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20,(12)
正新基建与新消费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两个议题,担当着复苏中国经济的重任。二者虽有着不同的经济学含义,但在经过数字化助力、被寄予重启消费厚望的消费券连接下,一座架在新基建与新消费之间的数字桥梁正在形成,而产业互联的新经济逻辑及其数字化平台,正是这座数字之桥的坚实骨架。今年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经济发展,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经济下的数字消费券,不仅对当下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2.
王臻 《北京观察》2021,(1):18-19
2020年9月,市政府发布《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坚决推动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和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将北京市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化大都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目标。随着国家"新基建、新要素"的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成为当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面临短期经济下行和长期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在双重压力下,宏观经济层面加强逆周期调节、积极推动"新基建"投资既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发挥"新基建"投资稳增长和促转型功能,以软硬并重、区别对待、多管齐下等方式开展"新基建",遏制短期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为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新基建是撬动新兴产业的重要支点,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将会驱动新基建快速发展,不断释放经济新动能。然而,新基建尚处于起步阶段,新基建创新体系仍然存在创新政策连续性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带动力不强等诸多短板,这些短板亟须尽快补齐。启动新基建发展引擎,需加大科技政  相似文献   

5.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当前经济增长、打牢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示范区创新创业,同时优化政策体系,加强各部门服务联动,合理布局新基建,推动中西部地区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6.
《群众》2020,(12)
正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驱动力量,是引领未来的前沿性、战略性技术。新基建将推动人工智能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对人工智能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2020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水平。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主要建设方向包括AI芯片底层硬件发展、通用智能计算平台搭建等。  相似文献   

7.
2020新基建提速影响几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基建既是实现"十三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条件,又是实现疫后经济重振的物质基础。不同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投资对象集中在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这些基础设施功能几乎全面覆盖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公共管理等多个方面。新基建"提速",有利于助推疫后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  相似文献   

8.
林康  李亮 《群众》2020,(9):30-31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正在兴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愈发重要。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加快新基建的决策部署,以新基建引领和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稳定经济增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群众》2020,(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发力新基建,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谓正当其时。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基建的内涵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顺应新基建新特征精准施策、主动作为,努力取得更多新成效。新基建具有新特征新的领域。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  相似文献   

10.
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策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器"。如今新基建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但标准和规范、数据共享、市场准入、资金、用地等政策瓶颈亟待突破。必须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激发新基建强大势能,使其成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转换新旧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打造以新基建和生活服务有机融合为核心的生活服务新基建,以保障民生、稳定就业、服务中小微企业为抓手,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的协同,能够有效地提升经济活力、改善经济结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疫情期间,生活服务新基建  相似文献   

12.
人才服务作为产业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的关键时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也将对人才服务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转型升级对于建设壮美广西来说是必由之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指导转型升级是广西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是广西转型升级的必要路径。广西"十四五"规划建议将"转型升级"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展望"十四五",我们要把握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找准转型升级的措施,着力发展向海经济、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倾力建设好新基建、聚力发展产业集群,全力推进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许平 《北京观察》2007,(1):49-51
北京市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未来国民经济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提升首都经济的原创价值,开拓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格局创造了重要的契机.而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最大区别,就是对创造性人才的倚重,没有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聚集和发挥作用,"创意产业"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20,(12)
正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并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如今,新基建正被视为一种创新投资,代表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不仅为数字经济发展铺"高速公路",更能让其它各个产业都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快跑。为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应结合新基建的特点与地方自身实际,突出重点,扬长补短,加快推进,争取赢得更大的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20,(12)
正当前,探索以新基建为发力点的经济增长模式,加速推动新基建项目落地达效,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就是为海量数据流动提供更为有效的基础设施支撑。近期各地积极推进的新基建基本围绕着以5G基站、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升级而展开。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对技术、人才、投资、治理等方面要求更高,这也为各地推进新基建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对各类关联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升级。以广受关注的5G网络建设为例,5G网络带宽更充裕、信息传输速度更快,但相对现有的4G网络而言,5G基站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0,(15)
正"新基建"对国民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在短期内助力稳投资、扩内需和增就业,从长远发展来看,更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早在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基建"被首次提及,"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亦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强调,  相似文献   

18.
正截至2018年底,我国活跃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人工智能产业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增长的新动能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的技术特点决定其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大规模的数据支撑,通过数据的开放共享创建数据生态、以数据生态激活创新生态,能够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7,(17)
正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推动转型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徐州市泉山区坚持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创立新机制,构建新平台,扶持新业态,打造人才队伍新质态,为实现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围绕产业选才,集聚人才"强磁场"。引进集聚人才既不能普遍撒网盲目"抢人才",更不能单纯以数量来"凑人才",要坚持以产业为主  相似文献   

20.
<正>人才市场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是整合区域间人才资源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只有促进长三角人才市场特别是科技人才市场的一体化,才能培育区域发展新动力,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区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行政区域的限制,长三角地区的人才开发存在着不同的本位主义和各自为政的现象,这不仅制约了人才效能的最大发挥,也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长三角的人才市场一体化工作也逐渐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