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石东 《协商论坛》2011,(9):50-51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国同盟会。留日河南籍学生踊跃参加,次年建立同盟会河南支部,创办《河南》等杂志.宣传鼓吹民族民主革命。与此同时刘纯仁等在省内也建立革命团体。1906年,东京同盟会河南支部派人回开封秘密组建河南同盟会分部,  相似文献   

2.
贺升平     
贺升平贺升平(1884—1973),字瑞宇,许昌县人。1899年中痒生,1901年补为禀生。1905年入河南大学堂,同年留学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时连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革命风潮日盛。日本政府颁布了取缔留学生规则,贺升平随同学辍课回国。次年,日...  相似文献   

3.
陈干,字明侯,1881年生于山东昌邑。1905年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任山东民军统领。民国成立后被孙中山、黄兴任命为第三十九混成旅旅长,1913年晋升陆军中将。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任第三路军第二支队司令,转战徐淮,功勋卓著,惜志未竞而身先殒。1986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为“辛亥革命山东烈士”。值此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为了弘扬这位鲜为人知的辛亥先驱,今年10月11至12日,山东省昌邑市举行了陈干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反响热烈;本期特刊发马洪林教授、王美玲女士撰写的《辛亥先驱陈明侯将军的人格操守》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20世纪初中国革命走向高潮的起点。同盟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即认为“同盟会是以孙中山为中心所组织的革命团体”。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主要是忽略了黄兴的关键作用。同盟会成立前,黄兴的组党活动及其巨大成就,为同盟会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组织基础。同盟会组建过程中,黄兴主动积极协作,才使同盟会在孙中山到达日本后仅一个月就顺利建成。同盟会成立后,内部风潮迭起,还是黄兴作了中流砥柱,竭力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维护内部团结,才得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春秋》2010,(6):F0002-F0002
徐镜心.又名文衡,字子鉴.1873年出生于黄县(今龙口市)黄山馆镇后徐家村。1903年东渡日本学习法律。1905年8月20日与孙中山、黄兴等在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被委任为山东主盟人。  相似文献   

6.
吕复(1879~1955),第一届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生主要从事教育事业。解放前任众议院议员、教育部次长、中国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吕复是河北省涿鹿县人,1903年考中举人。1905年赴日本留学,先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后转入明治大学法科。1908年在日本东京加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编译工作。1911年回国后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13年,袁世凯未经国会通过,私自和五国银行团签定2.5亿元借款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1,(6):80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号渔父,湖南省桃源县人,自小就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少年时代他听闻甲午战争失败、台湾等地割让日本,曾痛哭流涕赋诗:"要当慷慨煮黄海,手挽倭头入汉关",立誓长大"文不借笔,武不借刀"。1904年,宋教仁与黄兴等创立国内最早的革命团体华兴会,任副会长。继  相似文献   

8.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和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南洋华侨在辛亥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兴中会到同盟会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个经营小商店和小农场的华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越年,该会扩大组织于香港,闽侨杨衢云当了首任会长。他在南洋各地的华侨中进行革命宣传,增设革命机构,积极帮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清革命斗争。一九○一年,杨先生不幸被清政府暗杀,至堪惋惜。晚清,华侨分布比较集中的南洋,成了我爱国者的避难地。他们先后在那里建立各种反清组织,如三点会、哥老会、义兴会、洪门会合会、兄弟会、致公会、三万兴、义和会、天地会、同义会,等等。这些组织,名称虽多,宗旨则一,有的仅因地域不同而易其名。一九○三年,留学日本的黄兴回到长沙。次年,黄兴和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酝酿组织了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同年冬,在上海成立了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陶成章、秋瑾、徐锡麟、章太炎等是这个组织的主要成员。一九○五年,黄兴因长沙起义失败,遂经日本转赴南洋倡导革命。一九○七年,陶成章亦南行,遍历南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1,(2):64
黄兴,字克强,原名轸,字廑午,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领袖,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当时人们把他和孙中山并称为"孙黄"。黄兴1874年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青年时入读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黄兴被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他到日  相似文献   

