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锐 《人民论坛》2011,(11):200-201
黑格尔的东方文化观建立在辩证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其自我否定以及历史和逻辑一致的立场使得他的观点具有内在合理性并有发展、改造的空间。萨义德的东方文化观建立在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之上,强调不同文化的多元共生,但过分强调反本质主义的普适性则使得他的观点最终走向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2.
罗蒂的新实用主义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罗蒂从一种反分析、反逻辑、反传统哲学的立场出发,重申并发挥了实用主义思想.主张在置弃传统哲学和分析哲学提供的镜式映现图画的同时,坚持对知识和真理的认识论行为主义立场,倡导实用主义的反本质主义、反客观主义和反心物分离的二元论.强调知识和真理的证明是个社会问题,认为离开社会实践探求真理是没有意义的,并在此基础上主张一种以协同性为主导精神的后哲学文化.  相似文献   

3.
“反本质主义”既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基本质素,也是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话语的根本立场。“反本质主义”批评提出的直接目标在于颠覆现代性的“本质主义”文学观,倡导所谓“反本质主义”的文学写作。依据这一批评观,90年代中国小说被阐释为对没有“本质”的生活现象的直接书写和不顾一切的文本生产。中国90年代后现代小说批评话语的“反本质主义”倾向充分体现在陈晓明所使用的“现在主义写作”、“仿真叙事”和“欲望化叙事”三个术语之中。  相似文献   

4.
反本质主义是波普的一个重要理论取向 ,这一思想成果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对证实原则和本质主义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批判意义 ,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路标。然而 ,如同他在《历史主义的贫困》中一方面批判泛自然主义 ,一方面批判反自然主义 ,却没有为自己的证伪主义找到一个切实的立足点一样 ,在反本质主义与反工具主义的“二律背反”中也陷入了无法回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在孙中山研究中,孙中山的中国文化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认为,孙中山在阐发其孙文主义中,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文化的看法,形成了中国文化观。孙中山的中国文化观,建立在文化开放心态上,既是向西方近代文化看齐的,又是自强不息的本位文化观;建立在文化平等心态上,既是积极取法西方的,又是自尊自信的本位文化观;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发展观上,既是正确取舍西方近代文化的,又是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文化观。孙中山的中国文化观是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观点,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自我殖民化、东方参与了东方主义的建构过程的说法都是从萨义德那里开始的。批评萨义德在东方主义论述中没有提及被殖民者,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东方主义最大的破绽既不是没有注意西方内部的反殖民传统,也不是对真正的东方人重视不够,而是单一主体,即以"我"/"他"、"主体"/"客观"二元对立的方式看待西方人和东方人,从而构建汉学主义。因此,汉学主义研究须突破这种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7.
董伟伟 《传承》2012,(20):84-85
法拉比是阿拉伯哲学史的奠基人,被称为第二导师。在逻辑学和自然物理学方面,他认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道德学和政治学方面,他坚持柏拉图的观点;在形而上学方面,他又接受新柏拉图主义的理论学说。对待各种哲学思想和流派,他采取折衷主义观点和调和派立场。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在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反归纳主义、经验证伪原则和反历史决定论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证伪主义真理观。波普尔从什么是真理、科学的逼真性和逼真度以及科学发展四段式等方面阐述了关于真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波普尔的真理观进行评判,对于加深对真理问题的理解,丰富对真理问题的认识,促进真理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伊格尔顿在对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进行概念区分的基础上,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反总体性、反连续性、反阶级性等观点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批判: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共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坚持现代性的价值导向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审慎对待后现代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王凤 《求索》2010,(6):220-223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斯坦利.费希既是读者反应理论的代表,也堪称实用主义文学批评家,其读者反应理论是实用主义思想在文学思想中的反映。他驳斥意义客观先在论和符号论,反映了实用主义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他对文学与语言二元划分的颠覆以及语言价值判断特征的彰显,与实用主义注重经验和行为效果的观点不谋而合;为说明人们的阐释从未脱离语境的限制,意义符号与社会制度相连,费希提出了阐释群体这一概念,来寻求阐释的一致性与规约性,这恰好与实用主义的理论立场相同:否定以语言、文化之外的所谓客观现实作为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主张从社会、文化、语言共同体内部寻求理论、知识的最后根据。费希把美国文学批评中的实用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实现了实用主义与文学批评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1.
赛义德在其对后殖民主义批判有开拓性影响的东方主义中指出:西方观念中有两个东方:一个东方(east)是一个地理概念,另一个东方(oriental)是一个有自身历史以及思维、意象和词汇传统的文化观念,是西方人的虚构,使得西方得以用新奇和带有偏见的眼光去看待东方①。进入世界体系以后的东方之所以具有意义完全是“取决于西方而不是东方本身,这种观念直接受惠于西方的各种表现技巧,是它们使其清晰可见,并且居于关于它的话语那里。”②在他看来,虽然有过(现在依然有)语言学意义上的东方,有弗洛伊德主义的东方,斯本格勒主义的东方,达尔文主义的东方,…  相似文献   

