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蒋智华 《思想战线》2000,26(5):121-125
目前我国文学的创作、阅读和批评表面上受西方现当代文学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话语影响很大,但实际上前苏联文学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话语对我国当代文学的深层次的正面和负影响仍存在,而且这种影响很大,还会对未来的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垧.  相似文献   

2.
“反本质主义”既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基本质素,也是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话语的根本立场。“反本质主义”批评提出的直接目标在于颠覆现代性的“本质主义”文学观,倡导所谓“反本质主义”的文学写作。依据这一批评观,90年代中国小说被阐释为对没有“本质”的生活现象的直接书写和不顾一切的文本生产。中国90年代后现代小说批评话语的“反本质主义”倾向充分体现在陈晓明所使用的“现在主义写作”、“仿真叙事”和“欲望化叙事”三个术语之中。  相似文献   

3.
叙事学不单是一门有关写作技巧的学问,而是与我们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重新审视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我们认为重绘中国文学的叙事学图谱显得非常重要。在新的叙事学图谱里,我们不仅仅重视文学的社会性,还要重视文学的内核——对感时伤生、时间的相对性、生死意义等的思考和追问;建立故事对同质文化的穿透力;特别要重新召唤中国文学对时间问题的追问;同时写作者还应该对当下文学界大行其道的相对主义和犬儒主义,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抗拒,重建作家的价值立场,恢复中国传统文学的史传传统。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倡导者以激进的反叛姿态步入历史的前台,创作具有革命的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成了当时的时代潮流。与阶级叙事的强势号召相比,当时的文学宣传的功利主义文学观,于是以现实政治需求为主要导向,忽视文学审美特性的批评便成为1930年代文学批评之风尚。在这种评判创作者的作家论写作氛围里,沈从文立足于文学本位的批评立场,试图让批评回到文学自身的作家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流批评相对忽视文学独立性的缺憾,而且体现了在30年代的特殊时空语境中注重文学审美特性的作家论创作的可能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敏 《求索》2013,(6):163-165
文学从古至今一直承担着开启民智、启蒙民众的历史重任。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消费观的深刻时代变迁。从整体上来看,“十七年文学”开始提倡勤俭节约的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在“文革文学”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提倡享乐消费观的作品和作家受到严肃批评.新时期文学又完全体现出一种消费至上的社会消费观。这反映了社会消费观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行扭转、整合.作家最大的职责就是严格遵照革命文艺生产要求创造符合规范的文学话语。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话语权决定了文学创作中对话语权的控制与分配,使能够与国家意识形态保持一致的消费观获得肯定。改革开放的系列成果转变了建国以来形成的诸种消费观,当下,消费观本身不再是单纯政治话语权的折射,相反,它向你展现了一个崭新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当代神话,并蔓延昭示出一个新的中国“强国梦”。  相似文献   

6.
王军 《理论月刊》2009,(7):125-128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探讨女性问题、女性经验和女性书写为内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不仅描述女性的生活经历,还试图寻求一种包容两性的"有性"的文学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以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基础,以女性文学话语为切入点,力图拆解中国文学中的男性霸权主义思想,建立女性的话语体系.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女性主义批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为中国女性文学及批评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学批评的“文学”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的“文学”属性在过去的理论中是根据批评的对象所确定的 ,这是一种直观的认识。以对象确定其属性 ,其自身的品质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定。文学批评“在文学中”,并不是与文学创作并立的在之外。这种“在”体现在批评与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批评从来就不是附属于创作的存在 ,恰恰相反 ,创作与批评结成对象性关系 ,其自身的“文学性”才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8.
进入80、90年代,女性文学的创作和批评始终呈繁荣景象,为女性主义活动在中国文学与文化领域打下广泛、持久展开的基础.同时,有关女性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发展迅速,批评对象从文学到大众传媒的电影、电视、网络、广告、时尚杂志和美术、设计及城市建筑等等,已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及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开展女性文学文化研究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对女性学学科建设也将发挥有益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1年8月1日至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当代文学文摘卡>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女性文学与文化高级研讨班"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相似文献   

