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减灾动态     
《中国减灾》2004,(11):60-61
10月19日上午9时20分,中国第一颗业务型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起飞约二十四分钟后,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在太平洋执行任务的“远望号”航天测量船报告,“风云二号C”卫星已经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随即在发射指挥控制大厅宣布,本次发射取得成功,经过一系列控制,“风云二号C”卫星将最终定点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据称,本次发射的“风云二号”为中国首颗业务型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而此前升空的两颗“风云二号”均为试验应用型卫星。这颗卫星还将替…  相似文献   

2.
△我国又发射回收一颗卫星这颗卫星是八月五日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的。卫星按计划在轨道上运行五天,开展科学探测,并首次进行了微重力下的技术实验。这颗卫星装有法国马特拉公司的两个微重力试验装置。这是中国第一次为外国公司提供卫星搭载服务。八月十日在四川省中部预定地区又回收了这颗卫星。中国从一九七五年至今已连续成功地发射和回收八颗返回式卫星,卫星回收成功率达百分之百。△五年育出三百多农畜新品种由二百多个科研、教育及生产单位所组成的科技攻关队伍,五年间共培育出三百多个农畜新品种,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橡膠、榖物等十大作物系列,以及瘦肉型猪、黄羽肉鸡、三杂交鲤和美利奴羊等。三百多个品种的培育成功,为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十大作物新品种,在三年内累计扩大种植面积达两千六百六十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空间技术,建立了一些实验室并开展基础研究。1965年我国开始制造人造卫星,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70年发射成功。其重量为173公斤,比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大一倍。星上装有各种科学仪器,能发出“东方红”音乐。我国第一颗卫星一次发射成功,而且在轨道运行期间卫星工作正常,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太空时代。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减灾卫星星座(全名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中的A、B两颗光学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成功。由此,我国民用卫星大家庭中又增添了一颗耀眼的新星。目前,减灾卫星星座已稳定运行了两年多时间,在浩瀚的太空中,两颗卫星就像一双关注地球冷暖的千里眼,日复一日地为人类获取灾害信息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赵晓帆 《乡音》2024,(2):37-38
<正>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刚刚闭幕的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广大政协委员围绕我省该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建言献策。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在距离地球850公里的太空,一颗名为“河北交投一号”的卫星已运行4个多月。借助这颗卫星,  相似文献   

6.
1993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海内外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形式来纪念毛泽东。 去年10月8日,一枚18K黄金铸造、镶有44颗南非钻石、编号为“8341”的毛泽东金质像章,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一颗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进入太空,预定遨游宇宙8天后回收,然后进行拍卖。 然而,新华社10月18目发布的消息说,这颗实验卫星在太空预定轨道运行8天后,由于卫星故障,未能按计划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告》2006,(2):5-6
新闻事实:从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于1975年11月2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到今年8月29日,我国共成功发射了22颗返回式卫星。9月16日,第22颗卫星回收舱带着120平方米的降落伞,降落在预定区域。这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采用的升交点重合法、折算气象风预报卫星返回落点等数项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它使我国测控系统具备了对返回式卫星实施高精度轨道机动控制能力,卫星返回落点预报与实际落点误差缩小到百米以内。至此,我国共成功回收了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相似文献   

8.
GPS是英文GlobePositionSystem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的缩写。特指目前正在运行的美国“导航星”系统。该系统是美国防部于1 973年投资 1 0 0亿美元研制的供军方使用的第二代导航系统。由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 2万多公里空间轨道上的 2 8颗卫星组成 ,其中 2 4颗为工作卫星 ,4颗为备用卫星。这些卫星连续向地球表面发出无线电信号 ,包含授时、导航等信息 ,覆盖了地球表面。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能同时接收其中四颗以上卫星的信号 ,通过接收点的计算 ,就能确定出接收点的准确位置图 1 卫星定位示意图(见图 1 )。美国政府对这个资源向全球有限制…  相似文献   

9.
霍雨佳 《中国减灾》2012,(3X):38-38
<正>我国气象卫星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极轨卫星围绕南北极跨越赤道飞行,飞行一圈约102分钟,轨道高度830公里左右。卫星所经过地点的地方时基本相同,所以也称为"近极地  相似文献   

