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卫星 《中国减灾》2012,(5X):20-23
<正>尊重科学,善用科技,将传统经验与现代手段有机结合,是做好减灾救灾工作的关键所在。自2002年成立以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始终围绕国家减灾救灾事业发展大局,以加强减灾救灾业务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为着力点,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延伸服务领域,较好地发挥了国家综合减灾领域的科技支撑作用。十年来,中心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综合减灾业务系统,目前已初步形成八大  相似文献   

2.
<正>卫星遥感是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之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将防灾减灾与应急反应综合应用作为重大应用领域之一。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方面,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设要求“稳步推进卫星遥感网建设,开发应急减灾卫星综合应用系统和自主运行管理平台,推动空基卫星遥感网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管理中的应用”。2022年6月,  相似文献   

3.
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国家减灾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应急管理部技术支撑单位和五大行业卫星应用中心之一,承担应急管理部牵头负责的6颗应急减灾卫星建设管理和应用,为应急管理部防灾减灾救灾和卫星应急应用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2021年8月以来,中心综合利用2017...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07,(5):49-49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科技层出不穷,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近年来,卫星遥感、GPS等各种新技术、新科技正在不断地运用到减灾救灾领域,提高了减灾、救灾的工作水平。应该者要求,本刊将陆续介绍运用在减灾救灾领域的各种新技术、新科技。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3,(10):55-55
2013年9月2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申报的两个2013年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式批复。其中,“基于自主控制的高分辨率遥感小卫星的综合减灾快速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拟建设我国首个基于自主控制卫星的短流程综合减灾快速服务平台,探索国产商业遥感卫星在综合防灾减灾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基于自主卫星的灾情报送与服务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将构建“国家一省一市一县一乡镇一村”6级灾情报送与服务综合应用示范体系,实现基于卫星导航的灾情信息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6.
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的发展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中国减灾》2008,(5):38-38
一直以来,我国减灾工作的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监测技术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主要依靠地面常规监测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预报和评估,不能完全满足减灾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鉴于此,为提高我国环境与灾害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及评估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陈芳允院士提出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灾害实时、动态监测,逐步建立国家防灾、抗灾、救灾技术支撑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减灾能力,国家计划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减灾卫星),并建立减灾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和民政部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论证,目前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本文将简要介绍减灾卫星论证和申请国家立项的过程,以作回顾。减灾卫星的由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社会财富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为防灾减灾提供服务的能力。国防科工委作为中国航天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航天技术为防灾减灾服务。五年来,我国相继发射了气象、海洋、资源三个系列共计5颗卫星,主要用于防灾减灾的“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第一阶段共计3颗卫星)也在立项,并在紧张的研制之中。为保证这些卫星的成功发射和正常运行,以满足我国防灾减灾对航天技术的需求,在过去五年里国防科工委做出了不懈努力。充分发挥现有气象、资源、海洋卫星潜力,积极为防灾减灾服务目前,用于防灾减灾的卫星主要是对地观测卫星。1998年在长江和松…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减灾卫星星座(全名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中的A、B两颗光学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成功。由此,我国民用卫星大家庭中又增添了一颗耀眼的新星。目前,减灾卫星星座已稳定运行了两年多时间,在浩瀚的太空中,两颗卫星就像一双关注地球冷暖的千里眼,日复一日地为人类获取灾害信息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1月28日上午,江西省减灾备灾中心与江西省国防科技信息和卫星应用中心(高分江西应用中心)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灾害高分遥感监测评估座谈会在省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中心举行。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钟世富、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亦斌出席仪式并  相似文献   

11.
苑迪 《中国减灾》2008,(9):F0002-F0002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首个用于灾害监测预报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从1991年到2008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经过17年的建设.凝聚了无数人的努力和汗水.终于初战告捷。成功发射“环境减灾”A、B星,是提升我国综合减灾能力、构建灾害监测预报体系的重大举措,它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强大灾害监测能力,为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减灾救灾技术支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完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提供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2.
杨思全 《中国减灾》2009,(12):57-57
11月12日,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环境减灾A、B星在轨运行一周年暨减灾应用服务大会”。会议主要介绍了一年来环境减灾A、B星运行管理、减灾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用户服务等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了国家减灾中心f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数据产品服务办法,签订了用户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奠基仪式在京举行.2008年1月22日上午,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1号院举行"国家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奠基仪式,标志着环境减灾星座运行管理与减灾应用系统工程土建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的部署,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在总结“八五”期间我省减灾救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实施《吉林省1996~2000年减灾救灾工作纲要》。1“八五”期间全省减灾救灾工作情况“八五”期间,我省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特别是1991年、1994年和1995年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区域性洪涝和大面积干旱,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992年全省性的低温冷害、1993年延边地区的严重延迟性和障碍性冷害以及白城地区受境外洪水影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全省广大干部和人民…  相似文献   

15.
徐娜 《中国减灾》2014,(9):36-41
正3月7日,江西省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景德镇乐平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减灾救灾工作视频会议和江西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减灾救灾工作,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真情服务群众,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上推动减灾救灾工作科学管理。会后,本刊记者就江西省减灾救灾相关工作专访了江西省民政厅副厅长刘立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2,(5X):32-43
<正>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成立于2002年,2009年加挂"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牌子。中心内设13个部门和两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国家减灾救灾数据信息管理、灾害及风险评估、产品服务、空间科技应用、科学技术与政策法规研究、技术装备和救灾物资研发、宣传教育、培训和国际交流等职能。自成立以来,中心在民政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7.
徐娜 《中国减灾》2014,(5):36-39
3月7日,江西省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景德镇乐平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减灾救灾工作视频会议和江西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减灾救灾工作,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真情服务群众,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上推动减灾救灾工作科学管理。会后,本刊记者就江西省减灾救灾相关工作专访了江西省民政厅副厅长刘立松。  相似文献   

18.
正江西省作为我国受灾较严重的省份之一,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忽视的因素。为切实有效地提升全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彻底改善受制于灾的局面,2009年6月25日,江西成立省减灾备灾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担起全省减灾救灾信息交流、技术支持、宣传培训、物资储备管理等工作。中心自成立以来,以科学减灾为主抓手,致力于建设成为江西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三个中心,两个窗口,一个基地"。其中,三  相似文献   

19.
李利 《中国减灾》2003,(1):53-53
由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上报的“灾害与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于200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发。此项目已被纳入中国“十五”期间民用航天发展计划,是我国航天计划中五大卫星系列(气象、资源、海洋、灾害与环境、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统的建成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灾害与环境监测、预报及评估的水平。项目第一阶段,2006年前,由东方红小卫星公司负责,先发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地面接收及应用系统由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和国家环保总局负责组织实施。系统全部…  相似文献   

20.
11月26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在“2004民政论坛”上发言,全面介绍了2005年度救灾救济的工作安排,提出了在灾害救助、灾情信息、减灾工作、社会捐助、卫星地面系统建设等五大领域进行系统创新的工作目标。这些创新目标的提出,为民政救灾救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必将有力地推动明年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