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重的爱     
《沉重的爱》作者江海心,是一位残疾儿的父亲,12年前,当他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夫妇选择了哺育她,尽管当时就已确诊小孩为严重智残;12年多来,他们费尽心思,把无限的爱倾注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身上。他告诉大家:“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痴呆儿的父亲,不论我们生育她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负担,不论我们的家庭因此出现了什么样的艰难,我都有义务把她的生命延续下去、这不仅是人道,是人的情感良心,更重要的是,不管她懂不懂,知道不知道,我和妻子都是用同样炽热的心去爱她的,尽管这爱又无奈又沉重。” 下期将推出《采访人生》,作者吴菲将讲述她采访三个患同样绝症的孩子的父母,并携手努力挽救他们时所感受到的一份震撼。  相似文献   

2.
《时代潮》2001,(8)
每当周末,不少孩子的最佳去处是动物园。我认识一位8岁的小女孩,从两岁开始,每到周末她都要叫着去看动物。可是当我问她,你知道老虎和大泉都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林子里?它们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它们现在面临着什么威胁?这位小女孩只是瞪着大眼睛等着我告诉她。  相似文献   

3.
在人生的旅途上,谁都可能遇到生活的不幸,事业的挫折。面对不幸和挫折,你是意志消沉,还是勇于奋起呢?五一前夕,记者采访了新当选的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之一的益阳市资阳区体委、伤残人运动员冷卫红。她向记者谈了她从不幸中奋起,在  相似文献   

4.
北京柯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裁齐艺卿,身材娇小、相貌端庄、举止优雅,人们说她是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她有什么特别的背景?抑或她是个天生幸运的女人?只是一次促膝的交谈,让我想起阿基米德说过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要将地球撑起。齐艺卿要以自己的企业为支点,撑起的是她心中的理想。爸爸给了我一个人生座标 上中学的时候,我一心想当个教师,不过父亲却鼓励我说,我们的国家真正缺少的是企业家,你应该当一个企业家。不知为什么,尽管家里有男孩子,可父亲单单对我寄予了这样的期望。当时我进了国营企业,只是个普通的工人,什么当企业家,太遥远了。不过我不甘于现状,后来学了法律,就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们受理了一个诉讼,案件是关于螺旋藻的试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齐齐哈尔市隆重纪念徐秀娟烈士牺牲30周年,当那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再次响起,老徐夫妇再也抑制不住情感,中途洒泪离场……是悲歌,更是壮歌。命运能有多悲情?还记得牺牲在沼泽中的养鹤女孩吗?近30年后不幸再次降临,接过她事业的小弟徐建峰,同样因公殉职。信念能有多执著?徐建峰的女儿同样响应冥冥中的召唤,告别繁华都市,回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她说:"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相似文献   

6.
虽然《政协天地》已经发行5年了,但我与她的相识,还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因工作需要,我调到了县政协。新的环境、新的岗位、新的任务,同样也给我带来了新的茫然。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翻阅着前辈们留下的材料,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一个个黑色的字眼只是  相似文献   

7.
赴台探亲记     
终于盼到海峡彼岸有关部门的批准,得以让我成行,跨海赴台探望我那阔别了四十年的“家”了。当我怯生生地走出桃园机场,走进接待大厅时,立刻,从迎候的人羣中走出一个中年妇女,一路嚷着“哥哥”向我扑来,我惊呆了。这是谁?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小妹么?乡音依旧,人却完全不相识了。我们分别时,她还只是一个小姑娘,我常牵着她的手去上学,老嫌她走得慢。可如今,她已经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情感经历,也许只是平平淡淡的爱情。但是,刘爱珍这个命运多舛的农村妇女,生命中所承受的起落与不幸令人眷注。两位前夫因病因伤都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刘爱珍没有舍弃他们,以女性的坚韧支撑着几近破碎的家。当淳朴的农民何南军走进她的生活,沉重之后人们感到欣慰,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蒋卫武 《小康》2008,(10):46-47
左小蕾,一个快言快语的经济学家,同时数学专业的背景使她思维慎密。她曾在股市高涨时直指泡沫,被股民骂作"乌鸦嘴",但当股市一跌再跌时,才恍然记起她一年前的忠告。年初采访时,对于刚现端倪的"次级贷",她对《小康》记者称不能乐观得太早,要看下半年美国是否能平抑风险。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这座金融巨头机构轰然倒塌,由次级贷引发的恐惧蔓延至美国的各个行业,而欧洲市场也难幸免。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将如何走向?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金融市场,我们该警惕什么?  相似文献   

10.
闲意人生     
闲意人生陈炜在中国,见一个不化妆的大姑娘很容易,但是见一个不化妆的女影星就十分不易了。因此,当我坐在客厅里,看着女主人——影星陈炜的时候就感到很吃惊——她没有化妆,可比银幕上的形象更清丽。采访陈炜,不仅仅因为她是个影星,还因为她与我拥有同样的两个方块...  相似文献   

