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院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自公元760年“草堂”落成.到公元765年离开成都,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240首不朽诗章。由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他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草堂故居也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自五代至清代,草堂逐渐衍变发展为今日占地250亩,融古典园林与纪念铜宇于一体的文化风景名胜。现在的杜甫草堂完整地保留着清嘉庆十六年(18if)修建的一组纪念性古建筑。中轴线上有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词五重主体建筑,两侧有回廊和一些附…  相似文献   

2.
王海英 《青年论坛》2005,(1):142-143
杜甫避乱川中寓居成都草堂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草堂落成、亲人团聚 ,使诗人对生活表现了少有的满足感 ,其对生活环境的热爱都一一诉诸笔端 ,同时杜甫其积极入世的思想始终未因暂得安定而削弱。这也是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对草堂富有深情,对杜甫草堂一直神往。在学生时代读到、后来教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都一往情深格外投入。今天因参加名师成长论坛大会,首次到成都。我报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谒杜甫草堂,置身其中,感触真的不一般。如今的草堂经历代扩建规模很大,亭台轩榭、宫阁池塘、花草树木……建筑精致齐全,名人题刻比比皆是,文化积淀日益深厚,但我真正喜爱倾心的还是“茅屋景区”,那儿才体现出杜甫当年的生活状貌。那掩映在翠竹古树下的几所茅屋,石柱竹篱茅苫石阶,宽敞典雅古朴,想必比杜甫当年的讲究多了。草堂的真容真貌已叫风卷雨打无法考…  相似文献   

4.
贺雨辰 《浙江人事》2006,(12):45-46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邸,它们或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或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既使以“草堂”名之的成都“杜甫草堂”也已被后人铺陈成一片蔚为大观的园林,亭台楼阁、通幽曲径、小桥流水、夹道红墙……,面积达数百亩。而有一处居所,它不仅不豪华、不气派,而且既小且陋,但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诗人、散文家刘禹锡曾经居住过的“陋室”。  相似文献   

5.
巩义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的故乡,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但这些却让巩义面临着不少尴尬。比如人人都知道成都有个杜甫草堂,却不知道杜甫故里巩义,  相似文献   

6.
得名“光华村”、位于成都杜甫草堂西侧的西南财经大学(下称“西财”),拥有一张伸向京、沪、深等金融重镇的网。  相似文献   

7.
杨琼华 《创造》2015,(1):60-61
最近几年在成都,一批依托历史文化遗存而生的新的景观纷纷出现:锦里、宽窄巷子、金沙遗址以及中国诗歌文化中心等.这些景观与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等不同,它们不再是仅供观赏的文物古迹,而是公众进入城市文化深处的鲜活渠道.比如宽窄巷子,它原本是一个年久失修、几乎被人遗忘的老旧街区.经过四年的保护性改造,摇身一变成为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老成都原真生活情景体验街区”,一跃成为成都最热门的旅游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笔者孤陋寡闻,年逾古稀才有幸亲眼目睹了名闻遐迩的杜甫草堂。我原来想象的草堂,大概是半亩方塘,一溪流水,数竿翠竹簇拥着茅屋三椽那样的小景小观,就如我当年在绍兴看到的沈园,总觉得观景不如听景。这次却不然,当我跨进草堂的门槛,便使我眼界大开,原来这草堂并不“草”,也不似“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的飘摇危殆,而是平展宽舒,封山亮柱,甚至有点富丽堂皇。  相似文献   

9.
席盘林 《中国人大》2011,(24):46-47
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郊,有一处与杜甫草堂、武侯祠、金沙遗址齐名的清幽所在,这就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说到基地和大熊猫,全国人大代表侯蓉有说不完的话。她认为,作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象征,大熊猫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金风送爽时节,我和女儿慕名前往心仪已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草堂,领略草堂风貌,感悟诗圣精神,真为诗人爱国忧民情怀所感佩。  相似文献   

