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产业集群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煦照 《湖湘论坛》2008,21(4):61-62
产业集群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是当前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也是一种迅速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培育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  相似文献   

3.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22-22
答: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工业强市的战略思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壮大支柱产业,转变增长方式,推进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人才支撑,不断增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把江津建设成为重庆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统领,整体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就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又提出明确  相似文献   

6.
我省明年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发展,主要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来实规。所谓新型工业化,我理解有这几层含义:一是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里面包括用信息技术造传统产业、传统产品,改造市场监管方式和政府的运作方式;二是不能走西方国家工业化的道路,不能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三是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不能以大景的失业为代价.要资全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  相似文献   

7.
夏锋 《今日海南》2013,(1):16-17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阳 《群众》2003,(11)
党的十六大强调,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为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根本的要求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地位,对工业化和  相似文献   

9.
梁立新 《乡音》2013,(5):22-22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通过对十八精神的学习和领会,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下简称“四化”),为新时期的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内学者将“四化”的关系概括为“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信息化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城镇化是工业化的成果,是农业现代化的直观体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张琳,2014).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国家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一半的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特别是用于农业的主产地区、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来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贫困地区要利用好这些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一、以信息化推动产业化,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信息化。曾培炎同志在谈到新型工业化时指出,新型工业化的“新”,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我国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因而新型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信息化。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经济竞争十分激烈,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的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方面,更是如此。著名经济学家普赖斯在他所提出的行为矩阵中认为,信息量的大小对区位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的  相似文献   

13.
金华要真正建成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必须大力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上狠下功夫。金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如何在此基础上加快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以下简称"四化"),为新时期的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湖南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少华 《湖湘论坛》2008,21(4):35-38
新型工业化就是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加速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湖南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湖南的新型工业化仍然受到产业发展水平低、资源环境局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就业人口数量大与素质低、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制约。充分认识、积极化解这些制约性因素,是快速、有效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实现湖南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周晓迅  刘玮 《人民论坛》2013,(10):108-109
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国民信息素质的迫切要求.文章根据湖南省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现状,提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并提出通过加强投入、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策略完善湖南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王星航(大连市文广局局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时度势,谋划未来,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争取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看待,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2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城镇化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9.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向前,切不能一刀切,急于求成,否则会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20.
任斌 《重庆行政》2015,(4):77-78
城镇化过程,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不断从其居住、工作、生活在乡村,逐步转变为居住、工作、生活在城镇的历史过程,即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实现转移和集中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口等综合性、整体性、全方位转型的过程。城镇化的目的主要是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此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以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规律,如产业结构由一二三的产业结构逐步过渡到二三一结构,再过渡到三二一的结构;社会结构上大多数人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过程中的推动力主要原因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而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又高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所至,以此带来了人口的合理流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中国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仍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