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迅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5):191-196
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视野中,对少数民族研究的数量和经典作品都为数众多.相比起来,针对汉民族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具有极其广泛时空分布、文明成果丰富的民族来说,已有的研究并不算充分.徐杰舜教授出于学以致用的主位关照和追源溯流的学术追求,一生潜心研究汉民族并通过研究文本来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认同.《汉民族史记》是其多年研究和大量相关著作积累之后的攀峰之作,一方面延承《史记》和史学研究的传统智慧;另一方面融入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视角,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嵌套,大小结构的编织来呈现华夏文明的一体多元,揭示社会文化发展的潜在规律以及文明延续不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徐杰舜先生主编的《汉民族史记》九卷本于2019年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好评如潮.该套著作不仅在叙事取向上彻底摆脱了近代通史的叙事范式,采取了《史记》式的叙事结构,突破王朝述史的框架.可贵的是,《汉民族史记》证实了"五帝是一个历史时代",打破了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传统观点,把汉民族的历史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献给全球华人的巨著《汉民族史记》九卷本是汉民族研究的又一座高峰,通过这套巨著,我们可看汉民族上下6000多年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连绵不断的历史以及族群史、文化史、风俗史、海外移民史.  相似文献   

3.
汉民族本是一个安土重迁的民族,《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但从世界几乎处处有汉民族的现实,从大的历史观来考察和反思汉民族移民的大走势后,我们不得不对汉民族安土重迁的习俗重新进行认识。由此深入考量安土重迁的内涵,我们发现,"安土"的意思更应该是汉民族人民期望和梦想安居乐业;"重迁"的意思是移民一定要深思熟虑,迁入地应比迁出地更宜安居乐业。因此,从三国两晋到南北朝、从唐代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从宋辽夏金到元代,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移民大潮,使汉民族从中原走到长江边,继而过长江,再继而走向东南沿海,最后走向了海洋,开始不断向海外移民。这种波浪式的从北向南的逐步推进、延伸和发展的移民潮,使汉民族从一个江河民族蜕变成一个世界性的海洋民族。  相似文献   

4.
许彩云 《求索》2011,(7):127-129
文章从言语交际的信息结构出发,探讨汉民族审美文化在发话者构建话语时对话语的信息结构和话语的语言结构的影响。言语交际过程中,汉民族审美文化作为汉民族文化深层结构的一个部分,在发话者构建话语时,促使发话者进行言语的审美选择,采取相应的话语策略;同时,汉民族审美文化在受话者理解话语时,帮助受话者分析并理解话语,从而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孔子于"正名"的阐发,置于蒯辄父子争卫的语境下,向来有今文、古文经学两种解释脉络。两条脉络皆有意在《论语》与《春秋》之间找到弥合一些表面抵牾的途径,只不过即便在近世以来合取今古的尝试中,寻求解释的一贯之道仍以倾向古文经者为著。如果关注"正名"中"言无所苟""阙疑慎言"的立言原则,可以发现言教与解惑两个层级之间以及《论语》与其他经史之间的一贯。  相似文献   

6.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交汇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的民族问题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文章对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交往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探讨,力求发现影响维汉民族交往的社会因素.这不仅能巩固和增进民族团结,而且对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叙述汉民族从炎黄时代到秦汉时期形成的历史过程。指出汉族的形成是各民族结 合发展的产物,历史上的3次民族融合促进了汉民族的发展壮大,并分析了汉民族的特征和形成 的文化、制度和思想等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从修辞活动看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英 《前沿》2006,20(1):185-188
汉语修辞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探讨修辞活动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要把重点放在观察分析汉语修辞特点的基础上,了解汉民族特有的修辞心理特征。这样,既可以比较科学地分析、解释汉语修辞现象,又可以逐步建立符合国情和体现民族特色的修辞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贾薇 《今日浙江》2021,(10):42-43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近年来,衢州以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为目标,创新"引礼入法礼法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由此,一座"车让人""自觉排队""烟头不落地""使用公筷公勺""行作揖礼""不随地吐痰""没有牛皮癣""拆墙透绿"的"有礼"城市正在衢江畔焕发新生.2020年,衢州以全国第四的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0.
武振玉  李铭娜 《求索》2012,(2):182-184
汉语"尤最"副词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来源于具有积极色彩义的词;二是来源于具有消极色彩义的词;三是来源于具有"超常"义的词和词组。这类副词从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特点:其一是采用具有鲜明色彩义的词语来表达程度高,包括具有积极色彩义和具有消极色彩义两个明显对立的色彩范畴(后者尤为突出)。因为在汉民族的观念中这样的词语色彩鲜明,所表达的语义强度突出,用来表示程度高,可以很好地增加对程度的强调。其二是汉语选择具有"超常"义的词和词组表示程度高,又是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根据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分析了广西"沿海""沿江""沿边""沿线"区域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四沿"区域互动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汉民族思维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是产生于文化之中的,英、汉民族之间的思维方式必然会由于英、汉民族之间存在着的不同的文化而大相径庭。通过对比英、汉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反映英、汉语言中的各方面的不同,进而从这些方面来探讨英、汉语言在社会文化差异和思维特征方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元朝是由漠北南下的蒙古族所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为广阔的封建王朝.在其统治的百余年间,大量非汉民族迁居内地.因此,在元朝统治下的中国,移民众多,不同民族杂居相处,不同文化交相辉映,对中国社会各方面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人""野人"是周朝社会的被统治阶级,但是由于当时还残留有原始氏族共同体的某些特征,"国人""野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由于国野差别是原始氏族共同体的残留物,其存在不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而是社会进步的阻力,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的地位逐渐下降,国野差别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5.
李婷婷  李树新 《前沿》2007,(8):209-210
"一"不单单是一种计数符号,通过"一"的词义发展与嬗变,可以反观出汉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同时,这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也孕育出了"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曹凤霞 《求索》2012,(1):110-112
21世纪以来,中国语言生活颇为活跃,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它们不仅显示了汉语用词的特点和规律,还能及时地反映汉民族动态的语言生活,并通过这些新词新语展现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考察2000年以来产生的新词新语与汉民族动态的语言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基本上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政府是"全能政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无所不及的管理遇到许多新问题,政府出现"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和"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8.
且不说宝洁公司采用数据的真假以及推断结论是否科学,光看其直指女性身体"脏""臭""连榴莲+螺蛳粉+臭豆腐都比不上"的表达,不仅容易引起读者极度不适,而且也会让女性感受到极大的冒犯. 如果非要说什么很脏,那么,以"科普"为名冒犯女性,才是真的"脏".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代起,中央王朝开始在今贵州境内开设郡县和移民,汉民族才参与对贵州的开发。但中央王朝和汉民族与贵州的联系时断时续,其经营、活动若隐若现,影响不大、不深。直至元代,王朝中央虽对贵州实行了军事统治,但在行政管理上,贵州则分属于周边的四川、云南、湖广3行省。作为3省毗邻处的结合部,政治制度上不得不依据贵州的历史实情,实行以土司制为主的政洽管理。  相似文献   

20.
论汉民族广告语言的情感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菊  陈培爱 《前沿》2009,(2):194-196
本文剖析了汉民族广告语的特点,指出其有深刻的情感性。这种广告情感性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注重民族情;二是注重家庭情;三是注重朋友情。文章对这三种广告情感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