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桢、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厦门大学著名方言学专家黄典诚在文章《寻根母语到中原》中说: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不久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研讨会上,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和旅游工作者通过考证和对大量事实进行研讨后,得出的结论是:豫闽台千余年前是一家。河南是大多数台胞的祖籍地1986年12月,福建举行“漳州1300周年纪念”活动,特邀河南人参加…  相似文献   

2.
陈伟建 《台声》2002,(2):28-29
流行于闽台的歌仔戏是台湾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戏剧,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闽台广大民众的欢迎。喜欢歌仔戏的人都知道,其在唱腔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苦调”特别多,台湾学者黄得时先生曾经说:“歌仔戏是在台湾产生的,其中最特别的是哭调仔。除去苦调,歌仔戏就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林仁川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黄福才副教授合著的《闽台文化交融史》一书,最近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台湾综合研究”的子课题“闽台文化关系调查与分析”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近30万字.  相似文献   

4.
流行于闽台的歌仔戏是台湾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戏剧,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闽台广大民众的欢迎。喜欢歌仔戏的人都知道,其在唱腔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苦调”特别多,台湾学者黄得时先生曾经说:“歌仔戏是在台湾产生的,其中最特别的是哭调仔。除去苦调,歌仔戏就没有生命力。”在台北,已有50多年歌仔戏生涯的廖琼枝女士被台湾戏剧界誉为“台湾第一苦旦”,其擅长的“苦调”独具特色,台湾媒体称之是“东方最美的咏叹调”。1999年,廖琼枝女士以其精湛的歌仔戏演技和在推广、教授歌仔戏方面的突出成就,荣获了“亚洲杰出艺人终生…  相似文献   

5.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闽台关系?省委书记卢展工5月17日晚在会见前来参加海交会和商交会的主要客商时,用“五缘”、“六求”进行了精炼的概括。卢展工说,闽台两地关系特殊,3万年前福建与台湾是连为一体的,1万年前两地之间还有一条陆路相通,1885年前,台湾一直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后, 还称作福建台湾省。80%的台湾同胞祖籍福建,两地的文化、民俗、宗教、语言也是相通的,两地的经贸联系,即使在两岸关系最紧张的时候,都没有中断过。因此,两地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  相似文献   

6.
孙俊涛 《中州统战》2003,(11):26-28
1993年,在巩义市召开的炎黄文化与河洛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国著名姓氏研究专家、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谢钧祥先生,面对国内外史学界的专家学者,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宣布了他的一项最新姓氏研究成果:华人祖根大部分在河南。2002年10月16日,在郑州召开的“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上,谢钧祥又在海峡两岸专家学者面前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台湾的前100大姓全部起源于大陆,其中有75姓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台湾同胞,大多数祖根在河南。2003年10月26日,在郑州召开的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上,谢钧祥再次一语惊人:客家姓氏大约有200个,…  相似文献   

7.
刘合心 《台声》2002,(6):14-15
2002年元月,我们三晋文化暨尧文化学术交流团,飞越海峡,登上了祖国的宝岛———台湾,进行文化演讲和座谈。在台湾访问交流,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切身感受到台湾同胞的浓烈亲情,感受到中华文化深植于台湾同胞心中。赴台湾的第二天、我们即拜访了著名的考古学家石璋如先生。石先生今年101岁高龄了,早年就在中原大地进行考古发掘,行迹遍及祖国大地,一部又一部著作积累出了丰厚的人生。在石先生的研究室里,我向他介绍了我们来自山西临汾,来自古平阳。石先生说、平阳是帝尧建都的地方,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帝尧是我们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李家泉 《台声》2011,(3):30-31
2008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时特别指出:“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马英九先生在2011年元旦文告中也特别强调说,“两岸同属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河南与台湾有着深厚的渊源,台湾人民和中原儿女人缘相亲、文缘相近、史缘相通,台湾的“河洛郎”是历史上三次大迁徙中由河南经福建再到台湾的。历史上有很多在台湾的河南乡亲,如清朝台北知府陈星聚、凤山知县曹谨等,生前身后都享有盛誉。“中原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是台湾的“根文化”。  相似文献   

