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生产场所岗位身份识别管理系统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系统能够强化生产现场作业人员的岗位安全责任心,增强作业人员的自主保安意识,对于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互联网治理与国家安全高层理论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会议围绕"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e ID)重大项目试点成果,按照技术、应用、战略三个不同层次,从执政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和数据安全等多领域多视角开展深入研讨,成果颇丰。网络身份识别(e ID,electronic identity)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由  相似文献   

3.
如何准确识别境外人员身份刘成社目前,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正在全面展开。在斗争中,准确识别境外人员身份,对于依法保护境外人员的合法权益,打击境外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境外人员是指:外国人、港澳同胞、台湾居民和华侨。一、境外...  相似文献   

4.
声纹识别辅助电信反诈骗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电信产业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犯罪持续高发,对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声纹识别是根据语音波形中反映说话人生理和行为特征的语音参数,来识别语音说话者身份的技术。通过录音进行身份核验,建立重点人员声纹库,可加强对用户的保护,同时对诈骗人员进行声纹采集和甄别,预防诈骗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美国研究人员新开发出一种利用人体抗体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研究人员说。与目前通用的DNA(脱氧核糖核酸)鉴定法相比.抗体身份识别技术检测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抗体身份识别技术由美国能源部下属爱达荷国家实  相似文献   

6.
成都银晨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基于面像识别的数字化安全与认证产品”是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之一,其中“银晨面像识别照片比对(网上追逃)系统”已于2001年1月通过了“863”成果鉴定和验收。该系统使用面像识别技术,可以将嫌疑人员的照片与逃犯库中的在逃人员的明片自动进行比对和鉴别、按相似度高低列表,迅速、直观、准确地缩小查找人员范围、有效地确认其身份。同时,该系统也可以用于进行身份鉴别的其它场合,如监控、寻人等,从而更有效地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服务。 一、面像识别的技术原理 …  相似文献   

7.
正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OIDAA)于2017年11月17日在京启动。多家企业在大会上展示了包括"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应用、生物特征识别、终端安全芯片应用等实际场景和示范应用。OIDAA是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银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人保、中国平安、阿里巴巴、腾讯、联想、浪潮、蚂蚁金服等共同发起成立的,以公民身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高度共享,网络四通八达,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化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保证信息的私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这三大要素,是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关键。任何一个考虑了安全需求的应用系统,都必须由具有合法身份的人员使用才能够达到。能否准确识别、确认来访者的身份,已经成为信息安全中基础的基础。不能准确地进行身份认证,就不可能谈到网络信息的安全。在任何一个有安全需求的应用系统中,如何控制本系统最高权限持有者——系统维护员越权,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认证中心给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移动终端中基于可信技术的移动架构,解决了传统移动终端体系架构简单带来的脆弱性问题。从提供硬件级可信芯片的移动终端架构,实现了完整性度量、数据保护和身份认证,从而使嵌入式移动终端的环境更加安全,在根本上实现了对当前移动终端应用领域各种不安全因素的主动防御。  相似文献   

10.
何鹏  郝薇薇 《淮海论坛》2009,(3):32-32,44
刑事辩认是侦查机关在案件侦查中.为了查明犯罪事实而组织有关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人、物、场所进行识别和指认的侦查活动。譬如为了检查某人或某物品,某场所是否与定罪有关.或者为了查明无名尸体的身份,而对该人或尸体,物品,场所提供给辨认人进行识别,以确定该人或尸体,物品。场所与辨认人原来所感知的人、物、场所是否同一。  相似文献   

11.
林晓东 《人民公安》2006,(10):12-13
200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正式实施,该法规定,警察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以检查居民身份证,“一是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二是依法实施现场管制的时候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三是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四是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移动警务终端的犬只管理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警务通外设读卡器增加134.2Khz读头,使得警务通能实时读取犬只植入RFID芯片的序列号,并将读取的序列号回传到公安网后台数据库,即时得到犬只的身份信息。该技术解决了以往犬只RFID芯片读卡器无法与公安后台联网实时获取动物芯片信息的难题,同时也完善了犬只的检查工作机制。通过有效检查,促进了饲养注册登记,尽量避免出现犬只伤人的现象,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武春 《新疆人大》2014,(2):39-39
调查、视察、检查在人大工作中经常被采用,但有些人往往把三者混为一谈。人大工作中开展调查、视察、检查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参加人员的身份要求不尽一样关于调查,不同类型的调查其调查人员的身份也不尽相同的。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的调查其成员应是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人员,并不一定要求是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专题调查其成员应是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的专题调查,其成员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其成员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人代会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其成员是人大代表,值得注意的是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成员要经过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14.
人脸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典型应用,在国防、金融、司法、商业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受到了社会的密切关注与认可。基于现实复杂视频监控环境的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利用监控环境下的低质量人脸图像与数据库中的高清原像进行比对识别,进而确定人员的身份是面向安全防控的典型应用。本文对动态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关键问题作系统分析,总结现有方法的优劣,并简要介绍常用的视频数据库和实验结果,最后展望动态人脸识别未来的发展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广东公安科技》2003,(3):84-86
便携式虹膜身份认证系统 在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和模式识别科技开发人员数年的共同努力下,虹膜识别从最初的概念到现在的第一次以产品形态面向国内客户,并于8月7日荣获2003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标志着虹膜识别在国内的应用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将开创国内虹膜识别应用的新纪元。便携式虹膜身份认证系统是北京中科模识科技有限公司在中科院自动化所长期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历时两年多时间开发完成的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识别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6.
“生物钥匙“——打开现代社会的“门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高效可靠的身份识别系统。传统的个人身份鉴别手段如口令、密码、身份证甚至磁卡、 IC卡等识别卡方式,因其与身份人的可分离、可假冒、可伪造、可盗用、可破译,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安全防范的需要。由于指纹等的不可复制性,利用指纹等人类自身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定的生物识别技术,也许才是最可靠的鉴别手段。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近来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技术和应用上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身份的数字化和隐性化,如何准确鉴定身份,保证信息安全呢 ?信用卡号…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犬只识别定位管理,南宁市开展了内置注射芯片、外置犬牌等管理措施,同时开展了基于管理制度的技术支撑研究,如RFID动物芯片低频读卡器、NFC犬牌识读应用、二维码识别小程序等,关联犬只管理数据库,研究构建“互联网+物联网+宠物犬只管理”一体化的警务管理体系,为群众提供了宠物犬跟踪识别管理等应用服务,为警方延伸犬只识别检查提供了更便捷的移动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18.
樊舒 《警察技术》2021,(2):79-82
目标人身份识别是重要公安应用,将其与公安大数据结合,可提高身份识别效率,从而提高反恐、刑侦工作效率。明确多源信息融合身份识别与公安大数据知识图谱实体链接的内涵一致性,并根据知识图谱实体链接流程设计基于公安知识图谱的目标人身份识别框架,为目标人身份识别系统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物识别是靠人体的生物特征来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指纹识别是生物 识别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详细讨论了指纹识别技术的以下概念:生物识别、指纹识别的特点、指纹识别的发展、指纹识别系统设计的技术问题、指纹识别技术在手机和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中的应用,最后还讨论了建立指纹识别规范和标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东晓 《人民公安》2007,(19):52-53
传统以密码为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反恐、刑侦、安全防务等多方面的需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