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埔》2016,(4)
正我是广西博白县人,1920年3月16日出生,黄埔军校16期炮科毕业(炮校代训中央军校16期20总队,在此前我曾就读炮校干训班),曾任74军炮兵团排长、连长等职。1941年参加长沙第二次会战,1944年参加衡阳保卫战,血战47天。抗战胜利后,我解甲归田,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1978年三中全会后,进城经营小买卖,现身体尚好,生活俭朴。两年前,我有幸得到挚友赠送的一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6期炮兵科学生总队毕业同学录》。这本同学录历经风风雨雨70多年,实在珍贵难得。同学录的内容和其他各期的一样,有政府各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7,(4)
正刘璠,字资航。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三月廿七日(1907年5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县十九里泉交河镇一户殷实农家。他天资聪颖,在益阳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原益阳县第一中学,现箴言中学)毕业后,考入长沙市岳云中学就读,中学毕业后立志参军革命,先考入湖南讲武堂学习,后编入广州大本营军政部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冬,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1期,刘璠被分派到黄埔军校第1期第6队学习。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区队副、国民革命军第2师的连附,营指导员等职务。  相似文献   

3.
贾连绩 《黄埔》2013,(1):31-31
民国二十九(1930)年秋,大约是农历七月间,炮兵独立第四团驻扎在湖北省建始县。团长是李道恭,我任二营四连连长,使用的炮是俄式七·六二口径山炮。为了在山地作战方便,特用毛竹做成抬炮架,每门炮可以拆成八大件,每16个人分两班抬一门炮,所以我们每天除了训练作战射击操作外,还得训练抬炮。一天,团里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7,(3)
正1929年3月,我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汪洋镇杨古塘。听老人讲,我3岁时21军与24军打仗,21军有个连从荣县、仁寿松峰那边打过来,驻扎在我家。连长喜欢我,开饭了就抱我去和他一起吃。连续几天,老人害怕了,怕连长把我带走,于是借口走亲戚,让我躲到外婆家,等部队走了才回来。或许是听老人讲的次数多了,我渐渐有了当兵的愿望。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那年我8岁,我启蒙早,读小学3年级,很喜欢听老师讲打  相似文献   

5.
黄哲嗣 《黄埔》2011,(2):32-33
杨怀富与卢德铨是黔乡好友,都是有志的爱国知识青年。1944年两人结伴投考黄埔二十期,成为炮兵科五大队十四中队同学,在炮兵学校(见附注)受训三年。1947年秋,杨、卢二人毕业后,被分发到重新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军长是黄埔四期老学长邱维达,全军美械装备,步兵多携自动武器,配有大型运输汽车、坦克、105榴弹炮,作战有后方飞机支援,官兵服饰和待遇都好,可算是强兵悍将的现代化部队。  相似文献   

6.
宋锡善  刘蓓 《黄埔》2015,(1):28
1937年8月13日,南京砀山炮兵学校的重炮团,奉命开赴上海参战。它是个机械化炮兵团,装备全部是从德国买来的。口径15公分的榴弹炮是"克虏伯"军工厂生产的,观测器材是"蔡司"的,通信器材是"西门子"的,牵引、运输车也是德国的。这个团有3个营,没有全部出动,参战的是第3营。我当时考入南京炮兵学校后(炮校分炮操、观测、通信、驾驶4个专业),经过1个多月步兵训练,分到汽车驾驶训练班,又经过3个多月的  相似文献   

7.
王亚军 《黄埔》2013,(1):29-30
民国卅三(1944)年6月,我在桂林东南训练团炮兵练习营第一连(美炮连)任连长。当时日军围困衡阳已一个月了,我守军和城中百姓处于弹尽粮绝的危难中,衡阳吃紧,桂林震撼,我连奉命前往衡阳参战。桂林北站,炮一旅旅长彭孟缉,美军林赛准将、克恩上校以及地方人士前来送行,我全连官兵群情激奋,誓死杀敌。军务紧急,我连日夜兼程,在冷水滩以西的  相似文献   

8.
连力东 《黄埔》2013,(1):53-55
连谋(1907.9-1978.12),原名连良顺,又名一方,字智深。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坝头朝林村人。连谋幼年在家乡安兜村念私塾,1920年秋进入坝头小学读高小,1924年7月到其叔父创办的惠安螺阳中学学习。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热血青年连谋在螺阳中学就读时,受该校革命党人的影响和革命气氛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宋胜健 《黄埔》2013,(2):20
罗芳珪,1907年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衡东县的一家书香门第。13岁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五二九团团长。1937年的南口一战,罗芳珪率部战榜提名,成为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四大名团"之  相似文献   

