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乡村振兴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为契机,以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活业、活人、活村"为路径。土地制度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制度,三权分置是搞活乡村经济的制度设计,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民获取城市权利的障碍,土地"二元制度"是导致乡村失去发展权的根源,农村"宅基地制度"是制约农民发展权的瓶颈。乡村振兴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是: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规划安排,为乡村振兴用地提供制度支撑,为乡村振兴资金提供政府投入保障,为乡村振兴社会稳定提供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月15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启动,不论是对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死结",还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并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具体部署的新时代恢宏的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激活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路"先手棋"作用。近年,在广阔的农村地区,作为农民重要财产权益的宅基地利用现状和问题倍受关注:一方面,大量农民流入城镇并实现稳定居住就业,留在农村的宅基地闲置问题凸显,宝贵的建设用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盘活;另一方面,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设用地指标短缺,乡村经济、社会建设缺地。  相似文献   

3.
政府引导农民规范有序退出农村宅基地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更是政府民本价值的体现。实践中,农村宅基地退出中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低、补偿标准不合理和农民配套权益保障不力。强化农村宅基地退出政府责任,不仅应建构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法律制度体系,而且要保障退出农村宅基地农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不仅应加强退出农村宅基地农民社会保障,而且应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政府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领导力强不强,事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败,事关农村改革发展根基。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为亿万人民谋幸福的重要战略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与领导力息息相关,贯彻落实好乡村  相似文献   

5.
农村宅基地历来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是国家赋予农民的一种社会保障与福利,其流转事关全国九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宅基地流转的态度并不明确。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户籍改革的深化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行宅基地流转制度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因此,有必要反思我国的宅基地流转制度,在确保宅基地使用权社会保障功能的前提下,构建宅基地使用权附条件的转让制度,给予农民更完整的作为用益物权的宅基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6.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方城县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如何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构建乡村振兴体系,走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带着这些问题,方城县人大常委会近期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开展了专题调研。"五个聚焦"实施乡村振兴聚焦产业兴旺,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扎实开展粮食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小史店镇7.63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确保粮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先后经历了"农民所有,自主经营"的个体经营体制、"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完善基本经营制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阶段[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全面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2-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是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重庆市大足区是全国33个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按照中央  相似文献   

8.
郡县治则天下安,乡村治则社会稳。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农村土地尤其是农房宅基地,集资源、资产、资本属性于一体,是农户家庭最重要的财富积累形式,其取得、使用、退出、审批、管理等制度改革,涉及千万农民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宅基地"供给侧"改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其核心应为破除"房地一体"困境,激发宅基地"财产权利"属性,保障和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权,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基于当前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宅基地"供给侧"改革应深化农村宅基地管理体系,完善政府和农村村委会互动监督机制,健全宅基地申请审批收回程序;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权"属性,兼顾公平与效率,遵循程序公开合理原则,坚持立法的轻重缓急原则;完善"失业保险"保障、结构再风险保障、再生存能力保障、立足于农村实际的农民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0.
破解乡村振兴战略下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在还权赋能方面,要着重考虑向集体赋予权利和扩充权能;在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方面,要构建村民小组一级的集体经济组织,以适应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同时着力将其塑造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实施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允许农民以宅基地使用权入股合作社,并设计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是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面对"三农"问题,要实现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人、地、钱,即要培养和吸纳建设农村的人才,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引导资金等要素快速向农村流动,从根源上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1997年至2005年,乡村人口减少9633万人,而农民居住点用地却增加了近11.75万公顷(17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农村宅基地缺乏规划,农房分布散乱,布局混乱,出现了大量闲置废弃宅基地的"空心村"。  相似文献   

13.
正宅基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是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牵涉利益最复杂的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近年来,原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建部、农业部等部门连续下发通知,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今年5月14日,自然资源部又发出《关于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今年年底  相似文献   

14.
王通林 《今日浙江》2021,(18):24-25
清廉村居建设,是清廉浙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在基层的领导力、凝聚力、影响力,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省委纵深推进清廉浙江建设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肩负起深化清廉村居建设的牵头责任,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在纪检监察系统的指导下,围绕加强和巩固乡村治理、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切实整合监督力量、完善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效能,全力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干群亲清的"五清"清廉村居,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5.
正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全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路目标已经明确,要着力破解"三农"发展遇到的制度阻碍和利益藩篱,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改革创新中走出具有江苏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出"人、地、钱"等关键环节改革。人才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重庆市大足区幅员143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6. 8 万亩,农业生产条件良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作为成渝相向发展战略腹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撑、成渝主轴特色产业集聚区、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农业农村工作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当前,大足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稳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相似文献   

17.
李佳 《重庆行政》2021,(3):62-6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大量农民离开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大量农房、宅基地常年闲置,农村宅基地成了"沉睡的土地资产".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总量有限,且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下,要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土地要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1]在此背景下,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完善产权与要素市场配置的要求,关注市场和生产要素在激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与农房问题中的重要功能.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和全国首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特征明显,城乡区域间差异较大,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如何真正以改革为契机,释放改革红利,盘活农村资源,如何完整准确理解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所有权、使用权、资格权)政策,并结合重庆实际探索有效的实现方式、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成为当前重庆市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3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9.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将"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位置、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现实获得感、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多措并举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江仕敏 《创造》2019,(3):64-6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11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是我国乡村振兴的"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