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读者在文学接受上产生了分化,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人群面临萎缩,传统发展模式进入瓶颈期。为此,应通过关注网络文学读者的反馈与期待视野、利用媒介融合拓宽网络文学传播渠道、重视文学内容本身,促进网络文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蔡爱国 《求索》2012,(1):219-221
网络文学步入一个繁华的时代,但网络文学作者的主体性正面临被消解的危险。资本的介入,改变了网络文学的生态;类型化的写作,谕示着网络文学写作创新力的衰微;文学写作标准的降低,则是网络文学作者写作空间被挤压的重要证明。网络文学所代表的文学大众化,或许并不值得我们欢呼。  相似文献   

3.
在短视频、网络直播流行的当下,网络文学已成为全民文字阅读的重要"护城河".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亿,占网民总体的46.5%.一个个中国好故事,正通过互联网载体,影响着将近一半中国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既是我国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在网络创作日益繁盛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范式及风格也表现出自身特点,如文体式样相对集中、母语创作比较活跃以及地域色彩明显等。从当代文学史建构层面而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出现丰富了现有文学版块、修正传统文学体制、并逐渐建立起新型的文学秩序。展望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未来,大数据技术、多民族文学史观、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内环境以及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将重塑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盛宴背后的审美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正从"另类"和"边缘"向文学主阵地挺进,在传统的文学广场上竖起一面新的旗帜.网络文学重整了当代文坛,它的迅速崛起,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文学新格局,加速了当下中国文学的转型.未来的网络文学,需要提升自身品质,让这一新媒体文学真正成为人类文学发展富含价值承载的历史节点.这主要包括:解决好"文学性"匮乏的"短版难题",提升网络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避免文学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方式;健全"他律"与"自律"并存的约束机制,通过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手段建立甄淘与遴选并存的激励机制,强化网络行为主体的素质提升和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6.
倘若绳之以传统文学精品的价值标准,网络文学十年流变涌现出的顶尖之作,仍难以企及精英文学那种崇高醇厚的艺术品格。网络文学一方面承载着大量"网络写手"与"网络游民"的文学之梦与成名想象,一方面又在全民写作的艺术光环下沦为这个时代文化衰败的样本。实际上,文学的媒介特性与媒介环境并不是影响文学品格的唯一条件,网络文学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更多地取决于网络文学主体,取决于写手的文学素养与创作态度,当下一些口碑较好的网络小说在题材、历史与道义等向度上的文学求索,依稀透露的就是网络文学良性发展的价值诉求与审美情怀。  相似文献   

7.
中国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不仅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全世界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网络文学逐步显示出商业价值,并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当前,中国网络文学的基本状况可以概括为"在调整中优化,向主流化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警惕网络文学中存在的"三俗"问题,建立健全网络文学评价机制,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文学受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影响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发展格局。新时期文学既受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学思潮的明显影响,又在写作中,把现代、后现代文学的特点与新时期文学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后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0,(9):69-69
欧阳友权在《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已经使互联网成长为“宏媒体”和“元媒体”。时至今日,中国上网人数已逼近4亿,文学网站的签约写手超过百万,而通过网络、手机等数码终端阅读网络作品的读者已接近5000万。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网络文学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日常化写作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中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的一种写作倾向。在历经 10多年的实践和演变过程中 ,日常化写作已经建构了关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原则和叙事法则 ,并且获得了大众社会赋予的话语权力 ,成为世俗社会“日常生活神话”在文学中的反应和表达。日常化写作消解神圣性的叙事法则及其扩张泛化 ,进一步加大和凸现了文学叙事的精神危机。因此 ,重建一种与时俱进的、符合现时代人性健全发展的精神向度 ,是当代中国文学不容置疑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学消费观念的转变,饱受争议的"打工文学"逐渐被社会及主流文坛认可乃至肯定。从称谓的改变、成立产业工人作家组织、城乡二元体制下外来青年产业工人的写作探索与尝试、精神引领到主流文坛关注,都凸显出"打工文学"和"打工文学"作家的更新换代。新产业工人文学新潮,也诞生了新文学群体。本文从全国的视野框架中去思考,从文学庞大人群的文学消费基数去考量青年产业工人这一新文学群体,探寻这一新文学群体的来源、身份特征及其草根写作,以证其生命力、社会影响力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引发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社会利益群体结构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进而引起社会利益的新变化,对统一战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功能模式也必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10年,是中国网络文学迅速崛起的10年,也是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相互博弈的10年。时至当下,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并在图书市场上开辟出自己的阵地。键盘上的写手1998年,在网上曾经红极一时的文学作品《第一次亲密接触》落地出版,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关键要素的资本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是主导网络类型文学生产的关键性要素。同时,网络文学工作者与资本方之间的矛盾,以及网络文学读者阅读需求与高度预设的类型化生产机制之间的矛盾,也制约着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只有在直面真实矛盾的基础之上,一种属于人民的网络文学才有可能从期待走向实现。  相似文献   