10.
高和全 《黄埔》2010,(4):29-30
我的祖父高吉人(1902—1979),陕西靖边县王渠则镇油房洼人。黄埔四期,曾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副司令官等职。他自幼聪明好学,胸怀大志。1920年考入榆林中学,就读期间与刘志丹、李子洲、高岗等人频繁接触。1924年毕业后即赴安边地方民团团部任教育副官。  相似文献   

11.
李振鲁  李振燕 《黄埔》2011,(2):26-27
又是一年春来到,父亲李越众离开我们已近两年了。2009年4月16日,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父亲安详地走完了他奋斗、坎坷的93岁人生。1916年农历七月初八,父亲出生在冀中平原的一个农民家庭,八岁进入本村小学,16岁高小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保定第七中学,因为一年要交  相似文献   

12.
宋胜健 《黄埔》2013,(2):20-20
罗芳琏,1907年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衡东县的一家书香门第。13岁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五二九团团长。1937年的南口一战,罗芳硅率部战榜提名,成为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四大名团”之—。  相似文献   

13.
黄俭     
《黄埔》2012,(5):30
黄俭,1931年出生,81岁,北京人,民革成员。初中就读灌县空军幼年学校,高中在成都黄埔中学读书,后考入陆军军官学校二十二期二总队通讯独立中队。1949年军校毕业,分配到九十五军二二五师任少尉排长,同年随军起义任排长。驻防郫县、灌县、彭县等地,阻止了胡宗南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14日,从黄埔机校毕业的同学们从海内外汇聚南京,参加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机校原名交辎学校,1936年3月在南京丁家桥成立。机校同学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5月15日上午,纪念会在南京理工大学紫麓宾馆的会议室隆重开幕,会议由机校战五期同学杨大昆(黄埔十九期)主持,同学们纷纷发言,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胡念恭学长在会上以自己在黄埔炮校十七期毕业为例,说明机校和炮校都是黄埔军校的一部分,都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现在都要团结海峡两岸同学,为祖国统一作贡献。最后由机校一期的阚士元学长(黄埔十三期)提议,成立恢复重…  相似文献   

15.
《春秋》2001,(1)
1949年2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我华东野战军奉命开赴长江北岸集结待命,准备参加渡江战役。当时我在三野八纵(二十六军)炮团六连任炮兵连长,布防在江阴以东一处长满竹子的长江滩上。因当时是隐蔽集结待命,不能随便接触当地群众,所以驻地的地名、村名都说不清楚。我连共有四个排,其中三个炮排,每排一门日式“四一”式山炮;一个连部直属排。我们进入防地构筑好工事后,便开展了紧张的练兵活动。长江对岸就是国民党军队的江防工事。上级  相似文献   

16.
齐海鸥 《黄埔》2013,(1):63-63
父亲齐树声于1912年11月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因病于2001年4月去逝,享年89岁。他自幼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断断续续读完了小学、初中,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1937年高中毕业。抗战爆发,为报效祖国,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十五期,1938年毕业。1944年随国民党部队进疆,1949年10月随陶峙岳将军在南疆光荣起义。  相似文献   

17.
李石 《黄埔》2023,(5):51-52
<正>张子忠,1942年4月出生,黄埔军校17期1总队辎重科毕业后,留任军校第19期少尉班长,中尉、上尉区队副。1949年,跟随傅作义部队参加北平和平起义。后来分配至北京市第八十八中学工作,1988年9月退休。上世纪90年代初,我加入民革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原宣武区民革组织。一次,参加区民革组织的活动时有幸认识了张子忠。那次活动上,张老模仿的各种名人讲话真是活灵活现,尤其是用四川广安口音模仿邓小平同志的的讲话,模仿得特别像,  相似文献   

18.
[爱情档案]包敏,29岁,山东蒙阴人,济南军区某海防团炮兵某连连长,从沈阳炮兵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小岛上工作,荣立三等功1次。臧文璐,27岁,山东省龙口市某医院药剂师。  相似文献   

19.
谷蕤 《黄埔》2012,(2):42-43
柴意新(1906-1943),字泽高,号若愚,四川南充县建兴镇人。他早年在合川中学求学,受革命思想影响,立志为救国救民做一番事业。1925年中学毕业后,南下广东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不久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军第五十一师,历任连、营长。  相似文献   

20.
正武冈分校原称武汉分校,初创于1927年,旋即停办,继于1929年复行成立,至1932年归并南京本校。1936年1月,复由陆军整理处军官教导团改组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钱大钧为分校教育长。1938年春由湖北武昌迁往湖南邵阳,后迁武冈,再迁湖南会同。分校学生由第十四期开学(1938年2月)起,至十八期毕业(1944年3月28日)止,共计训练11个总队(第十四期第五总队;第十五期第八总队;第十六期第八、十九总队;第十七期第六、七、廿一、廿七总队;第十八期第七、十二、十三总队),毕业学生13804人。另设战术研究班、军官训练班、技术训练班、军官高等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