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扩张,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成为当今媒介化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从涵化理论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与个人的心理因素成为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心理根源,从社会娱乐到精神麻醉,网络暴力游戏又发挥着重要的心理效能,而媒介竞争心理则是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青少年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衍生了一种以网络为媒介的新型欺凌方式。网络欺凌以其隐蔽性、时空的延展性、更强的破坏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国外学者认为,青少年对网络技术的误用、接触网络暴力、内在心理问题、社交适应能力、教师和父母的干预能力等因素是影响网络欺凌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多个主体应参与其中,从法律、课程、上网技巧、心理辅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和引导,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在网吧上网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青少年受周围同学、朋友或广告媒体的影响接触网络暴力游戏,并很快沉迷于该游戏,导致其思想和性格发生变化。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的青少年多为学历较低的中专技校学生,他们明知网络暴力游戏对其成长不利,却不能从行动上控制自己,这和网络暴力游戏本身的设置、巨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以及青少年自身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相关。  相似文献   

4.
"饭圈文化"的兴起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关于饭圈网络暴力相关的负面报道却使得"追星文化"和"饭圈文化"在外界眼中犹如洪水猛兽。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追星人数的日益增加,饭圈的网络暴力问题也在影响着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正视该问题,从根本上分析饭圈文化中形成网络暴力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网络暴力,维护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5.
网络在台湾日益普及,岛内青少年"网民"人数大大增加,青少年上网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岛内青少年上网主要存在着网络色情难抵御、网络暴力扩大化、网络交友不慎、网络传播法律意识淡漠、网络依赖程度高等问题.为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台湾教育部门、社会团体、互联网运营商等参与到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的工作中,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当今信息时代,随着大众媒介的发达,其对暴力文化的错误宣扬和过分渲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暴力犯罪的发生,对青少年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表现暴力、犯罪行为的影视片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网络游戏成为暴力文化的另类鸦片。对此,我们必须净化文化环境,采取有力措施破革暴力文化,防范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寓于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设计元素暗合了青少年好奇心强、争强好胜等显性心理特征,青少年极易误读暴力游戏中存在的人类"原始意象",文化规范理论从文化的规范性透析即网络亚文化对主流价值观的侵蚀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与网络暴力游戏的关系,而社会控制理论则另辟蹊径地把原因解释为控制犯罪力量的薄弱,为理论论争提供了新的场域。  相似文献   

8.
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微媒体环境下当代青年的网络暴力现象愈发严重,不仅对事件当事人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不利于青年群体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运用心理机制、群体心理、社会动机等理论内容分析和研究了微媒体环境下青年参与网络暴力的原因,并从青年自身,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网络管理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减少当代青年网络暴力现象,促进青年群体通过文明用网实现自身发展,有效维护网络环境与现实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网络不良文化的传播 ,导致青少年心理扭曲 ,并加快犯罪的进程。具体表现为 :网络传播西方价值形态文化 ,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网络的淫秽站点泛滥 ,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导致青少年性犯罪与暴力犯罪增加 ;网络暴力文化的传播 ,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误导 ,导致校园暴力和有组织犯罪的增加 ;网络散布仇恨情绪 ,宣扬恐怖主义以及其它邪恶思想 ,使青少年中毒至深。受网络影响 ,传统的青少年犯罪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有效地防范与控制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应发展良好的网络文化 ,引导主流的文化氛围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 ;完善刑事与行政立法 ,对网络不法行为进行科学的界定 ,为有效打击青少年涉网犯罪提供法律依据 ;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法机构 ,有效地防控青少年涉网犯罪 ;立足教育和引导 ,重在预防 ,通过综合治理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互动方式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环境条件 ,它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正面影响 :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 ;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社会给青少年提供了扮演社会角色的实践空间 ;提高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自主性。负面影响 :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极大危害 ;网络世界的非现实性会造成青少年对观实社会的认同危机 ;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过分迷恋 ,会对他们社会化过程中完美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中传播的内容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产生原因是深层次的,多方面的。在主流社会中,犯罪行为是被排斥的,对以暴力、堕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青少年犯罪而言,并不存在着其赖以滋生的土壤。因此,青少年犯罪在某种意义上是亚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中的"异质"——暴力文化,在商业性舆论导向以及整个社会对之炒作的情势下,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对处于文化需求高峰期、经验不足、辨别是非和抵制消极影响能力差的青少年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受暴力文化影响而发生的悲剧屡见不鲜。这就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形成预防暴力文化侵蚀青少年的安全网,从多个渠道、多个方面对此问题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网络虚拟社会"双刃剑"效应对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分析了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中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加强青少年自身修养、注重家庭心理沟通、拓展学校教育资源、净化社会网络环境等方面着手,对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价值观重塑路径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封建文化以及黄色、暴力、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文化糟粕是青少年正常人格形成的重大障碍,而人格缺陷又导致他们偏离社会规范,甚至违法犯罪。根据青少年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层次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对违法犯罪的抵抗能力;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是愈演愈烈,给国家、社会都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加剧了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研究,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防治对策,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极其复杂。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本文认为网络工具使用特性、网络心理需求无法满足、网络信息内容多元及网络传播异化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因素。要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就需要切实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努力实现高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联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与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它为青少年发展带来了极大益处,产生了良好影响,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它是诱发青少年模仿传媒暴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不健康迷恋行为和非理性消费行为等越轨行为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提高传媒的自律以及培养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媒介暴力的传播,对青少年模仿暴力行为和学习犯罪技能具有示范性;直接刺激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欲望并降低对暴力行为的抑制;容易异化扭曲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并影响其性格塑造。对此,应加强大众传播媒介的法律法规建设;严控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承且密切当代前沿发展的文化体系,为全体公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健康茁壮成长创造优质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马婧 《传承》2009,(16):112-113
法律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带有传媒暴力,诸如过多的暴力镜头和犯罪过程的详尽刻画。这种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是吸引和猎奇带来的麻醉负功能,刻板印象和信任危机带来社会价值观扭曲,角色扮演和满足发泄欲望的模仿带来冲动犯罪,传播的不平等带来对已犯罪青少年再社会化的阻碍。  相似文献   

20.
网络暴力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普遍娱乐方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根据"潜网"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培养分析"理论,本文试图破解网络暴力游戏成功"麻醉"青少年的秘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