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凌 《人大建设》2002,(12):21-21
人们常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条吸引人的标题,会使读者眼睛一亮。但在人大会议消息的报道中,由于会议内容的特殊性和严肃性等原因,标题不容易做“靓”。这不但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而且也影响人大会议报道的效果。如何给人大会议消息制作一个鲜活生动、具有吸引力的标题呢?笔者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2.
我是做编辑工作的,有时忙得连看报的时间都没有,但报又是非看不可的。于是,我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新报一到,快速刻览。一般新闻看标题即可,重要新闻一目十行而过,而对于感兴趣的理论文章或杂文之类,则将之抽取出来,堆在案头,待稍有空闲,便来一个“会餐”式的阅读。在同一时段,阅读各种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东西,不仅饶有兴味,而且思维处于高度激越状态,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就拿最近的一次“会餐”式的阅读来说吧。我先看了某报一篇题为《与“蓝眼睛”辩论》的杂文。该文的主旨是嘲讽国人“把人类共有的好东…  相似文献   

3.
李跃霞 《乡音》2013,(11):50-50
好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也是一个刊物的窗口。因为通过标题,读者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作者的文风,也能看出一个刊物的刊风。近年来,我先后在《乡音》发表了好几篇文章,这些文章的标题,编辑都作了改动,使之更准确、简约、鲜明、生动,可见编辑们费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心血。  相似文献   

4.
眼见为实吗     
正同一样东西,通过不同人的眼睛去看,看到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既然如此,问题就产生了:谁看到的东西是真实的呢?随着年岁的增长,毛病便找上门来。记得老父亲曾经说过,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老,只不过有人从腿上先老,有人从眼上先老,有人从牙上先老……老父亲的话大概是经验之谈,的确灵验。过了五十岁,虽然自己  相似文献   

5.
读报纸,从标题的设置中,不时感觉到编辑需要提升概括材料的能力。报纸的文章是给人看的,而且应该能够从中得到一些认识上的受益。但是读了《检察日报》2007年2月27日六版头条的报道标题《我的教训验证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因为感觉不对,于是接着读了报道本身。标题引用的是一个贪官忏悔中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中,有教养的人应具有的特征是:守时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谈吐有节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或意见。态度和蔼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  相似文献   

7.
目光     
桑园是孩子们踉踉跄跄学步的地方。他们在裤头后面露出胖得生出小坑的屁股,手里采摘花草,举在头顶前行。 我感到小孩和猫狗的相像处在于:眼睛只盯着地面,偶尔看一看天空,并不瞅人。而大人走在街上只看人,男人看女人尤其是年轻的女人,所有的人都盯着车——怕撞着。 在城市,人的眼睛是冷漠的。如果你是穷人,就没人看你,不值得看。实际他们已看了,匆匆一瞥,否则怎么知道你是穷人?而穷且老的人就更没人看。城里人把眼睛留着,看华衣美服、名车、首饰和豪宅。 小孩子不看人的原因,是他的心存乎天地之间,尤其是地上。两叶招展,一…  相似文献   

8.
国以贤兴,政以才治。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历史经验证明,能不能选准人、用好人,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地考核干部的政绩,以实实在在、群众公认的政绩选人用人。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以正确的干部政绩来选准人、用好人,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如何考核干部政绩,对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客观上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进和完善考核方法。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坚持做到“五看、五结合、五区分”来考核干部的政绩。“五看”:一是既看经济增长这个核心指标,又要看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二是既看经济综合指标,又要看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三是既看反映经  相似文献   

9.
胡劲松 《现代领导》2008,(10):42-42
前不久,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太精彩了。有些干部是体育迷,每天回到家就坐在电视机前,甚至吃饭的时候.眼睛都不离开电视机。到奥运会最后几天,终于觉得眼睛吃不消了.电视节目看不了多长时间,就觉得眼睛疼痛、发干发涩,想再坚持一会儿,会感到头痛头晕。这些同志是用眼过度.已经患上“视疲劳”了。有些干部经常看文件、看网上信息等.眼睛更难得休息,“视疲劳”的人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统一战线》2013,(2):64-64
能够直接、简明地传递出新闻的核心,画面心富有美感;标题突出醒目。  相似文献   

