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实践证明,推进公安校局合作是实现公安教育与公安实战深度融合、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与公安工作需求精确对接的桥梁,也是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攻克公安工作疑难复杂问题、孵化创新警务理论成果的必要途径。而校局合作的深度决定着校局合作的成效。因此,如何突破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构建"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以解决当前公安  相似文献   

2.
科学构建校局互动平台 强力推进校局互促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真 《公安教育》2014,(2):14-16
<正>一、"校局互动":公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四川警察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坚持培养"具备警务核心能力、适应岗位需求"的应用型警务人才,坚持"公安教育必须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必须依赖公安教育"的教育理念,与公安实战单位积极探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共同构建"校局互动"平台。2009年公安部党委在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全国深化公安工作改革精神和公安部《公安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的陆续出台,全国公安院校正在探讨借助校局合作加强公安应用能力培养,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理念与经验可以带给校局合作有益的启示。一、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实践共同体"强调共享的、相互明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二者之间的校局合作在警务实战中的效用日益显著,校局合作内容已从合作初期的横向课题研究、教师公安实践和调研、公安专业学生实习等方面扩展到警务改革探索、警务技能训练、警务协同作战等警务实践的各个层面。根据我国警务合作机制从无到有,警务合作走向成熟、发挥强大作用,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发展变化情况来看,以区域警务合作为切入点深化校局警务合作既是大势所趋,又是顺势而为。在区域警务合作新环境下,应当通过推进校局警务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进而推动公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公安工作改革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强公安本科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振兴公安本科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安高校应坚持"政治建校,忠诚育警"的办学治校理念;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夯实公安本科的办学根基;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步推进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现代警务人才。  相似文献   

6.
公安院校培养卓越警务人才是新时期深化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和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卓越警务人才定位为基础,深入分析相关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从加强学生的政治素养教育、加强学科建设以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局合作与开放办学、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途径来培养卓越警务人才,输送适应新时期社会治安形势需要的公安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郑群 《公安教育》2011,(7):64-68
<正>2011年4月,公安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建立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联合育人机制,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职业能力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重视职业能力教育和警务技能培养"的要求。这为公安院校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局合作建设,联合公安机关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当前,公安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日益丰富,公安院校内外部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在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公安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过程中,公安院校"校局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及其治理结构改革得到逐步深化,在治理的主体、内容、路径和绩效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这对于立足公安教育实际、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培养公安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群 《公安教育》2020,(3):68-71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简称"四十条")明确提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包括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深化国际合作育人、深化协同育人重点领域改革。(1)这是我国高等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的改革需求,更是新时代社会实践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迫切呼唤。这种协同育人新机制在公安高校体现为"四个合作",即"校局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部近期提出了"一基础四卓越"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便是其中之一。公安人才是法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公安院校纷纷提出了"卓越警务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加速开放办学、加深校局合作、提高实践能力、优化师资结构等途径加快卓越警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公安"校局"("校局"合作中的"校"指公安院校,"局"即公安局,在本文中泛指除公安院校之外的所有公安机关)合作是公安人才培养与民警素质提高、学科专业建设与警务模式革新、科研项目开发与实践成果梳理、  相似文献   

12.
涉外警务人才是公安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的应用型公安高级专门人才。我国公安机关与别国警察机构合作交流的范围和频率不断增加,涉外治安管理和涉外刑事管辖形成了国际化趋势,因而迫切需要既懂公安业务、国际警务合作,又懂外语的综合型高级涉外警务人才。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我国公安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社会形势、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以及社会发展对公安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安院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育人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党委坚持把培养基层公安机关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出发点,以严格规范的警务化管理为具体抓手,探索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浙江警察学院在校局合作基础上,与浙江省公安厅机关17个实战部门开展教学与实战共同体建设,双方以公安实战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实战化公安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双师型"团队建设、教学训练改革、公安理论研究、学科专业建设等为抓手,建立"教、学、练、战一体化"协作机制,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共赢。同年,在校局合作和共同体建设基础上,针对公安职业教育教学师  相似文献   

15.
加强校局合作,促进公安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校局合作存在不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公安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使校局合作变得更为紧迫。应该深刻理解公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改革的现实要求,充分认识校局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动校局合作深入发展,开创公安教育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地方公安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公安基层机关人才需求为导向,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理念上,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这也是警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福建警察学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着重以课程平台、课程模块、课程集群等方式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地方公安本科院校警务实战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根本上解决了地方公安本科院校"育人"和基层公安机关"用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教学团队是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早在2007年1月就已将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我国警务工作要求的合格的应用型公安人才,新时期公安工作对公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具有鲜明的特征:以服务区域(行业)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校局合作与行业深度融合为特色办学模式,以注重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性、多元化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导向的学生警务化管理。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应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专业管理能力,提高课程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设计与教学运行管理的能力,提高教材建设和选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政法院校招录体制改革下的公安法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对公安院校法学教育提出新要求。当前公安法学教育普遍存在实践性教学缺乏、理论教学又不深入的问题,难以满足此新要求,亟待改革。借鉴近年来西方国家所确立的新职业主义理念,公安法学教育改革所致力培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应为新职业人才,其既有专业的公安执法技巧,又具备警务核心技能,能适应公安执法中不断涌现的新需求。为此,可从完善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等进路展开改革。  相似文献   

20.
卓越治安警务人才是能够胜任复杂形势下治安警务工作的高素质警务人才,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警务人才。公安院校培养卓越治安警务人才是适应我国社会治安新形势的现实需求,是深化公安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突破治安警务人才培养现实困境的重要举措。培养卓越治安警务人才应从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培养卓越治安警务人才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根据各种新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化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