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灾害复合链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面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人在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中的意识、判断和行动作用愈发凸显,需要培育安全文化作为基础支撑。本文提出推进社会治理、动员公众参与、加强文化自信等安全文化培育的新视角,从而构建"双核互动、三维一体"的新时代安全文化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邓泽球  魏玲 《人民论坛》2015,(2):181-18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文化自信的缺失,这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文章通过对文化自信内涵和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分析,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的文化自信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案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为此,制定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对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罗成雁  官秀娟 《创造》2019,(3):14-20
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的心理状态和深厚感情,表现为主体对其文化身份和文化规范的高度认同。从文化领域"自我教育"到作为"四个自信"更基础的自信,文化自信强调文化建构主体、整合集体的功能,以文化的身份认同和规范性层面实现主体的文化治理。文化兼具治理对象和治理手段的双重属性,以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认同和民族认同,使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文化自信逐渐突显出独特的治理性内涵,成为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新方略,并由此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催生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文化新需求集中体现在文化的业态革新、模式迭代、内容垂直及其结构升级、观念更新、诉求多元。对此,我们应立足中国语境,将文化建设制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使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构成,以此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需求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执政党的自信源于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元 《前进》2014,(8):8-10
<正>"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持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确立、"三个自信"的提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烈而鲜明的的执政自信。执政党的自信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任何政党都必须关注、思考和争取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既是"耐用品",也是"易碎品",是执政党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我国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当前,要通过立足传统民族精神价值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在实践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抵制错误文化信息等措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林辰 《中国民政》2020,(2):24-25
地名,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地名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中国地名大会》可谓一大创举,是新时代地名工作的优秀载体和平台,是地名工作的最佳宣传方式之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于新时代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巩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对文化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时代意义?袁雍: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我国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新时代,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乡村社会治理应融入更多优秀农耕文化,将农耕文化中"自信、有序、淳朴"等文化内容融入乡村社会治理,以"自信"文化推动乡村自治、以"有序"文化推动乡村法治、以"淳朴"文化推进乡村德治。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7,(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作为新的时代背景,为当代德育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与文化内涵。探讨"文化自信"作为我国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挖掘二者的契合维度,对推动我国德育的现代化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与发扬,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引领性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不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培养群众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就是要逐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就是要激发内心的责任担当,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3.
文化需要是人民群众在消费物品与劳务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满足的内在渴求,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历史变迁表明,社会发展决定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具体内容和实现程度。而属于社会发展范畴的人的解放和技术的进步在文化需要变迁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社会、人、技术的合力变奏构成了人民群众文化需要变迁的内在逻辑。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将呈现出自信、创造、多样的新趋势,构成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鲜亮色彩。  相似文献   

14.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具有直接、重大且深远意义:第一,传统文化可以持续激发国民的文化自觉及自信,是实现国民文化自觉、提升其文化自信的基础,而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则可以大大提升民族文化活力;第二,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国家治理中引领社会风尚与道德治理的直接作用,因而具有现实意义,其中数千年中华文明史积淀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包括各少数民族文化)发挥着凝聚力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清醒认知自己整体性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复合性文化情感及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既能提振人民群众的精气神,激发他们投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能凝练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共识,形成统一而崇高的共同理想,为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提供持久不衰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根本,也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然而,文化自信毕竟不会凭空而至。中国文化深刻的文化自觉、成功的伟大实践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构成了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7.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内法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其现实标准和价值旨归,贯穿于党内法规的创制、实现等过程中。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建设有助于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表现,有助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障人民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治理"以其"多元、民主、合作、互助"的特质代替"统治"成为国家使用公共权力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手段。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等特质使得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势在必行。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视野。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鼓励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各族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19.
完善"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就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属于结构性问题,国家治理能力则是功能性问题.文章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着重分析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三个主要关系的结构及其功能,助力国家顶层制度设计,提高地方政府行为效能,不断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持续优化,使得文化和旅游两者都齐头并进获得可持续发展.由此,我国各民族不但可以增强文化自信,而且可以一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而且可以跟世界人民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李晓明 《乡音》2015,(3):16-17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我省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衷心拥护。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公共文化服务被赋予了新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