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5年前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至今仍让我们心有余悸。而今,海南遭遇的罕见水荒却令人揪心。在这个风调雨顺的地方,干旱似乎是一个遥远而虚幻的词汇,其距离起码有几千公里。而今,从去年至今的海南大旱使得这一地区一年之中基本上没有用过伞,下过的雨屈指可数,干涸的土地在挣扎……干旱,迫使我们在抗旱的同时又一次重视水资源,迫使我们进行更加深刻的反思:节水抗旱,任重道远。节水抗旱 任重道远@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孔垂柱 《创造》2010,(12):40-45
自去年秋季以来至今年6月,云南省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严重干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将抗旱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使抗击百年大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回顾艰难的抗旱历程,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于2010年已蓄水至175米高程。但是,自去年年底以来,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连续少雨,发生干旱,虽然三峡水库持续"放水"支持抗旱,但仍有声音将这次大旱归结为三峡大坝所致……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05,(4):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4月11日在国家防总200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清醒认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灾害,强化责任,完善预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防汛工作首位,把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首位,全面落实防大汛抗大旱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发展抗旱服务组织 为农牧业减灾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建设抗旱服务组织的必要性青海省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气候条件差,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60~380毫米之间,且地域时空分布不均,干旱一直是困扰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建国后四十多年统计资料分析,青海平均9年发生一次大旱,3年一次中旱,小旱年年都有。由干干旱每年  相似文献   

6.
大旱暴露出的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北方的大旱,引起全国上下极度关注.对于"民以食为天"的农业大国,农业主产区的每次灾害,都自然会牵动国人的心. 大旱暴露出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的困局 按道理,干旱,浇水就是了.庄稼与人一样,人渴了,赶紧喝水,庄稼渴了,农民们为什么不给庄稼喂水?我想原因可能有三:其一是先喊一喊,让中央重视,多拨点抗旱款再浇;其二是没水可喂:其三是有水也舍不得喂.  相似文献   

7.
今年汛期中国大部分地区降雨分布相对均匀,降雨量接近常年或偏多,但北方部分地区由于前期受早时间长,干旱程度重,河流来水少,水利工程蓄水不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南方地区春夏季持续性的严重干旱日趋频繁。今冬明春的抗旱形势不容乐观。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差异非常大。2006年,大江大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局部暴雨山洪和台风灾害的威胁很大。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进一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研究建立有效的防汛抗旱责任监督机制。易旱地区特别是北方严重缺水的城市,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城乡…  相似文献   

8.
<正>每次发生大旱,我们常常能够听到、看到"因‘50年一遇’、‘100年一遇’造成了灾害"的说法。这次西南大旱,有人甚至把昆明机场发生裂缝的原因,也推给了干旱,于是背  相似文献   

9.
1998 年 10 月至 2002 年,随州市遭遇“多季连环”的严重干旱,干之久、旱之广、灾之重、害之大历史罕见。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大旱给随州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6 亿多元!综合分析,降雨量少不是旱灾的唯一原因,地表径流量也不是大旱的惟一原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用水、管水方面的薄弱环节,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彭勇 《政策》2004,(1):23-24
1998年10月至2002年,随州市遭遇“多季连环”的严重干旱,干之久、旱之广、灾之重、害之大历史罕见。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大旱给随州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多元!综合分析,降雨量少不是旱灾的唯一原因,地表径流量也不是大旱的惟一原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用水、管水方面的薄弱环节,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感谢政府,在大旱时给我们送来饮用水,让我们渡过难关。”3月8日,岑巩县天马镇天马村群众刘洪余握着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高建华的手激动地说,这是该县600余名人大代表深入农村开展抗旱保民生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南持续的大旱,让人们又一次感受到灾害形势的严峻性。 就在人们紧张地送水、打井、捐助、抗旱的同时,许多人都在思考:面对灾害,我们怎样做,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少受损失。  相似文献   

13.
西南大旱     
乌格 《中国减灾》2011,(1):26-26
2010年的西南大旱虽然过去了,但"人类如何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命题,仍引发人们深入而持续的思考。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干旱灾害有一个时间过程,是个"慢性病"。从2009年7月始的旱灾,时间长、灾情重,波及5省(区)的大片地区,由此形成了震惊全国的"西南大旱"。  相似文献   

14.
鲍臻 《中国减灾》2010,(5):20-20
每次发生大旱,我们常常能够听到、看到“因‘50年一遇’、‘100年一遇’造成了灾害”的说法。这次西南大旱,有人甚至把昆明机场发生裂缝的原因,也推给了干旱,于是背后是否存在豆腐渣工程的深层问题,也都被轻轻掩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南丹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谱写一曲感人的民生之歌。赢得抗大旱保民生的主动权去年8月以来,南丹县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该县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全力以赴抗大旱保人饮保民生。对旱情灾情提前作出研判,迅速作出在全县城区和几个重点乡镇兴修城区应急供水工程的重大决策,赢得了抗旱保民生保春耕的主动权。南丹县这一抗旱亮点,极大鼓舞了灾区群众战胜旱灾的信心,得到了国家防总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农业干旱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蔡守华 《中国减灾》1996,6(3):25-27
论我国农业干旱特点蔡守华(扬州大学水利学院)干旱是我国农业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和其它自然灾害一样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战胜干旱,首先必须认识干旱,才能使我们在防旱抗旱中处于主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研究和总结干旱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干旱的严...  相似文献   

17.
这是发生在旱区里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村庄注重生态保护,在大旱之年生活用水得到保证,创造了抗旱奇迹;一个老人做到未雨绸缪,在大旱来袭时不仅自己从容应对难题,还帮助了更多缺水的群众。  相似文献   

18.
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百湖之市"美誉,本不该缺水。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汉已遭遇10多次干旱之年,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为何"丰水之城"屡遭"大旱之痛"?笔者回顾了武汉农田水利建设的演进历程、基本现状和存在困难,并对加快武汉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西南持续的大旱,让人们又一次感受到灾害形势的严峻性。就在人们紧张地送水、打井、捐助、抗旱的同时,许多人都在思  相似文献   

20.
<正>去冬今春的西南大旱,曾牵动了全国多少人的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辞辛劳亲临西南抗旱第一线指导抗旱;全国无数爱心人士紧急动员,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然而,旱魔的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