11.
最近,"做幸福的老师"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很容易让我们把幸福视为人生的理想状态,把拥有幸福视为人生的完美境界。这样的状态和境界,如何与教师这个职业联系起来?对于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略)第二部分: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乐曲《命运》(创设情境,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在学生听完这首乐曲后,问:这首乐曲的名称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你能否讲述一下他的人生经历?学生回答后,教师这样导:这首动听、激昂、优美而又跌宕起伏的旋律向我们倾诉了这样一个道理:贝多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在于他面对挫折时选择的是奋起。由此导入课题。二、新课教学:(一)人们面对挫折的两种不同态度(板书)那么,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该如何去面对呢?请看情境剧表演《…  相似文献   

13.
<正>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柴静在采访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气污染成为她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在一年的调查中,柴静作为一位母亲而不是记者,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起初,调查只是想解开自己的疑惑,没有想到要公开。她在纪录片首发的公开演讲中说:"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她认为"作为一个媒体人,有责任向大家说清楚,不耸动,也不回避,尽量说明白"。  相似文献   

14.
一首《西去列车的窗口》,曾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新疆是一个美丽、苍凉而又有些神秘的形象。随着新疆啥密瓜、葡萄干、烤羊肉串的大举东下,一个活生生的新疆已掀开她朦胧的轻纱。改革开放后的新疆究竟是什么样子?新疆人民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呢?在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阿不来  相似文献   

15.
《延座讲话》给予了我人生艺术丰富的乳汁和营养;《延座讲话》给予了我艺术人生前进的方向和力量。《讲话》让我明确了活着为什么,写作为什么。我坚持认为,选题一定要严。因为写什么,说到底是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从艺术上讲,一个题材能不能形成戏剧,有没有开掘的可能,这是创作者必须深思熟虑的;而更重要的,我认为,你选择创作题材时,应该考虑,未来的作品能否与时代产生共鸣?能否对社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我知道什么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的源泉。"高尔基出生在一个小木匠家庭,小时候只念过二年书,曾当过鞋匠、面包师、码头工人,著有《童年》《我的大学》等,他的书曾影响了一代人,他告诉我们什么是劳动,这无疑是他人生的精华。有劳有得,劳动所得。每一个成功者当站在因劳动所获得的顶峰之颠回望时,并非是平步青云,而是脚踏实地,以前的付出又怎能不说是欢乐和美好的源泉呢?  相似文献   

17.
持续感动     
我与《人民公安》杂志结缘,主要在1999年杂志改版以后。过去我仅仅是《人民公安》的一个忠实读者,而后我成了《人民公安》的一位虔诚作者。不光是读她的文章,而且为她写文章,这使我对《人民公安》有着另一样的情愫。短短两三年,我在《人民公安》上发表了近20篇文章,其中还有4篇稿子爬上了头条位置。我知道,读稿、写稿、发稿毕竟只是一个过程,时光的眼(?)眨,又有无数期杂志的新页码被翻了过去,许多的新文章会(?)文字。但因为写文章与《人民公安》结缘,却使我拥(?)这种感动,不仅仅是编者与作者之间的(?)的投入和热爱。这是《人民公(?)使我的笔尖能划出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真话     
<正> 朋友骑车上班,要过一个陡坡。一个有雾的清晨,他急着上班,很快的从坡上冲下,不料想从路旁跑出一个小女孩,他刹车,但还是挂着了她的衣服。小女孩显然是吓着了,坐在地上半响没起来,他下车扶起她。后面赶过来一个老人,大声对朋友喊:“你别走!”老人一把扶住小女孩,问她有没有撞着,小女孩摇摇头。老人不信:“真的没有撞着?”小女孩还是摇摇头。老人对朋友说,她可能是被你吓着了,我们上医院去检查一下。小女孩说:“爷爷,我真的没有被撞着。”小女孩还是被老人带到医院,经过检查,小女孩只是手上被擦掉了一块皮。朋友最后主  相似文献   

19.
活出一个自己来──电影《画魂》观后有感(一)她一定想念家乡的小桥,那桥下的流水,那水边古老而雅致的房子,还有那吴依软语的乡音……可这一切都好象被什么阻隔了,把她隔开了好远、好远。于是长睡在异乡。萧红,一个和她同时代、同样才华横溢,但也同样不幸的著名女...  相似文献   

20.
某电台播了一个小品,叫《采访长寿村》。内容是这样的:记者走进长寿村,看到一老人正在吃饭,迎面上去问“大爷您几岁?”大爷说:“100岁。”请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说:“每天按时吃饭,不过我年青,说不全,你去问我的哥哥吧。他今年112岁,正在前面做农活。”记者:“哦。”记者走到田边看到老者问道:“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做农活,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回答到:“我长寿的秘诀是热爱生活,天天坚持做农活。不过我说的并不全,你还是去问我叔叔吧。”前面木凳上静坐一个老者,记者前去问到:“大爷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者睁开眼笑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