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谈到科学,人们自然而然要追溯它的起源。学术界一般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即近代科学的源头定在古希腊,特别是其自然哲学传统、或理论传统、或理性精神。此外,还有当时的工匠传统或实践传统——这种传统在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进化为实验传统或实证精神。这是近代科学的两个主要的源头。对此,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爱因斯坦具有远见卓识:"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时期,宗教无情打压和迫害包括自然哲学在内的异教.伴随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壮大,这种打压和迫害也随之猛烈.19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公开攻击科学理性和建制的"奇迹信仰",并且广泛渗透到公众中.一战后,被战争摧毁了物质和精神家园的人们开始向非理性世界寻求拯救.他们不得不再次面对在100年前曾在欧洲一度风行的反理性主义,以及"揭示宇宙谜团"的非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因此,造成当时占星术等各类超自然信仰肆意流行.除此外,继承近代神秘主义思想的有神论者开始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拯救的意义,对科学理性、认知模式和方法展开批判和否定.这些来自宗教和神秘主义的激进批判和否定威胁和阻碍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西欧中世纪意识形态领域,基督教神学成为唯一的形式。然而,在中世纪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中并未完全忽视"人"的存在,它也在神学的框架内强调人的平等、民权意识的重要性,呼唤人本思想的发展,带来了中世纪晚期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为后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柳丽  王新 《传承》2007,(6):104-105
“学”为科学之“学”,“技”为“技艺”之“技”。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西方科学思想在科技专家和洋务派的大力推动下,逐步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主流。而中国传统科学中“技”为主体的特征导致了中国科学发展并未能培养起国民的科学素质,在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论的提出就是将科学之“学”误作技术之“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16世纪中叶,以哥白尼天文学革命为标志,宣告了近代科学革命在西方的诞生。科学革命意义十分深远,它与政治、思想领域的革命一起极大地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并迅速形成西方优势地位。近代科学革命发生在西方不是偶然的,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艺复兴对近代科学革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对李约瑟之谜给出解读。  相似文献   

6.
李明 《传承》2011,(10):14-15
20世纪早期文化界中,发起了一次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中国的前途究竞在哪里。是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于是许多有识之士提倡民主与科学,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变化探究中国命运之发展,从而引发新的思考,激荡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7.
王静 《求索》2007,(10):148-150
基督教对于近代自然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根本意义。近代自然哲学起源于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并经历了一个被混同于基督教神学,随后又与之逐步分离的发展过程。分离出来的哲学经过基督教神学的重铸,获得了起初被融入神学时所缺乏的经验内容和方法,形成自然哲学,并成为近代科学生成的直接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李军 《求索》2008,(12):69-70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两大方式。总体来说,古希腊时代,科学与人文是一体的;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人文在启蒙精神中获得了新的统一;近代科学运用理性的方法,打破了神学的绝对统治,奠定了自身蓬勃发展的基础;但是,到了18世纪中叶,科学人文开始明显的冲突,形成了科学和人文二大文化思潮的对立,至20世纪中叶,这种对立愈演愈烈,为此,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开始反思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二者的哲学关系。事实证明,将科学与人文融合起来是当今世界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主导思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融合了科学的理性和人文的价值。在管理学中,赋予管理以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龚自珍爱国思想简论庞士让正如但丁是欧洲“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①一样,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近代最初一位的著名诗人和爱国思想家。龚自珍(179—1841),字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与中国近代第一...  相似文献   

10.
是普通人权还是资本特权──评“天赋人权”说邹元江"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在其革命时期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提出的口号。十四、十五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曙光,结束了对人性禁锢害的中世纪黑暗,新兴的资产阶级勇敢地举起了"人"的旗帜,用人性来对抗神性,以天赋人权...  相似文献   

11.
汤倩颖 《桂海论丛》2005,(Z1):78-79
对中国来说,中世纪西欧商业在最初的发端是低层次的,在时间上晚得多,在水平上原始得多.蛮族的入侵使得原来一度发达的商业遭到了致命的打击.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西欧的商业开始复兴并在中世纪的后期朝独立和专门化方向发展,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处于同时期的中国封建商业一直比较发达,然而却难以像欧洲中世纪那样,得到独立化的发展,难以突破国家机器的控制.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中世纪中西商业的发展条件不同所造成.笔者认为,这种发展条件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客观条件上的不同和主观条件上的不同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夏银平 《求索》2010,(7):232-235
本文通过近代中国人对科学认识的考察,分析了科学在中国的认可经历了从接受科学器物到接受科学知识,从科学之功利价值到科学之思想方法价值,从科学精神到科学崇拜,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另一条路径实质是科学之路,由崇拜科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古代科学 ,产生于世界的许多地区和国家 ,并且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地发展起来的。但近代科学 ,却只出现在西方 ,是由西方完成的。这里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分析如下 :一、工业生产的促进工业生产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生产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关于这个问题 ,恩格斯曾指出 :“如果说 ,在中世纪黑夜之后 ,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 ,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 ,那么 ,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第一 ,从十字军远征以来 ,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 ,并产生了很多力学上的(纺织、钟表制造、磨坊)、化学上的(染色、冶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与哲学有无关系?若有,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知道,在古代和中世纪,科学家就是哲学家。即便是在近代,相当多的科学家也确实是哲学家,并且自称“自然哲学家”——科学在当时是被称为“自然哲学”的。由于历史的余韵和博雅教育,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既是科学家又是哲学家的科学人——哲人科学家——也不稀罕。可是自此以降,哲人科学家则如凤毛麟角——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科的高度分化、研究的过分专门化、教育的文理分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科学技术是加速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催生婆。研究西欧国家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之路,对21世纪中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科学与技术、生产的结合在欧洲中世纪,从事理论思考的统称为哲学家,而从事技能劳动的被称作工匠。但是工匠不关心事物的原因,不了解事物究竟为什么如此,哲学家则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在近代以前,技能劳动者和哲学思想家相互平行发展,17—18世纪,两者开始交叉结合,即实际知识与抽象思维相联系,技能劳动者也思考理论问题,思想家也从事实验…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法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古代自然学、中世纪神学时期的自然法学、古典自然法学,近现代自然法学,其中古典自然法学时期的自然法学的理论是最为杰出的,它是建立在批判中世纪神学的自然法学基础上形成的,以人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这一时期自然法的理论十分完善,为西方世界的文明法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为了掌握古典自然法学的理论内容,本文分析了古典自然法学中的自然法观念的起源、特征、意义以及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以来,新兴商人资本逐利活动把彼此孤立的地区连接起来,使得分散的历史之间出现整体发展势头。近代转型时期,新兴商业资本不仅从政治上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而且还催生了西欧大工业生产的到来,直接推动西欧近代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首开一代风气。他那领时代之先的开放意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前导,并为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树立了新的界碑。一  相似文献   

19.
孙焕玉  张新勤  陈玉冲 《前沿》2008,(12):34-36
人的发展问题长期备受关注,而只有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才由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界定,进而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以人为本不同于人本主义,它有自己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推进铁路科学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推进铁路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