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26-1927年邓小平与蒋经国是苏联中山大学的同窗,1973年两人几乎同时掌管大事。之后数年间,在台湾回归和国共合作等重大问题上,两人展开了多次较量。邓小平给了蒋经国"重重一击"1973年,毛泽东决定让邓小平复出。1973年,蒋介石把许多事情都交给儿子蒋经国。当年3月,邓小平回到中共中央,周恩来首先把大部分涉外事务交给了他。邓小平立刻宣布:北京已经准备好,可以跟台北直接谈判统一的问题。滞留内地的老国民党人,透过公开、私下的渠道,向蒋家父子不断招手。卧病在床的蒋介石顾不了这些,负责台湾党政军大事的蒋经国,同样不予理会。1975年,蒋介石去世。1978年3月11日,蒋经国被  相似文献   

2.
李立 《两岸关系》2003,(3):42-46
贾亦斌曾经是蒋经国的好友,得力助手。后来顺应历史潮流,毅然率“太子军”起义,与蒋经国彻底决裂。蒋经国发誓要将贾亦斌捉拿归案,以解心头之恨。1950年,将经国又派特务跟踪至香港,追杀贾亦斌……待硝烟淡去,一切恩怨随风而去。80年代后期,蒋经国想要对历史有所交待,遂派人与贾亦斌联系,以探两岸接触与对话之路,进而达成两岸最终统一。遗憾的是蒋经国去世……本刊将陆续刊登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贾亦斌口述他与蒋经国从好友到决裂再复交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我在重庆蒋介石侍从室工作时,曾和蒋经国有过多次交往,耳闻其在苏联留学的一鳞半爪,及奉化籍侍卫官竺培基、蒋国辅等口头传说。今凭记忆所及,撰写片断如下:1925年,在苏联驻华顾问鲍罗廷的推荐下,蒋经国决定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同行留学生三百余人,其中有张闻天、伍修权、乌兰夫、康泽、郑介民、徐一、赴苏联留学,崇拜托洛茨基君虎等人。他们历经22个昼夜的旅途劳顿,于11月初到达。学校当局为每个中国留学生取了个俄名,蒋经国叫“尼古拉”。中山大学开学典礼是在莫斯科工会大厦举行的,当时被苏联一些人称为“红军之父”的…  相似文献   

4.
正贾亦斌,1912年出生,湖北省阳新县人,18岁辍学从军,从国民党军的士兵升至少将。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淞沪、徐州、武汉、鄂西、长沙等大战役。抗战胜利后在青年军复员管理处与蒋经国共事遂成至交。经蒋经国力荐任原国民党"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副局长、代理局长。贾亦斌曾经是蒋经国的主要助手,1949年春,领导了震惊东南的嘉兴起义,与蒋经国彻底决裂。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贾亦斌与蒋经国的相识很偶然,话得从1946年说起。那年,贾亦斌从国民党最高军事学府——中央陆军大学  相似文献   

5.
蒋经国,蒋介石的长子,1910年生于浙江奉化。学生时代的蒋经国是一位反帝反封建的共青团员,青年时代的蒋经国,在苏联留学、工作长达13年,聆听过斯大林和高尔基等苏共老党员的教导,是一位经受了各种考验的共产党员。幼时的蒋经国十分聪颖,12岁到上海,考取了万竹小学四年  相似文献   

6.
蒋家王朝随着蒋经国的去世,蒋家后人的英年早逝,早已风光不再了。但在蒋经国的非婚子章孝严冲破各种阻力踏上了返乡认祖归宗之路后,有关蒋经国的秘闻再次成为海峡两岸的焦点。近日,记者前往浙江采访蒋氏遗族,章孝严给我们讲述了他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7.
洁迅 《黄埔》2007,(6):24-26
凝聚人心推进祖国统一工作2003年8月的一天,一位气质优雅、仪态雍容的女士拜访了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她就是国民党中央委员、蒋经国先生的儿媳蒋方智怡女士。蒋方女士是以私人身份来拜访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缘由还得追溯到两年前,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李赣驹会长帮助她了解了奉化溪口蒋氏故里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洒向人间都是情今年79岁高龄的民革漯河支委会副主委胡文明,是黄埔军校16期学员、毕业于陆军大学。曾在赣州虎岗担任蒋经国兼校长的正气中学上校军训主任、训导主任,后与蒋经国、蒋纬国共事,担任江西第四行政区保安司令部保警总队童军中队长,具体负责蒋经国的保卫...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屈武,最近在一次谈话中谈到他昔日与蒋经国先生的交谊,以及对蒋经国先生的希望。本刊特征得屈老的同意,发表於此。  相似文献   

