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佐人 《现代领导》2009,(9):31-32
我国东晋时代的诗人陶渊明先生可谓卓具“空想”之能力了.池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不纳税、无徭役,老人和孩子都无忧无虑、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2.
相约桃花源     
八月的洞庭湖畔,处处花香,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桃花源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参加第六届“湖湘文化之旅”台湾教育交流团的近50所中小学名校的80名校长和教师。这里记录的是交流团在湖南省桃源县的几个侧面。醉迷“世外桃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境内的桃花源风景名胜区,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沅水,集山川胜状和诗情画意于一体,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避秦绝境遗址,这里有桃花源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福地洞天桃红山、世外桃源秦人村四个景区近百个景点,人在其间宛如游走画中。导游的介…  相似文献   

3.
<正>诗人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桃花源”成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美好追求和向往,然而今天在长兴县的夹浦镇父子岭村我们看到了那个“丰衣足食”与“夜不闭户”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4.
桃花源记游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北部桃源县西南武陵山下沅江之畔.相传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七六——四二七年)所作的《桃花源记》写的就是这里(中国成语“世外桃源”由此而来).不过,据史料记载,陶渊明并未到过此地,他只不过读了前人写的《武陵记》顿生灵感,创作了这篇千古传诵的神话故事.桃花源风景优美,绮丽多姿,历来就是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5.
1600年前,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湖南省桃源县,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每逢节庆,位于桃源县城的桃源山庄就会热闹起来。络绎于途的桃源旅台同胞们来此落脚,然后或去踏青,观赏桃花源美景;或去祭祖,表达拳拳孝心;或去访友,寻求合作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6.
潮人与“厝”广东省东部沿海有一个海天一色、平畴百里的锦绣平原。在绣花般的农田和菜畦簇拥下,在层层的山川河海环抱之中,可见一个个村落——那环抱围合的寨墙、排列整齐的屋舍、鳞次栉比的屋面、高耸挺拔的山墙、纵横交错的巷道、高高的望楼碉堡以及清澈的沟渠池塘……仿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7.
王泽强 《前进》2017,(5):49-51
<正>历史的长河,总是滚滚向前。溯源而上,一条脉络清晰可见:向往天下大同,追求幸福生活。《礼记》中明确提出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政治主张;陶渊明勾画了一幅"世外桃源"的人间乐土;太平天国喊出了"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的口号;康有为把全部的梦想凝聚在《大同书》中;孙中山用饱含深情的笔触镌刻了"天下为公"的匾额;毛泽东则大笔一挥,留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古至今,这条脉络"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个梦想始终引导炎黄子孙为之  相似文献   

8.
李希  廖宏昌 《求索》2010,(11):191-193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他将对生命的体悟融入诗中,形成了"本真"的生命境界。陶渊明生命"本真"的形成一方面源于诗人自身生活经历的积淀,另一方面源于作者儒、道之社会文化底蕴。郭象"独化"哲学作为儒道二者融合的产物于是对陶渊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陶渊明"本真"的生命追求与郭象"独化"的哲学气韵是同一文化脉络下桴鼓相应的共同产物。这也从人性方面反映了陶渊明"内儒外道"、"游外以弘内"的文人气质,正为郭象"独化"生命哲学之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9.
林方直 《前沿》2008,(2):F0003-F0003
《自然之子:陶渊明》(内蒙古大学2007年修订版)是内蒙古大学高建新教授精心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是著者多年来潜心于此领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全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陶渊明的家世、生平、思想、创作、人格价值及其对后代的影响等重大理论问题,全面清理总结了前代有关陶渊明的研究成果,在充分搜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博采众芳,广鉴前贤,实事求是地评价陶渊明,重新发掘陶渊明的独特价值,最终还陶渊明一个本来的面目。全书选取了有关陶渊明研究的十个重大问题加以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价:一、陶渊明的家世;  相似文献   