11.
再游武侯祠     
任蒙 《福建乡土》2013,(3):51-54
成都有杜甫草堂,还有武侯祠,这是几十年前我印象里的大府之都。上世纪末年的某个开春时节,我终于有机会来到成都。果然,当地主人安排我们游览的景区,只有这两个地方,尽管我们从未提出过这种要求,可这已经成了远来客人的必到景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过客,这种知名度很高的名胜就等于你要看的城市。依然是个春季,我再次走进成都,也再次被安排来看武侯祠。  相似文献   

12.
邹青  王爽 《两岸关系》2012,(1):68-70
百余次来川的张平宜,既没有去过武侯祠和杜甫草堂,也没有到过九寨沟与邛海,她每次前来只有一个目的地——大营盘村。  相似文献   

13.
2019年9月6日,成都银杏文化学院在蓉揭牌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该学院由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选址于杜甫草堂文化区与三国文化区交汇地段,前期启动区域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成都银杏文化学院建设开启了机关事务"校地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力争建成一所高质量、高起点"产、学、研、特"协同发展的文化学院,为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雄浑动力。  相似文献   

14.
蔡副全 《前沿》2009,(7):181-184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度陇,曾客居秦州、同谷二地。宋人黄鹤以后注家均将杜甫与赞上人诗定为秦州诗,即认为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秦州。然而,诗内所述情景、时地与秦州明显不符,致使某些诗注前后矛盾,似是而非。早在宋代祝穆《方舆胜览》已将《发同谷县》之“龙潭、虎崖”与《寄赞上人》之“龙泓、虎穴”联系在一起,认为二诗所云同地,从而点明了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同谷。《成县新志》则明确指出杜甫与赞上人往还于成县大云寺与龙峡口之间。笔者在杜甫的与赞上人诗和同谷诗的比较中找到了许多契合点,从时节、地名地貌及杜甫在秦州、同谷二地不同内心变化补证了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同谷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袁帅 《小康》2023,(34):44-45
<正>守住历史文化的“正”,开创城市功能之“新”。成都青羊,借力数字技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集中展示地、成都千年历史迭代的文化中心区,路径越来越清晰,信心越来越坚定。从名人故居杜甫草堂,到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金沙遗址,再到热门打卡地宽窄巷子……青羊区以源城之名,坐拥成都中心城区70%以上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本底。如何做到“以文塑城、以文润城、以文兴城”?数字化的加速融入,已在青羊文旅领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7,(18)
<正>历史文化是城市永远搬不走的"不动产",观之当下,成都对于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是值得推荐的,成都人对于文化的自信与敬畏更成为了天府文化广阔前景的最大优势。在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上",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核已然深入人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许愿说,如果有一天他能够亲眼看到一座坚固的大楼,供读书人  相似文献   

17.
刘熙载对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质和艺术本源从多方面进行了颇具新意的评点.刘熙载的思想根基是古典的,评点方法是传统的,但他在古典中有创意,于传统中有新变.与以往对杜诗的评价相比,他以审美的眼光看待杜诗,其评点是在"胸中具有炉锤"、熔铸百家之后的审美观照,亮点聚焦,因之更具独特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受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源远流长。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思想家,其"天人合一","效法自然","虚实相间"的哲学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手法与造园结构。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道家思想的体现,可以找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基础与构园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园林意境营造点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风格而著称于世,其造园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一、人类对大自然的依附。二、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三、籍以抒发人类自身的思想感,反映园主思想趣味和园居方式,使园林不仅能满足园主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同时又创造了可观、可游、可居的实用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历来极重“意境”。园林中的建筑、绿化、山石、水都可以给人以美感,但并非都能产生意境。意境是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的结合,只有当设计者把个人的感受富有创意地贯注于园林景物之中,引起游人的共鸣和感情上的激动,才产…  相似文献   

20.
杜甫作诗,喜用"湿"字。"湿"字先后在其五十多首诗歌中出现过,贯穿于他的各个创作时期。纵观这五十来首诗歌,可以看出杜甫诗歌中的"湿"字具有超常的语义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杜甫诗歌定下了一种忧郁、悲凉的感情基调,体现了杜甫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手法。从本文关键词"湿"字的修辞义素分析入手,探讨"湿"字语义的隐喻功能和文化内蕴,进而归纳出"湿"字经常出现于杜甫诗歌中的原因以及"湿"字的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