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3日,“智能1号”撞向月球,月表尘埃溅出20多米高的蝶形双翼,宣告人类第二轮探月热潮来临。探月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太空早就是国家间实力的角力场。人类的第一轮探月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苏全球争霸,也在太空较劲。那时,苏联共发射了32个月球探测器,美国虽然只发了21个,但终因率先登上月球,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后,探月热大为消退。随着人类对月球认识的不断加深,人类探月欲望再一次被点燃。1990年,日本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1999年,美国“月球勘探者号”撞击月球找水;中、俄、日、印度和欧洲也都制订了…  相似文献   

2.
《传承》2003,(6)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全球航天事业的新纪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遨游太空108分钟,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离船五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的太空行走。1969年1月14日—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联盟五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对接。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抵达月球,并走出登月舱,在月球地面停留21个小时,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4,(2)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登月成功。人类第一次将足迹印在月球之上。人类的科技发展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太空时代终于来到了。但如何去永久地征服月球,让它为人类的进步服务,这个课题一直令各国的科学家激动不已。“如果人类想征服太空的话,那就不能只满足于在空中绕着地球转,而应该走得更远。”这是欧美等宇航大国在21世纪到来之前的共同理想。它们计划将为在月球上建  相似文献   

4.
《春秋》1994,(1)
在人类自已登上月球之前,我们就曾怀着殷切的期待,希望登月宇航员们能够发现来自其他星球的生物曾“访问”过月球的“证据”。位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马歇尔航天中心的一流设计师约瑟夫·布朗利奇经过18个月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来自地球以外行星”的访问者一直在定期造访地球和月球。他还认为,我们应当能发现月球“邻居”遗落在月面上的东西。尽管经历了6次登月探险,人类终于没有发现这样的“遗落物品”。原因也许首先在于“阿波罗”宇宙飞船虽然6次登月,但它的月球探测使命比起了解整个月球来还是微不足道的;或者那些“遗落物品”所在的月面上并不具有我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7,(1):90-90
2006年12月,美国宇航局公布“重返月球”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以此为跳板,为人类登陆火星勘至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做准备。美宇航局称,将加快进度建设月球基地,  相似文献   

6.
月球奥秘     
<正>“离奇”的身世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人类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对月球也是如此,月球从何而来,成为人类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目前,关于月球的形成基本上有这么几个观点: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是分裂  相似文献   

7.
承载着希望,也承载着风险,“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升天,于11月5日11时37分到达第一次近月制动点,成为月球卫星,标志着中国向深空迈出了成功一步。  相似文献   

8.
王文 《新东方》2000,(4):59-59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然而.当宇航员登上其表面时,却惊奇地发现,月球上已有23个人类的赤足脚印。他们用照相机将脚印拍摄了下来。  相似文献   

9.
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住回来呀!”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还有一个同样有意思的故事。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家里照顾他的妹妹…  相似文献   

10.
34年前,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当阿姆斯特朗在月面上落下他那有着绝对伟大意义的脚步时,他说了一句永恒的话: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这句话,让地球上的人类看到了梦想成真的希望。 2003年3月,中国开始启动探月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成为这个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张健 《前进》2010,(5):48-49
在人类认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科学”常常冠以“真理”的美名。真理同迷信有别,与谬误对立,“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科学化”,则是把科学“化”为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成为社会时尚,表征着时代文明的巨大进步。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1969年7月20日,美国登月船登上月球。这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登月船升空两周前,基地指挥部授予队长威尔逊在登上月球后向全世界转播讲话稿,此文属绝密材料。全文是,“我,哈泼·威尔逊郑重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拥有对月球的领土主权。美国人迈出的每一步都是美国领土的扩展。”威尔逊登上月球后向全世界讲的却是:“我,哈泼·威尔逊,以全人类  相似文献   

13.
人类曾几涉月球迄今为止,地球人类已成功地乘坐宇宙飞船、六上月球,计有12人曾在月球上行走。1969年7月19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二号上的登月舱成功地在月琢上登陆。人类首次在月球上行走,收集了月球上的尘土及岩石样品,拍摄了大量照片,安放了月震仪及测量...  相似文献   

14.
王慧敏 《群众》2013,(10):65-66
纵观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三次工业革命,不难发现科技创新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贡献,而人才则始终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引领人类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人类实现首次飞行100周年。1903年12月17日,由美国莱特兄弟研制的“飞行者”1号第一次试飞。虽然这两兄弟驾驶体重仅360公斤的飞机飞行了12秒、36米,但它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两千年前,中国就有“和为贵”、“兼相爱”的思想,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7.
葛翀 《世纪行》2007,(8):105-105
“十堰是什么?”这是十堰市委书记赵斌接受新闻采访团记者采访时说明的第一个问题。赵书记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十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他不无自豪对大家说,十堰境内发现了“郧阳人”头骨化石,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动摇人类起源“一元说”。  相似文献   

18.
鲁烟 《现代领导》2001,(7):23-23
我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相信“缘”和“偶因”。我们人类生活的“营地”是地球,而地球产生于15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月球何时和地球结缘,她为什么忠贞不贰地长年相随,我现在还无从查考。但是,有谁能说清楚,月亮和地球的相恋和相缠不是一种缘而是一种必然呢。  相似文献   

19.
王津平 《台声》2001,(12):10-11
1988年,我终于踏上了“隔着迢遥的山河”,踏上了在梦里已探望过无数次的祖国大地。那是我自1972年留学美国就想做而一直没有做的事。那一年,台湾解严,也是我自1975年返台后第一次离开台湾。缘起于美东第一次两岸都有人参加的夏令营,在林丽韫和林钗两位大姐热情的邀请下,我像登陆月球、梦游般一样地飞抵北京———接待我的人多是当时还回不了家的台胞以及台胞的第二代。海峡深情系两岸。每个全国台联的朋友都像自家人一样的亲。10多年来,我一直就有那么一个暖和和的感觉:全国台联就像我们的家———我们在北京、在祖国…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出现了三次飞跃,三次飞跃各具特点:邓小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从严治党为抓手;江泽民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党建理论的新纪元,解决了党在新时期的执政基础这一新问题,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新命题;胡锦涛是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了实现“第一要务”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通过建立和落实具体的可操作的严格制度来加强党的建设。三次飞跃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