10.
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表达出自古世人向往的人间仙境,成为人们理想生活的一种梦想。但在广西阳朔,“世外桃源”从梦境变成了现实,而且更新、更美。这就是国家4A级景区——阳朔世外桃源。阳朔世外桃源景区位于阳朔县白沙镇境内,桂阳公路旁,距县城14公里。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景区,汇集了阳朔山青、水秀、峰奇、洞巧之“四绝”。这里周围群峰环抱,山形奇特,林木扶疏;山下翠竹古木、村舍掩映,田园如画;一泓平湖,清澈见底,游鱼可数;笔架山脚下的水岩、窍(勾连曲畅、高大空明,深邃脚下的水岩、窍(勾连曲畅、高大空明,深邃莫测。奇山、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政治、自然观以及"我与己"三个层面论述了陶渊明人生价值和思想境界的转化,动态地展现了陶渊明的价值观念体系,剖析了陶渊明思想转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丽江,云南省西北部的一座小城,曾经是西方文人墨客笔下遥远神秘的东方王国的缩影。古城旅游把丽江旅游业搅得喧闹沸腾,使这座遥远的小城蜚声世界,俨然成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和传说中的乐园的现实代表。山、水、城之韵“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多数的都只是一个空壳,而丽江古城却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国际旅游机构认为,丽江已经是“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城市之一”,并同时是“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1996年丽江地震后,丽江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1999年经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反复甄别,在中国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陶渊明诗歌抒情特色对《诗经》的承传这一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提出:在陶渊明诗歌创作中,总体上体现出温柔敦厚的抒情特色,这与《诗经》的抒情风格如出一辙。古诗之所以往往被误认为是陶诗的源头,正是因为古诗也继承了《诗经》温柔敦厚的抒情传统,古诗与陶诗同源。陶诗与《诗经》之间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陈朝鲜 《理论月刊》2007,(9):118-121
陶渊明辞官归隐历来备受世人关注。本文拟从他的心性入手去探讨这一话题,指出性真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必然,心善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基础。正是由于这二者,陶渊明在归隐后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体的生命与心灵之间的和谐这三者的完美统一,从而领会到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趣、自得之乐,进而成就了其至善至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全国陶渊明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3月27日至30日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举行,是’92中国湖南常德经技贸洽谈会暨桃花源游园会的主体活动之一。会议由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53人。会议收到论文及论文提纲40余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桃源县内修缮一新的桃花源。 这次会议重点探讨了以下一些问题: 1、关于陶渊明的归隐。陶渊明的归隐,是陶渊明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重点讨论了诗人归隐的内因。有代表指出,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常傲然以称情”中“称情”二字,便是  相似文献   

16.
正来到龙海市程溪镇东马村,正是闽南最惬意的初夏时节。那天下午,我们驱车20多公里从市区来到这里。山峦、流水、水车、绿道、菜园、透露着温暖气息的三角梅、红瓦翘檐的宗祠庙宇、整齐划一的楼房,一幅美丽、宜居、洁净的乡村新画卷扑面而来。东马村有487户1700余人,他们在这里过着幽静恬淡的乡村生活,似乎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夕阳西下,和风如诉,村前那片菜园就开始热闹起来,竖立在田头上那一排"美丽乡村,和谐东马"的红色标语,在绿竹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  相似文献   

17.
“良禽择木而栖”自古使然,良才自然也会择地而求发展。随着改革大潮的汹涌澎湃,全国上下出现了一个人才“东南流”的大趋势,从硕士博士到普通打工仔纷纷往沿海的广州、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涌去,形成一股不可遏制的潮流。但是,在湖南常德美丽的桃花源内却令人拍案称奇地出现了一场逆流而行的现象。这不禁引发了我们强烈的好奇,专程采访了这一出──南飞孔雀返乡记湖南常德桃源县是一个风景秀美、地杰人灵的好地方,陶渊明怡然得乐的“世外桃源”就在这里。千百年来,桃花源内的人们过着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日子。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图片     
正柳州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淹没在白色的李子花中,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相似文献   

19.
吴家凡 《传承》2008,(21):47-47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陶渊明辞官后,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正因为他的隐居生活,可能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认为陶渊明肯定非常醉心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其实不然,在家教问题上,他也是很务实的。  相似文献   

20.
李枫 《前沿》2012,(5):196-197
陶渊明的思想是陶学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学术界出现了所谓主儒家说、主道家说、主玄家说、主老子说、主庄子说、主儒释道合一说的分歧与考辨,其中以陶渊明与佛教的关系最为扑朔迷离。对其是否受佛学影响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陶渊明受佛学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仅以《五柳先生传》为主要考证,从佛家无我观出发,分析佛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