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9,(1):101-101
据新华社2008年12月初报道,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重大突破:已建成包括6个核心网络.22个城市59个节点以及北京和上海两个国际交换中心的网络.273个驻地网的IPv6示范网络。IPv6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用来替代现行IPv4协议的一种新IP协议。互联网上的每台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类似人们住宅前的门牌号。据统计,  相似文献   

2.
IP 与互联网近日,有57名院士联名上书迫切向中央建议立即研究建设下一代互联网。此份建议的源头在于:大约在2004年8月底,公众得知,IPv6地址争夺中国再度落后。这让有志之上非常担忧。我们现在所用的互联网按照专业的准确的说法,应该叫做 IP 网络。而 IP 则是英文单词 Internet Protocol 的缩写。这两个英文单词确切的解释即:互联网协议。电就是说,由于 IP 地址和协议及相关软硬件的制约,互联网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事实上,IP 互联网曾经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在2001年之前。  相似文献   

3.
孙晓青 《小康》2008,(11):80-82
在2008IP地址资源研讨会上披露的一个数字让所有人震惊: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网络均采用的IPv4地址已经用掉80%,分配速度只剩830多天。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有效措施,那么两年后前仆后继的新网民将无法正常上网。  相似文献   

4.
张亮 《警察技术》2003,(4):17-19,14
对融合的本质是把音频、视频、数据统一封装成IP数据包在各种异构、异型网络中简洁、高效地分组交换、传输。本文比较了网络分立、网络综合、IP融合方案优缺点,主要介绍公安通信网IP融合的技术基础、技术难点、特别介绍基于IP融合几种技术及其特点等。  相似文献   

5.
佟晖 《警察技术》2006,(1):15-17
本文对新一代因特网网际协议——IPv6的改进功能和目前IPv6研究和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动态     
▲科学家编织下一代互联网《科学时报》2003年8月29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IPv6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和城域示范系统”通过中期评估。专家介绍,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的,但该协议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可供分配。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趋近7亿,这些地址空间很快将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是构筑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截至目前项目组已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特殊群体“校漂族”《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1日报道,一些…  相似文献   

7.
国内我国下一代互联网骨干网开通2004年12月25日,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标准——Ipv6协议、连接我国20个主要城市的下一代互联网骨干网正式开通。IPv6地址协议使目前的互联网IP地址从2的32次方增加到2的128次方,有人形容世界上每一粒沙子都可以有一个IP地址。《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发表2004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该白皮书。这是我国自1995年以来第五次发表国防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称霸,并指出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远程数字视频监视系统在银行监控中的实现和应用,以实际系统为模型,分析了基于IP组播与MPEG-4视频编码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并讨论了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上网就像读书、看报、看电视一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当越来越多的电脑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获得网络提供的各种方便和利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受到种种网络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威胁,如网络违法、犯罪、黑客攻击、有害信息传播等等。为了防范网络陷阱,广大网民都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素质。一、IP地址与网络身份证在互联网上,每一台计算机都有一个由授权机构分配的号码,也就是一个统一规定格式的地址,我们称它为IP地址。这个IP地…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网络内容产业正日益呈现出IP化、场景化、社群化的特征,如何创造出基于中国文化与时代需求的文化IP、提升场景传播能力、在网络社群中形成良性互动,成为提升网络文化品位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转型的自觉意识与自主能力,努力进行适应网络新环境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