列着王蒙、奠言、王安忆、余秋雨等大陆名家的书籍。我于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沿江吉普赛人》,亦承蒙彼岸编辑厚爱,于1998年易名为《流香溪》在台北出了繁体字版。这些琐细旧事,无不说明尽管少数台独分子顽固为祖国统一设置障碍,然而。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6.
在1996年北京召开的两岸“台湾文学研讨会” 上,台湾代表团来了不少出身历史系的学者.反观大陆,清一色是出自中文系.在台湾代表中,东海大学历史系林载爵教授是引人瞩目的一位.他在会上发表的论文《不同的心灵,不同的想象——1934——1935年间台湾文艺界的复  相似文献   

17.
由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与台湾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百年歌仔———2001年海峡两岸歌仔戏发展交流研讨会”及交流演出,于去年底分别在台湾的台北、宜兰,大陆的厦门、漳州举行。此次研讨会规模大,内容丰富,历时长,影响大,是一次跨两岸的会议。会议前半段在台湾举行,大陆学者和演员34人赴台参加,后半段移师大陆的漳州、厦门举行,台湾学者和演员48人参加。开幕式在歌仔戏的发源地台湾宜兰举行,闭幕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陆厦门举行。两岸学者近百名、演员近500人参与,汇集了两岸知名剧团:台湾明华园歌仔…  相似文献   

18.
在两岸出版市场尚未开放的今天,台湾作家走红祖国大陆文艺圈,正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年大陆几十家媒体的主管票选年度十大文化人物,以《第一次亲密接触》走红两岸的网路作家痞子蔡——蔡智恒可是荣登第二,把大作家余秋雨远远抛在了后头。谁是知名“台湾作家”?台湾华文出版趋势观察家辛广伟指出,大陆知名的台湾作家可以分成几类。第一类是流行文学,包括琼瑶、三毛、金庸、蔡智恒、张曼娟、吴淡如、席绢等;第二类是励志文学,主要是刘墉和林清玄;第三类是  相似文献   

19.
正5月25日晚上7点,台湾著名作家、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蓝博洲在北京三里屯的三联韬奋书店举行"非虚构的台湾往事:书与影像——‘幌马车之歌’系列二种新书座谈会"。"幌马车之歌"系列是蓝博洲的两部纪实文学作品,其中《幌马车之歌》创作于1988年,当年即获洪醒夫小说奖最佳小说,1991年获《联合文学》十大好书作家票选第一名,长期占据台湾图书畅销榜。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根据此书拍摄了电影《悲情城市》  相似文献   

20.
1988年1月30日至2月1日在台北举行的“台湾史研究会第一届台湾史学术研讨会”,宣读了本所陈孔立教授的论文:《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特点——以问俗录为中心的研究》,该文收入《台湾史研究会论文集》第一集,1988年6月出版。陈孔立的另一篇论文:《清代台湾社会发展的模式问题——评“土著化”和“内地化”的争论》提交在香港大学举办的“台湾经济、历史。文学、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在台湾《当代》杂志第30期上发表。杨锦麟助理研究员所写的《李万居后期思想的转变》是本所主办的“海峡两岸首次台湾史学术交流会”论文,在1988年12月9—10日台湾《民众日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