10.
尹全海 《两岸关系》2013,(10):59-60
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台办与信阳师范学院联合组建的涉台研究、咨洵机构。设在信阳师范学院、其前身为1982年信阳师范学院牵头成立的信阳地区“台湾同胞祖根问题研究会”,  相似文献   

11.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台湾研究集刊》原常务副主编李祖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月29日在厦门逝世。李祖基,男,福建省莆田市人,1952年出生,1964年考入莆田县第一中学初中部,1966年“文革”开始后,辍学回乡。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2年1月毕业,同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地方史专业,师从著名学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首任所长陈碧笙教授专攻台湾史。1984年硕士毕业留校工作。生前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先后担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集刊》编委、常务副主编等职务。  相似文献   

12.
为中国统一奔走呼号──记台湾著名爱国人士胡秋原先生裴高才祖籍湖北省黄陂县,今年86岁高龄的胡秋原先生是台湾资深“立委”、“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中华杂志》发行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人格、民族、学问之尊严”,首倡“超越论”。他以学者、教授、政论...  相似文献   

13.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它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大部分地区(约占台湾全省人口的75%)广东潮汕地区、海南省、浙江南部的平阳、玉环一带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据统计,全球讲闽南方言的约有5000万人。由于闽南方言保留较多的古音、古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引起海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在海峡两岸人民交流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透过闽南方言的研究,不仅能寻觅更多的知音,而且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更有现实意义。闽台同源血脉相连袁家驿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一书中说:“中原人民迁移入闽的过…  相似文献   

14.
齐超  李永杰 《两岸关系》2012,(11):55-57
"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河南信阳固始县,因"台湾同胞的祖根300年前在福建,1000多年前在河南,在光州固始"的历史渊源,成为众多闽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客家亲人的乡关祖地,被誉为"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汪毅夫先生的新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是近年来闽台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在这之前,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台湾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三部学术文集。从这几部文集的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化:先是从“台湾社会”到“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开始把闽台社会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现在则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进入“闽台区域社会”,明确把闽台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来研究。在这里,“闽台区域”的明确标…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4,(11)
##正##10月19日下午,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台湾"二林蔗农事件"文化协会主办,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漳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泉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协办,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承办的"台湾农民抗日运动与台湾光复——纪念李应章逝世60周年暨台湾光复69周年"座谈会在厦门大学科技艺术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7.
齐超 《两岸关系》2013,(11):31-32
金秋好时节,丹桂香飘时。在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蓼城大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来自东南亚国家和台港澳地区及福建、广东等10多个省市的海内外嘉宾、学者、宗亲、新闻媒体朋友400多人来到“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河南固始,寻根问祖,话叙亲情,交流合作,共襄盛举。2013年9月25日至27日,被国台办列为对台交流重点项目和河南省保留节会活动“第六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围绕“弘扬根亲文化,  相似文献   

18.
5月11日,林洋港先生率“中华台海两岸和平发展策进会”一行22人,风仆仆来到河南郑州。当晚,河南省省长马忠臣先生与他共进晚餐时,林先生动情地说“早就听老一辈讲,我的祖籍在中原。十岁时,日本人占领了上海,他们强迫台湾的老百姓打着灯笼庆贺。我的父辈对我说,你不要忘记你是中  相似文献   

19.
姚同发 《黄埔》2007,(4):54-57
连横先生的《台湾通史》说:“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李亦园先生更具体地指出:“目前所知,第一批从中国大陆迁到台湾的移民,是所谓‘长滨文化’的主人,他们从中国大陆南方迂到台湾的年代约在距今五万年前,或甚而更早的时代。……第二批从大陆前来台湾的移民是大部分现代高山族(俗称山胞)的祖先,他们迁移的年代颇有差异,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0.
历次入闽的河洛人,大部分聚居在彰州、泉州、厦门等地区,所以台湾人称闽南迁居台湾而祖籍在河洛的人为“河洛人”或“河洛郎”。实际上,居住在中原河洛地区的人却很少自称为“河洛人”,“河洛人”是由台湾传回来的称谓。福建厦门大学著名方言专家黄典诚教授曾发表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