10.
章孝严,祖籍浙江奉化,因其特殊的身世和在推动两岸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正受到海峡两岸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根系祖国大陆章孝严是蒋经国与章亚若非婚孪生子中的老大。1942年出生于桂林,取名大毛,其双胞胎弟取名小毛。但不幸的是,在他们还不到半岁时,其母竟意外死亡。此后在蒋经国的安排下,幼小的大毛、二毛被人从桂林接到江西万安,由其外婆一家抚养。后其大舅章浩若当上了贵州铜仁县县长,大毛、二毛两兄弟也被带上,并正式取姓氏为“章”,进入  相似文献   

11.
李立 《两岸关系》2003,(4):39-43
上期是贾亦斌回忆他与蒋经国是怎样从不相识到成为好友的。本期则是他回忆与蒋经国是怎样从好友到决裂的。  相似文献   

12.
陈鹏仁 《同舟共进》2008,(11):57-58
【蒋经国其人】蒋经国出生于1910年4月15日,逝世于1988年1月13日。1925年蒋经国16岁时,经老师吴稚晖同意和父亲蒋介石许可,去了苏俄。笔者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时人向往社会主义的俄国,他很想去看看社会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另一个是年轻  相似文献   

13.
江城子     
两次住院手术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蒋经国的身体日呈衰弱之势。1982年2月,蒋经国第一次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由美国著名眼科专家主刀,医治视网膜出血。他患的是糖尿病,病情一天重似一天。据说是糖尿病引发了眼疾。 没有很久,台湾上下又盛传蒋经国第二次住院开刀治疗眼疾的  相似文献   

14.
在蒋经国的推动下,1987年7月台湾当局开启了以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和民众赴大陆探亲为主要内容的"政治革新",它被认为是拉开了台湾政治转型的序幕。蒋经国力主推动这样的政治改革,原因有:台湾党外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带来的挑战、大陆调整对台政策构成的影响、周边专制国家迈出民主改革步伐带来的压力、"江南命案"形成的冲击以及蒋经国个人具有西方民主观念与民主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立 《两岸关系》2003,(5):37-42
本刊连续两期刊登了贾亦斌回忆与蒋经国从相识到成为好友,最后决裂的历史。本期则是贾亦斌回忆与蒋经国从溪口诀别到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而间接交往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邰言 《黄埔》2012,(6):78-81
蒋经国继位,从“汉贼不两立”悄悄地改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他的时代结束了,台湾正式进入“蒋经国时代”。  相似文献   

17.
自七月二十四日廖承志致信蒋经国先生之后,在海内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高度的评价。人们认为,这封信充分表明了在祖国大陆的中国领导人为国家民族着想,促进国共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完成国家统一的热诚。人们希望蒋经国先生‘捐弃前嫌,共图振兴中华大业。’  相似文献   

18.
蒋经国在台湾执政的最后几年,糖尿病晚期症状愈见严重,从1973年开始就频繁出入台北的荣民总医院。到了1986年,病体沉重的他不得不以轮椅代步,身体状况已至危境。蒋经国自知来日无多,开始抓紧一系列他认为有必要在有生之年完成的事情,诸如开放党禁、结  相似文献   

19.
1981年10月,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台湾当局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不久,叶剑英接见应邀由香港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的原蒋经国机要秘书沈诚。沈诚到京前专程去台湾请示蒋经国,  相似文献   

20.
(一)1981年10月1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向台湾方面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8天之后的10月9日,北京隆重举行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的活动。有一位取道香港来京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受到了中共高层的特别关照,他就是香港《新香港时报》社长兼总编辑沈诚。沈诚,浙江人,最早毕业于国民党中央陆军官校,台湾陆军大学参谋班特四期毕业,曾任国民党陆军少将,在蒋经国嫡系青年军中担任师长,还担任过蒋经国机要秘书。退役后到香港,任香港《新香港时报》社长兼总编辑。由于以往的经历,使他即使在去港后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