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弑亲行为是青少年犯罪行为之一,也是社会伦理典范的表现之一。通过对16年间我国媒体集中报道的47例青少年弑亲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出生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独生子女家庭或者单亲家庭,同时又处于初、高中阶段的男性青少年是发生弑亲行为的高危人群;青少年弑亲行为出现低龄化趋势;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和网络成瘾是导致青少年弑亲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犯罪心理成熟,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意志非常坚定和明确。因此,要预防青少年弑亲行为,关键是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四个方面消除青少年弑亲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预防犯罪首先应预防犯罪心理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网络犯罪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其犯罪心理的成因,据此可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网络犯罪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家庭、高校、社会有着不能忽视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心理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网络犯罪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越来越巨大。网络所特有的普遍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使计算机网络犯罪所涉及的大要案多,隐蔽性强,目标多。对于该类犯罪心理因素的分析、了解,是防范、打击此类案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有助于采取正确对策,使计算机网络犯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互联网络在我国的普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案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文章描述了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与特征,分析了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各种原因。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网络犯罪罪因系统进行系统机制分析,有助于探明网络犯罪产生的原理,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对网络犯罪社会原因、个体原因及犯罪场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涉及机制性的问题。事实上,犯罪心理尤其是犯罪动机引起犯罪行为的作为方式和心理过程就构成了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在网络犯罪的犯罪场分析中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的分析也是机制论的一种体现。可以说机制论是通过对犯罪原因的研究来进行犯罪本体范畴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犯罪学研究逐步得到发展,学科建设、基础理论研究与重大现实问题的探讨以及犯罪学教学活动全面展开。经过十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会控制模式。我国犯罪学研究基木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中国法学会的成立,是我国犯罪学的诞生时期。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在刑法学的体系内对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进行研究的,因而具有浓厚的规范性、形式性等刑法学研究的特点,形成了诸如青少年犯罪和重新犯罪的原因、特点和预防,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心理结构及其特点等专题性或学科性的研究热点。对犯罪学的  相似文献   

7.
尚红利 《人民论坛》2012,(17):130-13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法治蓝皮书》提到,青少年犯罪中网络犯罪会逐步增多。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也证实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的总量在不断攀升,不但犯罪主体的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而且呈现出"网上邀约"共同实施犯罪的新动向。在新形势下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原因,寻求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对策成为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面对青少年网络犯罪不断增长的现实,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文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剂作用,探讨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点和原因,并从规范网吧管理,清理整顿社会环境;优化家庭成长环境;端正学校教育方向,明确学校教育宗旨;加强社区青少年工作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互联网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是造成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为有效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必须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加大网络执法力度.提高网络执法水平,加快网络法制建设,构建国际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对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而言,就是研究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发生与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具体说,是研究犯罪主体——犯罪人的心理。其中包括这样几个内容: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及发展变化的规律;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在被侦查(包括预审阶段)、审判、服刑过程中犯罪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