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博弈论思想应用到处置人质劫持事件指挥决策当中,从着眼人质安全出发,对在解救人质过程中博弈双方的策略运用、得失计算以及对抗过程等进行建模研究。在处置人质劫持事件博弈基本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博弈对抗过程中双方策略选择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最终得出我方的最优策略选择,最大程度地保证人质安全,实现指挥决策效能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人质劫持案件谈判技术是当代西方国家警察在处置人质被劫持案件时使用的一项实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我国在处置人质劫持案件方面的经验较为单一,这项技术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使用频率较高,对我国警务工作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警务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处置各种社会矛盾和打击违法犯罪,常常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警察熟知和掌握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特别是掌握违法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特点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新生事物新型矛盾频出,以往传统的警务工作方式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探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即可以丰富和完善我国公安理论又赋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质劫持谈判是解决人质劫持危机较好的方法。它可以零伤亡为代价 ,不战而屈人之兵解救人质 ,亦可以为武力解救人质创造条件。人质劫持谈判的准备要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人质谈判由三个阶段组成 ,即建立感情阶段、提出条件阶段和相持阶段 ,每个阶段谈判的技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黑豹特警队对被劫持人质在应激障碍症状黄金时间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对受害人身体解救之后的第二次心灵解救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周洁 《人民公安》2011,(7):10-15
“黑豹”特警队对被劫持人质在应激障碍症状黄金时间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对受害人身体解救之后的第二次心灵解救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4月份,菲律宾反政府武装劫持了21名人质,除2名菲律宾人外,其余均为外国人,引起被劫持人质所在国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5月下旬,菲律宾政府虽同绑架人质的阿布沙耶夫武装举行了正式谈判,但未获实质性进展。7月初,阿布沙耶夫武装又先后劫持了13名菲律宾传教士、1名德国记者及3名法国记者,此后人质危机一直处于僵持状态。7月17日,阿布沙耶夫武装释放了1名德国女人质,人质危机似有松动。  相似文献   

7.
反劫持行动是人民警察、武警部队依据法律,以武力为主要形式,瓦解、制服或歼灭劫持分子,营救人质的战斗行动。其主要特点:案发突然,任务紧急,出师被动;情况变化快,战机不易捕促;作战空间狭小,使用兵力受限,使用武器时机、程度难把握;处置后果影响面广,战斗行动风险大等。一、 劫持分子构成及特点劫持是指以暴力威胁方式控制交通工具和人质为手段达到犯罪目的的严重暴力犯罪活动。劫持犯罪属于恐怖犯罪的一种,直接威胁人质生命和重大财产安全,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一定的恐怖气氛,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及严重的危害后果。劫持事件…  相似文献   

8.
人质谈判中的积极倾听,作为一组系统、稳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谈判技巧,具有重要功能。积极倾听功能价值的逐步发掘是劫持人质案件及其他危机事件谈判实践积极推动的结果。人质谈判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重武力轻谈判阶段;重说理轻用情阶段;用情与说理并重阶段。在后一阶段,倾听的功能和价值得到充分的认同,积极倾听作为一种成型的谈判技巧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形成指挥员谙熟谈判、谈判与武力双线运行、"行为改变阶梯模式"得到完善、积极倾听谈判技巧得到充分运用的"四位一体",是劫持人质案件处置方法体系、特别是人质谈判方法体系走向科学、趋于成熟的标志。在中国,必须推进积极倾听谈判技巧的规范化、实用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质固守室内之罪犯的攻击方法山西夏县武警专科学校张昌友“利用人质固守室内之罪犯”,是指在暴力事件中,利用人质和房屋作掩护,进行拒捕顽抗的暴力犯罪分子。罪犯利用人质和房屋负隅顽抗,敌暗我明,室内空间有限,结构复杂,且有人质在此,处置难度大,倘有不慎...  相似文献   

10.
李志萍 《公安学刊》2005,(1):103-106
香港警方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基本模式是集中指挥,谈判先行,武力戒备,力争和平解决.基本经验是:一、确立安全至上是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基本理念.二、指挥员不谈判,谈判员不指挥.三、从处置对象提出的各种要求中,去捕获和满足其基本需求.四、利用和防止"斯得哥尔摩"现象.指挥官在处置初期必须制定行动计划,包括运送计划、接受人质计划、接受死者或伤者计划、人质突然逃走处置计划、嫌疑犯突然逃走处置计划、嫌疑犯投降处置计划、即时进攻计划和全面进攻计划等,每一个计划都须形成书面文字记录,以备事后检讨和问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