12.
论赛义德消除文化霸权的革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梅 《前沿》2006,(2):243-246
作为后殖民主义的重要代表,赛义德对西方文化霸权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他探索了消除西方文化霸权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号召东方民族在文化领域进行革命、依靠知识分子领导文化革命、提倡一种多元文化观。赛义德的这些观点既有其合理现实性,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一、“一国两制”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是找不到的。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构想。邓小平说:“这个具有国际意义的构想应该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我们的话来  相似文献   

14.
文艺学知识形态建设中存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等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本质主义表现在文艺学教材、文学批评实践等方面;反本质主义通过反思经典知识颠覆传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重构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形态。文艺学知识形态中多元思维方式应该形成一种和谐关系,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5.
蔡继明 《人民论坛》2012,(28):36-37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无论是官方还是学界也都在强调,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背诵和固守马克思的词句或个别结论,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呢?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的《中国妇女》以及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佳亚特里·斯皮瓦克、骆里山、周蕾对克里斯蒂娃的批评为例,从国际女性主义、东方主义批评和离散批评的视角出发探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建构中国女性时的几个重要特征:他者化、女性化、东方化,究其本质,对他者的书写是为西方女性自我树立一面镜子,折射了她们的自我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7.
反本质主义及其引发的“后现代思潮”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思想历程以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已日益显露,身处“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哲学面对这种“否定之否定”,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其加以扬弃,即在其营造的“多元普遍主义”格局中,既怀有普遍性理想,又不固守排他性立场,以此对现代哲学的话语与知识形态作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8.
刘恩东 《人民论坛》2020,(23):128-131
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反智主义的影响可以发现,反智主义已经在美国形成了较为深厚的社会根基和政治基础。反智主义表面上是反知识,本质却是反精英、反理性、反权威和反建制。美国反智主义是美国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一种直接反映,是民粹主义的一个变种;其回潮和大量现实存在与某些政客的炒作不无关系。美国反智主义是美国"充分的民主社会"的自然反应和必然产物,也是美国当代思想困境的直接体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政治的恍惚和迷茫。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层面来重新审视赵树理与解放区文学的关系.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作为一体两面纠葛在赵树理小说中,使得赵树理成为解放区文学的一面旗帜.但是,从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表现出来的农民代言人身份与革命干部身份又存在实际上的矛盾冲突,造成了赵树理创作与解放区文学在本质上的断裂.这样,我们能够对长期以来把赵树理看作解放区文学代表的观点做出如实的纠偏.  相似文献   

20.
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构成了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演进模式。如果说文学研究中本质主义掩盖了文学的本体问题,文艺理论的本体论反思则建立在悖论逻辑的基础上,认为文学的本体即悖论,文学理论必须以悖论性差异为基础。文学本质构成了决定文学是其所是的根本依据,探求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寻找文学的本质属性则成为了传统文学研究的根本任务,而文学活动不过是这一本质规律的模仿与体现,引发争论的仅仅是这一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通过对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以捍卫文学活动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