10.
科技之窗     
祖国大陆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经过160多天的在轨测试及试运用,卫星性能良好,技术参数正常。达到90年代同类卫星先进水平,于1997年12月正式交付使用。这颗卫星于去年6月10日发射升空,6月17日定点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至今已经获取可见光、红外光和水汽云图3000多幅,图像十分清晰。它在试运行期间,成功地为长江三峡截流和第八届全运会提供了气象保障服务。它可连续对中国  相似文献   

11.
通信卫星又称同步卫星或静止卫星,是一种起通信中继站作用的人造地球卫星,主要用于接收和转发电话、广播、电视等无线电信号.这是国际上从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通信手段. 今年四月八日,我国发射成功的是一颗与地球同步定点的卫星.它飞行在赤道上空约三万六千公里高的圆形轨道上.由于它的飞行速度为每秒三点零七五公里,与地球自转的速度差不多,飞行的方  相似文献   

12.
数字     
78051公里——2004年1月4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探测一号”卫星实施了精确姿态控制,随后传来的数据表明,“探测一号”卫星星上设备工作正常,在轨运行平稳。这是中国首次使用近地测控体制的测控网,对距离地球7万多公里的航天器成功实施跟踪测控。以往中国测控系统跟踪卫星最远大约为4万公里,“探测一号”卫星的远地点轨道高度达到78051公里,几乎是普通地球同步卫星的2倍。  相似文献   

13.
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正式立项。根据国家计划,小卫星星座系统拟采用分步实施战略:“十五”期间,采用“2 1”方案,即发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初步实现对灾害和环境进行监测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实施“4 4”方案,即发射4颗光学小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实现对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灾害和环境的动态监测。“十五”期间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载有宽覆盖多光谱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超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四种载荷。星座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宽…  相似文献   

14.
据央视国际报道,近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我国计划通过国际合作,在今后5年内发射8颗人造卫星,以建立世界上首个覆盖全球、用于减灾和环境保护的卫星群。这个卫星群的计划得到了国家批准,目前已经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工程研制阶段。它将优先用于亚太地区的自然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也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目前,已有一些亚太国家表示愿意参与这个项目。中国国家航天局外事司司长罗格介绍我国计划在2006年左右完成三颗卫星的发射,在2008年完成整个系统,也就是八颗卫星的发射。据了解,这八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将是世界上首个用…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知     
《时事资料手册》2007,(3):87-88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 4月24日。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一颗大小和表面温度与地球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这为探索地外生命提供了新参考。新发现的行星定名为Gliese 581 C,正围绕一颗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Gliese 581运行。新行星距离地球约190万亿公里,它的质量约是地球的6倍,表面温度估计在0摄氏度-40摄氏度之间,与地球表面温度相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测绘事业的发展,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受到测量界的重视,在我国GPS技术已投入生产应用阶段。涡河河堤加固工程,首先延着河堤每隔10公里埋设一组固定点,按照四等点精度使用南方公司的静态GPS测量。断面点坐标使用美国天宝公司生产的动态GPS(TrimbleRTK)测量。GPS测量的特点:1、观测距离长GPS测量是利用接收机接收卫星的电波信息,GPS卫星在约两万里的高空运行,一颗卫星覆盖的接收机地区范围非常宽,在此地区内都能观测这颗卫星。2、测量精度高利用GPS测量技术建立大地控制网,各站同步观测卫星,解算独立的基…  相似文献   

17.
据台湾媒体透露,台湾将于2003年10月在美国加州发射首颗自主遥测影像卫星“中华卫星二号”。这颗卫星的分辨率将达到2米,可获得台湾陆地及附近海域的即时卫星影像资料。该卫星潜在的军事侦察用途是显而易见的,它标志着台湾将有能力自主侦察祖国大陆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18.
时代文摘     
《时代潮》2001,(19)
中国科学家计划发射"太阳空间望远镜"卫星中国科学家们要摸摸太阳的"脾气"——一颗价值超过20亿元的卫星已被列入发射计划,这颗被称为"太阳空间望远镜"的卫星,将用于预报太阳磁场的变化和"太阳风暴"等"空间天气"情况,它是中国最昂贵的空间探测  相似文献   

19.
航天——“五量一船”游太空 2003年是人类实现动力飞行100周年,也是中国的航天年。这一年我国共发射“五星一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卫星有国内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中巴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中国“创新一号”小卫星、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中星”20号通信卫星等。2004年,我国计划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发射场进行9次发射,把10颗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探测一号’卫星可以说是 中国首颗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一号”2003年12月3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该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永维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双星计划”全称“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