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家企业从银行贷款5000万,转贷给民间机构坐享2000万利息,如此疯狂之下,风险积聚犹如定时炸弹。“全民放高利贷有点夸张,但最近跑掉找不着人多呢。”8月的一个闷热雨夜,在南京做了十多年资金生意的何老板(音)陷在藤椅里,一边向记者诉苦最近“乱得一塌糊涂”的资金市场,一边呷着闷酒。他借给一家房地产企业的3000万资金暂时很难收回来了。  相似文献   

2.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鬼子来了》,到《绿茶》,姜文在大多数人心里的感觉是个性而不羁的。印象里他好像也没说过什么太个色的话,只不过不像大多数“星”那样要时不时在公众面前露个脸,以防着在新人备出的演艺圈里被人淡忘,反到总让人有了个惦记,想着他是不是又要出什么新花样了。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人看来,邵龙是一个聪明人。但是,他真是聪明人吗? 仔细研究了一番刑法条文,并向懂法的朋友请教,在确认发放高利贷“只违法不犯罪”的“行情”后,邵龙明目张胆地做起了放高利贷这个暴利的生意。  相似文献   

4.
一天,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个班组10个人出营劳动,只回来7个人。少3个,就得杀3个。第3个人有一个妻子和5个孩子,杀他一个等于杀死7个。他跪在犹太神甫脚下求生,纳粹不允。神甫说,我替他死行吗?纳粹说,那你就替他死吧。纳粹枪杀了犹太神甫。战后,犹太神甫被列为圣人,他的像被绘制在教堂里。圣人的名字叫科罗伯。  相似文献   

5.
收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从中听到一句石破天惊的语言:以权谋私是正常现象。说这话的是山西吕梁地区的一位青年农民。面对记者伸过来的话筒,他说此话时,呈面不改色心不跳状。  引起这番话的,是这么一件事:联合国经济开发署为鼓励我国吕梁地区农民群众广泛植草以脱贫,拨来几百万元扶贫款。这些本当分发到贫困农户手里的款项,被县和各乡镇某些有权“处理”这笔款项的各方人物挪作了“招待费”、轿车购置费、楼房修缮费、个人办企业的资金和放高利贷的资本,等等,连一分钱也没发到农民手里。那“招待费”,包括在歌厅“招待…  相似文献   

6.
2004年9月28日的傍晚,在辽宁丹东市某医院,一个早产婴儿在无人祝福的情况下提前匆匆降生了。从降生到出院,妈妈仅仅给了婴儿15分钟的时间。连助产医生都心生怜悯:唉,七活八不活,这个孩子生命堪忧啊。好心的医生没有想到,就在这孩子出生的前一天,婴儿在母腹里已经“遭遇”了一幕人间惨剧,他的奶奶被人夺去了性命。更让人们难以预料的是,在他出生的第二天,他的妈妈也因杀人嫌疑而被警方拘捕。三天时间里,婴儿历经了人世间难以想象的劫难。这是怎样的一段悲情故事?婴儿躺在医院里嗷嗷待哺,却举目无亲。这时,三个“警察妈妈”来了,开始了充满爱…  相似文献   

7.
胡明造微笑着递过来一张诊断报告书,这种感觉有些奇怪。虽然他是个医生,在过去的30年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三楼这间马上要被装修的办公室里,他肯定无数次重复过这个动作。但今天,这张特别的诊断报告书上,被诊断人一栏跳出的却是他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宋国吴郡太守顾觊之,为政清廉,治家严谨,为人所敬重。一天,好友来访时告知,其子顾绰“在外放高利贷、不择手段敛财。”客人离别,顾觊之即警告顾绰“要悬崖勒马”,而顾绰当面是认错,背后却是变本加厉。年复一年,致使乡里多数人欠了他的债。如此下去,怎么得了。顾太守心生一计,以“借钱”为由,将儿子的一箱子债券“骗”出来,命侍从在院中全部烧毁。顾绰哭叫着“不能烧!不能烧!”顾太守仰面大笑  相似文献   

9.
没想到见到刘庆祥是在沈阳人民医院的病房里,也没想到身高1.68米的他体重仅剩下42公斤,更没想到的是他的精神状态仍很好,人像个患重病的人。他说:“病了40多年广,我从没被病磨阶。”从他那坚毅的表情里,我读懂了:一个勇敢的人,就是个执著的人。在刘庆祥的履历表中1941年出生的刘庆祥在少年时就患上了气管病。由于治疗不及时,这病跟着他一走就是40年,而且越来越重。19岁的他在本溪市第一中学毕业留校当了教师。“文革”时因坚持正义被下放到企业中学。粉碎“四人帮”后调到本溪市教育局。1982年,他被调到市委…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郑州人的方言里,管住监狱叫“喝稀饭”。谁被撺进号里去了,人们就说他“喝了”。那一年我就喝了,而且这个喝稀饭的地方现在想起来仍然令人难以置信,是在大洋那头的一个叫做澳大利亚的国家。那一时期整个国内都流行着一种叫做“洋插队”的传染病,几乎是个人都捋胳膊挽袖儿地要往外走,有的人为了能出去甚至不惜嫁个老洋人,就好像外国有的是钱包可以随便检一样。而我也因为自小就被称做有志青年,不管干什么都不甘人后,恰巧又有个哥们儿是倒腾澳大利亚签证的,而且跟我说如果我要可以给我批发价,我便也一时被鬼迷住了心窍,仿佛…  相似文献   