15.
送礼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婚庆送礼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维持婚姻稳定的重要因素,送礼情况还能反映出社会结构。差序格局概念自70多年前由费孝通先生提出后,一直影响至今,成为研究中国人社会结构的基本范式。通过对湖南中部孙村一场婚礼的参与式观察,以及对"婚礼礼簿"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婚庆送礼行为总体上仍受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结构影响,呈现出礼金大小依关系亲疏远近而不同的规律;然而,地缘群体、亲缘群体与业缘群体中同一"团体"的人们礼金趋于一致则体现了"团体格局"的影响。因此,文章认为,当今中国乡土社会并不是一个纯粹差序格局的社会,而是呈现"差序格局新态势":总体仍然是一个受亲缘与地缘影响深厚的差序格局社会,然而,业缘群体逐渐兴起,团体格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呈现出差序格局为主、团体格局为辅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6.
张才刚 《求索》2010,(8):195-197
网络文学,是以传统文学的"反叛者"出现的。在与传统文学的对比中寻找发生和存在的"证据",是网络文学研究最为常见的路径。正是这一思路,将当下的文学研究引入了"歧途",也引发了关于"网络文学是否存在"的争议。对网络文学的审视,应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史中进行,关注网络媒介参与文学生产的具体方式,而不是将其与传统文学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审美活动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审美娱乐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和审美创新功能.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学种类,与20世纪兴起的电影文学、电视文学一样,具有迥异于传统文学样式、属于自己的独特审美品位.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其审美特性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网络文学通过对直接感觉欲望的表现,审美价值趋向娱乐化;通过通俗、简单的语言表达,实现了审美取向的大众化;读者开始参与网络文学的创作,其审美趣味渗透到文本内部.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有四个重要特性,即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作品本体形式和文学性,独特的互联网新媒介特性,新的社会文化特性,以及与人类生存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步性。这四个重要特性,也决定了网络文学研究的四个层面,即作品/文学层面、媒介与传播层面、社会文化层面、人类生存(哲学)层面。四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网络文学研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同层面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推进和网络文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近代社会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变动时期,它改变了传统社会的固有格局,李鸿章、曾纪泽、梁启超都感叹说是"三千年一大变局"、"五千年来未有之创局"。在近百年间,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急剧从传统向现代飞跃,中国文学体系也从古典向现代全面转型。近代中国作家队伍、读者群体、文学观念、创作内涵、形式体制、文学语言、文学传播方式以及与世界文学的关系,都发生了迥异于古典文学的质  相似文献   

20.
《松州》2014,(5)
<正>本著作以新媒体文学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新媒体文学中网络文学和手机短信文学的发生、发展、基本特征以及网络文学语言和批评的基本特征。著作共分五章。第一章"新媒体文学概说"简要阐释了媒介发展与文学演变、新媒体与新媒体文学。第二章是本著作的重点,主要探讨网络文学的特征。第三章研究网络文学语言的变异。第四章研究网络文学批评的特征。第五章研究手机短信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