10.
褚辅成事略     
褚辅成事略一川褚辅成(1873──1948),字慧僧,浙江嘉兴人。1904年留学日本,入东京警察分校,后转入政法大学。1905年7月加入同盟会。不久奉派回国进行革命活动,任同盟会浙江支部长,后任嘉兴府商会总理。1909年任浙江省咨议局议员。辛亥革命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并评价了湖南留日学生对辛亥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发行革命书刊,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灌输新思想新知识于国内;组织各种革命团体,特别是黄兴、刘揆一、家教仁等发起成立华兴会,后来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联合组成同盟会,进行反清的革命斗争;广泛发动军队、会党、学界和商界,多次组织和领导反清武装起义,最后发动和参加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刘揆一(1878—1950),祖籍湖南衡山,后迁居湘潭,遂为湘潭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他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见证人,又是这个时期重要的领导者之一。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他曾代替黄兴,担任同盟会执行部庶务职衔、主持东京同盟会本部工作长达四、五年之久,几乎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齐名;民国初年,他又出任过北京政府的工商总长,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作过积极的贡献,毫无疑问,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所处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长期以来,人  相似文献   

13.
荣言 《春秋》2011,(5):4-7
1905年8月,革命先驱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了同盟会,同盟会会员积极酝酿推动,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同盟会成立之初,加入该会的山东人就达140余名,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各省区都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同盟会清廷庸腐无能,国势日衰,列强乘机侵蚀。鸦片战争失败,香港、澳门割借于英、葡;中日战争失败,台湾、朝鲜割借于日本;义和拳战争失败,旅大割借于帝俄。于是,列强借口均惠,凡吾国内各地要埠,莫不有租借地。治外法权丧失。瓜分中国之说,喧动全世界。居留海外有志人士,痛心疾首,奔走号呼,谋推翻清朝统治。会党林立,秘密结社。此为同盟会成立之基本原因。1905年,在日本东京,有孙中山、陆皓东领导之兴中  相似文献   

15.
正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祖籍山东益都,生于云南腾越。清末曾中秀才,后去日本留学,学习军事,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李根源毕业回国后,即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次年升任校长(当时称总办)。云南陆军讲武堂首任校长是高尔登,李根源是  相似文献   

16.
于化卿,名广造,生于1889年,河南宜阳县城关镇人,从小聪明过人,过目能诵,下笔为文。17岁时,入荥阳警务学堂简易科学习。后又入开封梁垣陆军小学,颇受进步报刊及革命风潮的影响,遂日益关心国家大事,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于化卿就在开封秘密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投身革命的过程中与孙中山、宋教仁、黄兴、蔡锷、于右任、  相似文献   

17.
万灿生平     
万灿,字灿之,别号旭之。湖北鄂州葛店人,生于1901年,殁于1973年,享年72岁。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为四国(日、法、德、俄)留学生,精通六国语文。昆仲五人,万灿行三,有二子二女:长子慕达和长女慕玉均在德国,次子慕道在美国留学,次女慕兰有疾。祖为清科举人士,父仲篪公为中国首批公费出国留学生,在日本士官学堂学习时,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兴中会、同盟会,辛亥革命与黄兴先后为总司令,是国民党开国元勋,草创民国共和政体。万灿因革命家教渊源,奠立毕生献身革命之思想意识。万灿幼时,父供职北京军学司司长、军学部编辑局主办,继而任南京陆军…  相似文献   

18.
正"开国之功未敢忘,后人犹自说孙黄"。今年正值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黄兴逝世100周年。说到孙中山与黄兴,有一个日本人的名字是必须要提到的,他就是宫崎寅藏。宫崎寅藏,又称白浪滔天,是孙中山和黄兴的诤友。宫崎寅藏促成孙、黄二人相识,促成他们合作创建同盟会。同时,宫崎倾力支持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事业,至死不渝。宫崎与黄兴的友谊,被毛泽东赞为"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而且两家的友谊一直延续着。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5,(3)
<正>林文英(1873-1914),男,原名林天泽,原籍海南文昌清澜镇世坑村人,1873年出生于泰国。年少就胸怀大志,通经史。中学毕业后自泰国赴东京留学,与孙中山结识,参加中国同盟会。毕业后返泰创办《华暹时报》,宣传革命,参加过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在患难中极力辅助孙中山,多次巧妙掩护孙中山脱险。1909年,遵照孙中山指示返琼成立同盟会海口支会。辛亥革命胜利后,任广东  相似文献   

20.
<正>"二次革命"失败之后,逃亡日本的孙中山把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归罪于掌握军政实力的黄兴(克强)等人的不服从。与此同时,聚集在孙中山身边的陈其美(英士)、戴季陶(天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