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兆征 《前进》2008,(11):49-5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把它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要从全局币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金华市土地、能源、水等重要生产要素全线告急,已无法支持高速的GDP增长,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愈发显得重要而紧逼。为此,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必须大力增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首先,认识自身资源短缺情况。金华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从消耗水资源而言,金华市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为45.6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3倍;农业灌…  相似文献   

3.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节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质是要从传统强物质化的增长转向未来减物质化的发展,在社会福利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使得资源消耗没有大幅度的增长。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贯穿"大大连"建设、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实现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战略。政府机构要在资源节约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实施税收等经济制度的改革,大力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普及节能知识。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6.
朱进 《学习与实践》2008,(11):89-93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矫正外部性、激励资源节约、扶持科技开发利用、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财政制度的结构性问题和政策设计缺陷使财政政策的促进作用受到很大局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财政政策选择上,需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树立科学发展的政策理念,建立有效的激励与制约机制,并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政府。  相似文献   

7.
在本世纪头20年这样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高瞻远瞩,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改变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设计了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8.
孙中艳 《中国发展》2010,10(1):53-56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一个长远目标。行政指导自身的优势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不可少性。该文介绍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以及将行政指导运用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基础,就如何将行政指导运用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韩勇鸿 《前进》2006,(7):33-34
山西是全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也是生态脆弱、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中全会精神,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解决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把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  相似文献   

10.
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