11.
宣传工作者在撰写新闻、通讯和理论文章时最为头痛的是给文章起一个好名宇,也即确定一个标题。标题虽小,却能使一篇苦涩的理论文章顿时生辉,标题虽短却能传播人间最为动人的故事。因此,用“画龙点睛”。“文笔生辉”来形容标题的重要是再恰当不过了。 那么,怎样为文章确定一个合适的标题呢? 弄清主题和标题的关系,是确定文章标题的前提条件。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标题则是文章的篇名,一篇文章主题是固定不变的,而标题则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时主题和标题是一致的,但有的时候,作者还可从文章的内容中选择不同角度来表达作者的感觉,篇名差异变化无常。写文章时,作者必须根据自己占有的素材,确定好文章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论述,文章写成前可暂定篇名,文中可修改篇名,写完后再定篇名也不迟。 充分展示主题是新闻文稿成功的关键。新闻稿件的素材都是来自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其主题都十分鲜明。如何在较小的写作空间中,充分展示主题,使文章标题活灵活现,扣人心弦,真正给人以画龙点睛之感,这是宣传工作者在  相似文献   

12.
看电视、报纸、杂志,尤其是上网,让人时时感觉各种媒体快速转动的眼睛。和人一样,由于素养、理念、思维和创意不同,这眼睛的视野、视角、视点和视力自然有别。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万家媒体,会有一万双眼睛;就是同一种杂志,由于时空和内因的变化,眼睛也会随之变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今天,笔者兴趣来潮,专意欣赏创刊22年、出版266期的《协商论坛》杂志,并就最新出版的第5期,凝视一番她那眼睛。  相似文献   

13.
一、立意求新。所谓“求新”,就是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议论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力求以自己独到见解给人以新的启示。二、选材求精。观点与材料统一,是写好一篇小论文的基本要求。首先,材料要紧扣文章的论点。其次,材料要有典型性。也就是所选材料必须具有代表意义,有助于反映事物的本质,深刻论证中心论点。再有,材料还要具有生动性。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准备给别人看的,这就有个人家是否乐意看的问题。选材注意了生动性,就会使文章产生吸引力,起到弓队入胜的效能。三、论析求深。论析,就是运用精选的材料来阐析作者…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来,随着我们党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随着形势的变化,空话少多了,这是应该承认的。然而,在某些人那里,空谈之风仍很盛;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做起演说来尽说些“正确”的空话;说是“没有准备”,也能滔滔不绝;说是“说两句”,结果是千言万语。在我们的报刊书籍中,空洞的文章和新闻也不少见。一看标题,就知道个大概,也就不想看了。对此,人们颇多议论,但毫无办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听者读者活受罪就是了。值  相似文献   

15.
观天下     
东方人重过程,西方人看结 果——东西方人以不同方式 看世界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让 一组美国学生和一组中国学生观看 一些相同的照片,对他们的观看方 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在观看这些照 片时,西方人的眼睛更集中在主要 的物体上;而东方人的眼睛则不时 地瞟向背景中的细节。就是说,西 方人似乎更善于集中注意力,也更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中国论坛》2008,(8):124-125
一位画家的具有文化底蕴的创意,富有奇思妙想的创作传奇,使人眼界一新。请看"艺术名家"栏目的《奇思妙想创新奇》。  相似文献   

17.
互动平台     
<正> 谁动了我的标题?编辑同志:您好!一段时间以来,我的一些文章经常被转载,标题被篡改的现象也就成为了司空见惯。如果说标题改得好也就无所谓了,可是一些媒体偏偏是强奸作者意图,从你的文章里生搬硬套摘一些词语来作为你的标题,或者干脆就凭空想像给你乱安一个标题。比如,我曾发表的一篇文章标题明明是"期待某案件公开审理",结  相似文献   

18.
一篇失去客观、公正、信实的资料性综述卫兴华不久前看到晓亮写的《’95经济理论研究动向和争论》这篇综述性文章(以下简称《争论对,不少学者看后感到惊异!他竟然如此用主观随意性取代资料性综述应有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即客观、公正和信实。第一,这篇文章从标题看,...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章重要组成部分的标题,成为大众的首要"关注点",因此,对标题进行操作,以吸引眼球,就成为"标题党"的工作内容。经由标题党拟定的"标题",折射出互联网信息传播时代"点击—互动"的新闻传播形式带来的问题。受利益驱使的新闻生产,使得标题逐渐脱离真实性。因此,打破互联网"点击—传播"路径的怪圈,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及其相关的传播者坚守法律和职业道德,也需要每个人在转发、传播信息时"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20.
某班语文课,老师留下了造句作业。要求:一,句式为“对于……,不要……,要……。因为,……。”二,内容要反映现实世界。三,按此句式,每造一句为10分,上限分为100+20。作业收上来以后,老师随机抽取了一份答卷,浏览起来———1.对于一个国家,不要看它的国民人均收入多少,要看它的广大人民群众收入如何。因为,两极分化可以使极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将陷于贫困。2.对于一场战争之各方,不要一律套用正义和非正义的模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有一种情况叫“黑吃黑”。3.对于一个城市,不要先看它的市面,要先看它的账面。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