9.
王青 《理论月刊》2006,(11):57-59
文章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文艺理论与批评以及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特别分析了在当下全球化语境的条件下,中国的文艺学研究应如何处理好马列文论、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学研究问题。文章指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真正建立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艺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章、文学的创作、欣赏、批评的论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既有鸿篇巨著,更多碎金片羽,代代相因相革,源远流长,我中华文苑因  相似文献   

11.
形成于20世纪中国的"现代文学"概念,不仅是对一段文学史的命名,而且是对一套特定的文学价值观的概括性表述.近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和文学活动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不但改变了这段文学史的原有框架,而且也从某种程度上形成对这种价值观的冲击和超越.这里所做的,首先是对一种已然发生的文学史事态的描述,但其最终目标,却不独从较深层次上揭示中国文学的当下状况,而更在通过这种揭示对它的未来发展做出尽可能前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金瑜 《今日上海》2008,(3):13-15
主持人(秦朔):在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50周年来临的时候我们非常高兴地采访到了林毅夫教授,请他来和我们探讨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和当下的一些经济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体式,是依附于批评对象或者文学文体而存在的,具有依附性特征。随着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西方文学批评观念的引入,文学批评对象、文学批评观念、文学批评方法等发生开始变化,现代文学批评的文体意识开始自觉,文学批评极力从创作甚至社会评论中脱离出来,由传统的以感悟式为主的批评,向理论化、明晰化、系统化的批评转变,文学批评文体不再依附于其他文体或批评对象,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格的批评体式,独立体式的论著体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主流样式。  相似文献   

14.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三条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是当前学界重点讨论的话题之一,学界对重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展开了比较深入的探究.在诸多的研究中,怎样重建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命题仍然存在重大缺陷,依然没有摆脱老路,无法引导我们真正走上重建的道路.在时该命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重建应该走中国文论中国化的道路,具体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中国文论的当下直接有效性;第二,西方文论中国化;第三,让中国文论在当代成为主流话语.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与我们当下弘扬的生态文明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我们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和当下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性。因此,在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入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进一步挖掘其生态智慧,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敬艳  焦垣生 《求索》2011,(9):51-5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在20世纪中国的文学舞台上经历了两度浮沉,社会学批评的前后两次式微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后现代语境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在创作主体、批评主体、真理、理性、“宏大的历史叙事”、文学经典、唯物史观、读者身份等方面的颠覆和消解,试图凸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在第二次式微过程中面临的理论挑战,文章最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的重新定位及其理论发展等相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事实是界定传记文学的它强调文学真实.李长之的传记体批评灵活而巧妙地运用了这一事实原则,使一个个鲜活的传主人物的面孔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李长之正是以这种求真的"批评精神"和事实原则,使他创作出的传记体批评具有相当的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谭东峰  唐国跃 《求索》2013,(1):165-167
当下的文学批评正面临种种诘难与怀疑,批评的品格发生了蜕变,批评的信誉也已降到了冰点。此时,生态批评出现在当下的文学批评领域中,颇引人注目并已取得大量学术成果。但生态批评仍旧面临着学理困境、生态思想与文学文本的兼容困境、生态批评的对象困境等。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引入生态批评,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可能是化解生态批评困境的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13日-15日,由上海大学中文系、纽约大学东亚系、纽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新校区举行.来自海内外的4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并提交了论文.大会不仅全面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60年学术风貌,也着力从中寻找出一条能够积极回应当下中国现实,具有明确未来指向的文学研究方向.与会者就重建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再解读与重返历史瞬间、重估先锋文学及开启当代文学研究的生产性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茅盾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中重要的小说流派"社会剖析派"所创造的"社会剖析"范式,是用文学的载体和方法把中国问题的本质——乡土问题纳入到文学创作中,参与到中国发展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之中的。这种范式对作家和载体的较高要求使其具有了史诗性追求的价值和意义,因而也就具有了超出文学门类苑囿,在时代变幻中,依然具有规约作家、指导创作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