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成为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脱贫目标,加速了全世界减贫的进程,为世界贫困问题做出巨大贡献。中国近年来快速脱贫与"精准扶贫"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精确到人、精确到时间、精确到目标、精确到政策,对"扶贫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作出周密部署,在2020年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真正实现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2)
<正>"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和省委脱贫致富奔小康要求,关键是要坚持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准度,聚焦"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等核心问题,以确保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精准识别,确保贫困人口全覆盖。习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截至2015年底,盐城市亭湖区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部分贫困生表现出来的精神贫困问题比经济贫困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再次证明了“六个精准”扶贫这一战略理念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这也为高校贫困生精神脱贫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文章针对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问题,采用精准扶贫的理念,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方法,探索贫困生精神脱贫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吴震 《北京观察》2021,(1):44-45
这一眼井水不仅让"喝水人"享受到了久旱逢甘露的喜悦,更让我们这些"挖井人"真切地体会到扶贫工作绝对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我们的内心也得到了很大满足,充满了成就感!俗话说,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扶贫不能搞一刀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导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到脱贫攻坚实践中。除了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还可以充分结合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广泛参与到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扶贫路径,从而更好地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群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王洪海 《乡音》2016,(4):19-2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摘自《政府工作报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也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最紧迫的要求。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5年时间,要打好扶贫攻坚战,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家有千件事,先从紧处来。如何实施精准扶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让贫困地区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住冀全国政协  相似文献   

6.
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嵌入贫困数据、脱贫方针、扶贫措施、扶贫机构、脱贫判定标准的大数据综合平台,可以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与致贫原因,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发力;可以构建扶贫工作监测与追踪体系,解决"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的难题,推动精准扶贫战略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6,(5)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提出在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在精准扶贫的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因为监管不精准,导致"扶假贫、假扶贫"的现象。聚焦精准扶贫中的精准监管,深入分析精准扶贫中监管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笔者试提出实施精准监管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深度贫困问题背后折射出的非经济因素日益凸显,伴随精准扶贫进程而出现的贫困概念的泛化、经济理性与公共价值的矛盾、乡土逻辑与现代性的冲突、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脱贫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亟需要进一步厘清。同时,伴随这一进程出现的政策依赖、资金依赖、技术依赖、心理依赖等现象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了诸多阻滞,经济贫困转向文化贫困、精神贫困的负外部效应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重新回归和审视精准扶贫的过程性策略,强化贫困户精准识别,围绕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发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为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卷,改变深度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需要挑起文化扶贫的重任,扶"智"以利民,扶"志"以自强,扶"知"以自立,利用"三味文化配方",打通语言关,培育自我造血能力,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以文化扶贫精准根除贫困,全面小康社会才会如约而至。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我省扶贫脱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和决胜期,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在"饱肚子"的同时不忘"富脑子",避免"贫困循环"和"福利陷阱",是打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让贫困户在富起来的同时,在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扶贫先扶志,通过扶志提振群众精气神。一扶领导干部的"志"。各级干部要把责任记在心头、把担子压在肩上,躬下身子,深入贫困群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并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的工作要求。其中,"精准扶贫"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社会救助是"五个一批"中最后一项兜底性的措施。要实现精准脱贫,必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全面脱贫政策是一项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战略。通过选择具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且有国家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资金支持的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屈原管理区为调研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法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生态农业具有"双生"循环系统。它可从系统内部与外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问题,从而形成马克思早期经济循环理论中的"双面和解"。从马克思循环经济理论、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等理论分析阐明习总书记提出的"六项精准"与"五个一批"等精准扶贫思想是对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从顶层设计层面进行整体性的社会治理创新,实现从产业结构层面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分析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可将两者从产业、人员、政策、制度、就业、脱贫等方面进行耦合研究,生态农业从多元维度助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只有让生态农业企业大力"造血"才可能实现全面脱贫。  相似文献   

13.
正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已经向全国人民立下"军令状",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扶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必须在实现全面脱贫的前提下,保证脱贫的质量和持续性。党中央审时度势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开发战略,为下一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我们开拓了一条新的脱贫大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贫困群众受益最大化是产业扶贫的关键所在,也是精准扶贫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下贫困山区产业扶贫面临一些困境,其中一个就是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群众难以承担市场风险,迫切需要风险小、门槛低的脱贫路径。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行"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全过程,真正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一是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户走。即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北京周报(英文版)》2021,(16):I0001-I0016
三、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对于贫困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家,找准贫困人口、实施扶真贫是普遍性难题。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国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五个问题'增强了脱贫攻坚的目标针对性,提升了脱贫攻坚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6.
正"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都是习近平同志对脱贫攻坚的重要要求。经过一年来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实践、调研,使我们认识到:扶志,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解决人穷志短、不想脱贫问题,才能脱真贫;扶智,增强贫困人口的增收能力,解决素质偏低、脱不了贫问题,才能真脱贫。无论"扶志",还是"扶智",都要"从娃娃抓起",以精准助学扶贫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正巫溪是重庆市最贫困的区县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2014年识别出贫困村150个、贫困人口8. 6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8%。自新一轮脱贫攻坚实施特别是2017年7月以来,巫溪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重庆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  相似文献   

18.
贫困问题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从扶贫开发的时间进程维度和扶贫开发规划的顶层设计角度来阐述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战略调整。从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确把握致贫原因、滴灌式的精准帮扶、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来全面把握精准扶贫内涵,指出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体系的建构要素;并从精准扶贫目标、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主体、精准扶贫过程等方面分析了精准扶贫治理模式转型,认为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政策的丰富拓展。精准扶贫的治理突破路径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构全面全程精准化的机制、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格局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9.
产业扶贫到户:新阶段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扶贫攻坚新阶段的特征,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的新要求。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是在准确地识别出贫困对象的基础上,通过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将扶贫资源配置到户,扶持贫困户发展符合其自身条件的产业项目。当下产业扶贫到户仍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6个缺乏",即缺乏发展产业的市场信息、启动资金、技术基础、劳动力、奋斗精神和支撑条件等。只有破解这些难题,才能打通阻碍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20.
农村贫困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议题。与传统贫困治理模式不同,精准扶贫具有更强的实践导向性和制度针对性,是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根本之策。然而,精准扶贫在农村贫困治理中也存在诸多困境,有必要对精准扶贫政策加以改进:改革精准识别的制度掣肘,把握精准施策的技术靶向,锻造精准扶贫核心力量,完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社会协同和民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农村贫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