11.
一个很平常的人,但却是我多年写作生涯中,一个让我越写越感动的人。他的事儿其实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而正是从这平凡和普通里,表现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他的故事每天仍在发生。他是一位纪检监察干部。  相似文献   

12.
这一天,太阳被鞭炮声震醒。齐遵泽淹没在乡邻们艳羡的目光里,他脸上的笑容比朝霞还灿烂。在他的注目下,奠基、垒砌、封顶……所有的工作一气呵成———眨眼间,一座高大的砖瓦房拔地而起。之后,齐遵泽把年迈的父母扶进窗明几净的新屋里。弟弟在一旁温顺得像只小猫,这个曾经因为怕媳妇而跟老人打架的人离婚了,又回到大家庭里———其实,这是齐遵泽的一个梦想。现在,他既无法实现,又不愿醒来,镣铐加身的他,被羁押在看守所里。自由,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他留给自己的只剩下一个梦了!蒙面歹徒夜袭加油站2004年12月1日23时40分左右,河北省南皮…  相似文献   

13.
犯了罪的人,大凡都想逃避惩罚,因为他们不愿到监狱里去过那种没有自由、受人管束的生活。而大连的李溪溪却要挣死往监狱里钻。在他看来,监狱里有吃有喝,还不被人追杀,比外面好多了。于是,李溪溪因恶意消费被扭送到派出所后,对警察说:“求求你,把我关进监狱吧!” 为了进监狱,李溪溪主动向民警交代了自己过去的盗窃犯罪事实。2003年11月初,李溪溪被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李溪溪为什么放弃自由的日子不过而非要进监狱坐牢呢?原来,这是一个赌徒的穷途末路。赌荒了学业1975年,李溪溪出生在大连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里,他…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0,(4):44-44
每个行业里都有那么几个人,一提到就让人肃然起敬。他们独具风格,思想深邃,作品经典,代表着业内的高水准,这样的人,被尊称为“大师”。在建筑设计领域里。就有这样一位“大师”,几乎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当仁不让地成为地标性建筑,从高雄85大楼、郑州裕达国贸大楼,到台北101、北京盘古大观……他就是台湾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这次,大师带来了他最新的作品——上海世博会台湾馆。  相似文献   

15.
正租金低廉的集装箱住房,成为不少打工者梦开始的地方2009年,电视连续剧《蜗居》受到现代都市青年们的广泛关注,"蜗居"生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北京西三环某高档住宅小区里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住宅,被分隔为38个"房间""蜂巢"里的租客们在楼宇之间静悄悄地生存着。而在成都工作的潘渭,一个18平方米的集装箱就是他的家。无论是"蜗居""蜂巢",还是在成都生活着的"柜族",在我们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5,(3)
康梁变法时,袁世凯以向慈禧告密功,带着新建军八千人,升任山东巡抚,驻扎在今日济南的珍珠泉。一八九六年德国皇帝威廉第二,派军舰占据胶州湾。在兖州、济宁、巨野、菏泽四处,各修教堂一座。德国传教士挟其帝国主义雄威,一方面包揽词讼,一方面放高利贷,购买土地租与他人耕种。一些不逞之徒为了图谋私利,纷纷加入天主教,被称为二洋鬼子。在农村仗着洋鬼子的势力无恶不作,农民把他们视为蛇蝎。农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市民的大小     
“小市民”曾是一种恶谥,被人鼻子里哼出一声,嗤笑道:“整个儿一个小市民!”那真是人格大跌价。小市民虽然“小”,毕竟是市民,即城市这种生存空间的产物。而现代城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的繁荣,而壮大起来的。所以这个概念,在中国,上个世纪以前,因为基本上是个农业国家,似乎是没有的,即使我们能从什么文献里查到这三个字联成的语汇,那肯定也不曾流行过。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字眼,是因为苏俄的文豪高尔基,他有个剧本,就被翻译为《小市民》,而且在中国舞台上演出过;后来又读了不少翻译过来的契诃夫小说,发现他笔下也经常刻画小市民,我的  相似文献   

18.
囚徒悖论     
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即“囚徒困境”。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被警察抓获,分别关在两个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警方告诉这两个囚犯:如果你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了同伙,就可无罪释放,同时还能得到一笔奖金。而你的同伙就会以最重的罪被判决,并且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  相似文献   

19.
罪恶     
武汉疯狂,两个邵阳恶煞风流够了之后准备大闹武汉三镇。长江边魔鬼乱舞。 一出武昌站,而对茫茫人海车流,邓斯泥、刘夜克便产生了一种极度被忽略的失落感。一刻钟之前邓还在火车上与一位湖北的少妇滔滔不绝地神侃,大吹他的家乡邵阳的人文地理,那娘们似乎还被他吸引住了。而现在,那娘们头也不回地上了一辆桑塔纳出租车。排气管里排出的一溜废气模糊了他的视线。他猛地朝地上啐了口唾沫,心里才获  相似文献   

20.
孙道荣 《传承》2008,(1):22-22
他是一个农民。但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不在他的十几亩农田里种地,这些土地上长出的庄稼,除了留给他的家人做口粮外,其余的,都被他变卖成盘缠了。他总是在路上。过去的16年,他徒步走了十万公里,最长的一次,他一个人在深山戈壁里,走了整整十三天。他的随身物品中,有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