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村正处于由市场化改革而带来现代化发展的全新时期,市场化改革激活了农村基层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活力,拓宽了农村基层的社会空间,促使农村基层原有的治理体系逐步发生根本性的转换,使得探索适应农村现代化发展背景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价值理念与建构目标成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课题。农村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尽管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却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带来客观机遇,也使得探索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价值理念与发展目标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
村委直选、村民自治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村委直选与村民自治为主的农村治理模式改革推动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党在农村基层执政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直接关系着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能力的具体呈现,是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本文以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区域差异为着眼点,总结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富人治村"和"老好人治村"的不同实践样态,分析其治理逻辑、形成的根源及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要以"能人治村"引领农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贯彻和落实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重任,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角色转换,从单一的"治理"角色走向"主导与服务"相结合的角色。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四大基本功能,即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发展现代农业,带领农民致富;服务农民群众,凝聚人心;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要真正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必须优化领导班子整体结构,在重"德"的前提下突出能力本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绩效;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组织、协调农村各种社会关系,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5.
孙玉梅  刘诚  范玟均 《创造》2015,(5):54-57
<正>党组织要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转变角色,提高能力,改变方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党和国家农村政策落实和建设发展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必须进行新的定位,通过角色转变加强和改善农村基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乡村社会的各种组织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提升其乡村治理能力,对于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皖北地区乡村治理中,农村党组织还存在着基层基础不够扎实、村级财力不足、农村现行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变化、群众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等困境。以乡村治理的能力要求为引领,要从加强农村党组织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的乡村治理结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提升皖北农村党组织乡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区组织是现行农村基层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农村极为重要的治理主体,其在社区治理和基层民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能力建设中,应重视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合理确定农村社区组织的治理空间和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沿阵地。近日,调研组在赴贵州省"农村改革试验区"湄潭县所辖金花村调研当地基层治理的组织构架、运作模式后,总结出一定经验,以期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农村地方基层治理提供一些借鉴思路。一、三委联动:复合一体的农村基层民主治理体系2014年,金花村在现有"两委"基础上,创设了村委监督委员会,实行"村支监"三委联动机制。监委会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要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村基层本土干部人才队伍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对于强化党的基层执政能力,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人才缺乏、后继乏人、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产权治理一直是农村基层工作重点,随着农村经济放缓,集体产权流转增多、劳动力大量流失,集体产权治理难题更加突出。突破治理困局需对基层权力主体进行调整,完善农村"三权"分置与整合效应,实现多元共治,加速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兴起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认知,有利于农村治理的共享共建。但当前,农民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非理性、无序性的弊端逐渐凸显。将新媒体有效"嵌入"农村基层治理,需要从新媒体、政府、农民三个层面打好"组合拳",发挥出新媒体利民便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明 《前沿》2006,(6):25-28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执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必须把加强党的基层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关键是提高其发展经济的能力,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前提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只有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也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娜 《重庆行政》2021,(4):88-89
提升村级治理能力是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都为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和治理创新指明了创新发展方向.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互联网+党建"推进村级治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并结合实际,通过互联网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效激发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提出借力"互联网+党建"推进村级治理的四个具体路径,为提升新形势下重庆市村级治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家建构与国家治理能力紧密相关。国家治理能力包括国家能力及国家能力的行使中国家与社会合作治理能力,国家能力的高低可从资源汲取能力、发展经济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等四个维度进行检测,而国家与社会合作治理能力是指国家与社会之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协商与沟通的能力。本文从国家治理能力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逻辑,揭示了不同时期国家能力强弱尽管有所区别,但是一直没有形成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自治权利良性互动关系。其症结在于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重视强化"有形"的国家能力建设,而忽视本应与国家能力同步增长的"无形"的国家与社会合作能力建设。因此,乡村治理结构未来走向是推进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路径是大力推动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改进乡镇政府治理机制、积极发挥农村社区各类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协同作用,从而建构乡镇政府与农村社会制度化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3,(5):41-42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城镇化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已经从单一的农村劳动力向异地城市转移发展到就地向小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转移,甚至由不发达村庄流向发达村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社合一”,到改革开放后“党建引领”与“村民自治”的协同推进,再到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不断进行着协调互动。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互动关系的变迁实质上是“党治农村”模式的实践变迁,它们围绕农村“土地产权”的变化,实现了农村工作理念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中存在着能力不足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带头致富与共富,提高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理顺"两委"关系,提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提升化解矛盾本领,增强构建和谐农村的能力;发展先进文化,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实现村容整洁,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探索构建“三会村治”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德华 《群众》2010,(4):71-72
<正>如何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连云港正积极探索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民监事会"三会"村务治理新机制。这是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个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内涵与发展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市场化带来的经济社会转型客观上推动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的变革,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的象征。农村基层治理的以往分析主要注重治理的政治内容,没有抓住基层群众性自治所揭示的基层治理的法治方向,没有紧扣农村社会法治建设的时代场景,忽视和缺乏对基层治理自身法治内涵的深刻探讨和深度挖掘。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具有鲜明的法治内涵和法治特性。法治化的基层治理既需要对农村基层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整理和组合,更需要在法治理念的指引下进行基层治理制度的调整和革新。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具有丰富的制度内涵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燮 《湖湘论坛》2023,(4):52-6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与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取得一系列成绩,整体改善了农村党组织的作风,提升了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然而,当前中西部农村党建仍然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人口外流背景下过度强调党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带来组织人才发展的“结构性缺人”问题;二是基层党建形式、内容、方式与农村基层治理实践相脱节,导致农村基层党建悬浮化、形式化。“去悬浮化”是解决中西部农村基层党建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要认识到党员素质如党性、觉悟、认识、能力等不是党员个体的“天生”禀赋问题,而是组织动员问题,只有将农村党员组织动员起来了,才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那么,在中西部农村发展党员,就要考虑到青壮年人口外流的实际情况,应该放宽条件,更多地发展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在村的中年农民。再是要将组织动员起来的党员投入基层实践中,在农村社会治理实践、集体经济发展实践、乡村文化建设实践中锻造他们的品质品格和组织特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