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街面侵财性犯罪特点、原因及侦查要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牧 《公安学刊》2003,(2):38-42
近年来,浙江省在发案形势总体趋缓的情况下,街面侵财性犯罪却呈现快速增长之势,案件总量攀升、案值增大,作案手段不断翻新,作案时空具有相对集中性,作案成员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等是其突出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整体防控工作用力不均、街面治安管理职责不清,犯罪侵害目标众、作案方法多、犯罪成本低,一些人防范意识淡薄、贪图小利心理,管理剖度不落实、群众法制意识淡薄、销赃渠道畅通,对打击街面犯罪投入不够、打击不力、破案率低等几个方面。刑侦部门作为破案主力军,在打击街面侵财性犯罪中要着重抓好巡逻守候、情报信息、阵地控制、专案侦查等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街面“两抢”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中强 《公安研究》2002,(12):61-64
城市街面抢劫、抢夺犯罪应成为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工作的重点之一。治安防范工作失衡,是街面犯罪多发的重要原因。文章提出要整合警力资源,努力构筑多层次、全方位、全时空的街面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机制,使公安工作进一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在建立街面防控网络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交警的治安管理功能,发挥交警打击街面犯罪的作用。交警参与构筑街面防控网络在警力、管理时间和空间、技术装备等方面有多种有利因素。交警发挥治安管理功能应采取与管理和业务特点相符的巡逻管理方式并正确处理好管交通和管治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有效遏制街面犯罪、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已成为公安机关的当务之急。各级公安机关必须根据街面犯罪的动态化、专业化和暴力化特点,实行动态防范、精确打击的打防对策,实施街面犯罪控制。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加强街面犯罪侦查工作,是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需要,也是针对当前违法犯罪特点的一种新型防控模式。加强街面犯罪侦查工作,必须坚持人员、装备、机制相配套,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情报制导,对违法犯罪实施精确打击;必须坚持以现代指挥体系为依托,以多警种协作为抓手,以整合社会资源为支撑,构建合成型打击网络。  相似文献   

6.
"两抢"案件系在街面、公共复杂场所以及偏僻路段实施抢夺、抢劫的案件."两抢"犯罪具有团伙作案多、作案时间短、手段多、防范难、逃窜快、不易侦破等特点.对此,文章详尽地阐述了公安机关应整合力量,建立打击"两抢"犯罪的网络体系,组建打击"两抢"犯罪专业队伍,控制销赃渠道,加强装备,引入竞争、奖励机制,采取和强化横向协作、宣传群众等侦查对策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上海公安在市中心城区相继实施了“网格化”巡逻机制后,一度猖獗的街面犯罪被“挤压”到地域宽广、警力相对薄弱、一时难以全面实施“网格化”巡逻机制的城郊结合部地区,闵行就是街面犯罪比较突出的地区之一。而今建设得相当美丽的花园城区岂容魔爪染指!闵行警方重拳出击,对形形色色的街面犯罪活动大打出手,“街鼠”闻风丧胆,无路可逃。  相似文献   

8.
遏制街面犯罪的警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社会治安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发案形势总体趋缓,但街面犯罪仍然呈 快速增长之势。街面见警率低、现场抓捕率低、低破案率、群众自防意识差等都是街面犯罪持续高发的重 要原因。只有通过建立网格化巡逻机制、高效灵敏的快速反应机制、信息披露机制、流动人口管理市场机 制、打击机制、技术防范机制等,才能有效遏制街面犯罪,提高群众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9.
流窜犯罪是刑事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打击流窜犯,始终是公安机关,特别是刑侦部门的重要任务。本文试从流窜犯罪的概念分析入手,搞清流窜犯罪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以提出打击流窜犯罪活动的对策。一、流窜犯罪的概念(一)流窜犯罪的构成流窜犯罪的构成要件是:1.犯罪主体必须离开居住地所属区域,跨市(区)、县实施犯罪,即“易地作案”。2.流窜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物以及由此引起的人身伤害。3.主观方面是以犯罪为目的的故意犯罪,具有随时作案的犯罪意识。  相似文献   

10.
系列犯罪是指同一个(伙)犯罪分子实施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犯罪。近年来,系列犯罪日益增多,已成为刑事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文章分析了影响犯罪分子选择系列犯罪作案地点的主客观因素,指出系列犯罪作案地点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规则型、无序型、疯狂型三种,并提出对系列犯罪作案地点的预测方法及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