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政报》2006,(5):26-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优化自治区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肯定各类人才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贵阳市按照“超常规加强人才培养,超常规引进高层次人才,超常规激发人才活力”的人才强市战略总要求,以建立中组部人才工作联系点为契机,把人力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来规划和开发,坚持对人才“大气、大度、大方”的方针,实施“洗脑”、“健体”、“提神”等工程,把各类人才聚集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来,有...  相似文献   

3.
正宁体发[2019]11号各市、县(区)人才办、体育局(教体局、文体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培养引进高层次体育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已经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2019年1月18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培养引进高层次体育人才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自治区创新驱动战略要求,加强我区体育人才建设,着重缓解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紧缺矛盾,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的通知》(宁党办  相似文献   

4.
以“四大工程”为抓手,为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提供人才支撑。根据金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实施好“新世纪321”人才工程、浙中城市群内核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型国(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工程。选拔培养新世纪“321”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30至5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名以上;大力开展以新知识、新理论、薪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培训。举办四次《金华人才与科技论坛》高研班。实现国外智力项目对接30项以上,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10名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优化自治区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肯定各类人才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评选表彰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正>内政字[2015]183号8月13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近年来,全区专业技术人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强区工程实施,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自治区人民  相似文献   

7.
马艳 《浙江人事》2007,(11):32-32
近年来,临安市大力实施新世纪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极大地激发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全市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才28184人,拥有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列入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6人、杭州市“13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82人。为加快实施人才兴市战略,集聚高层次人才和智力,目前,临安市正全面推进五项工程:  相似文献   

8.
一是以创新型中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为重点,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115人才工程”,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切实加大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万名人才引进、千名高校毕业生储备和百项圈内外智力项目引进“三大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各类人才交流活动,确保全年引进各类人才6000名以上,引进日内外智力项目50个以上。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表彰力度,组织开展杰出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评选奖励活动,提高高层次引进人才经费资(补)助标准。不断优化人才环境,继续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努力帮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就学。  相似文献   

9.
李志江 《前进》2003,(12):26-27
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而在人才群体中,高层次人才更是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面对国内外如火如荼的人才争夺战,作为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的我省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刻不容缓而又必须直面的问题。研究和探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推动我省“人才高地”建设,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需要出发,我们要尽快把建设“人才高地”提到重要位置。一、转变观念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实施人才战略,首先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市人才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及人才发展规划,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实施“869”人才发展计划(创新8项人才工作机制、建设6支人才队伍、实施9大人才工程)为主线,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对标一流的要求,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人事》2006,(10):15-16
一、成效和问题 温州市瓯海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一年多来,全面推进新世纪人才工程,全区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健全人才汇聚机制,推动人才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桐乡市先后由台《桐乡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任务分解》、《桐乡市引进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桐乡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发放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环境,使引才工作实现“四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一是以实施“新世纪人才培养工程”为龙头,加大对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做好省、市“151”、“4321”人才工程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省市特级专家的选拔,并确保有一定数量的非公企业人员入选。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10,(20):14-14
“引博入玉”工程的实施,集聚了一批以博士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到玉林创新创业,形成了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格局。目前,玉林市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2900多人,已有博士73人,柔性引进博士360多人。  相似文献   

15.
王建 《群众》2012,(12):60-61
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日益凸显的资源环境制约,我们要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竞争之本和转型之要,以“践行科学人才观,推进人才国际化”为方向,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同际化人才高地.以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形成了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6.
许颖 《今日浙江》2005,(9):38-39
杭州高新区(滨江)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拓展人才强区新内涵,使该区成为各类人才创业的一方热土。杭州高新区先后荣获国家教育部“珍惜人才奖”、中组部、人事部等国家六部委授予的“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杭州市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杭州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还先后成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重点联系单位、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单位。坚持以理念更新为先导做好“重才”文章人才是科技城建设发展的加速器。该区牢固确立“‘第一资源’推动‘第一要务’”、“人才资本优先积累推动…  相似文献   

17.
一、深入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实施新一轮“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为龙头,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加大“131”人才培养力度,选派10名左右培养人选赴国外大学、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进行中长期培训工作;组织50名左右培养人选赴国外短期培训考察和国内学术休假。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名校名师名专业”战略,继续抓好北大等10余个名校在杭教学基地开设的30余个专业的高层次学历教育,创新杭州市继续教育高研班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8.
《就业与保障》2014,(6):44-45
正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福州市委、市政府实施"闽都人才聚集工程"的重大部署,坚持人才强区战略,逐步完善引才、育才、聚才机制,全力打造开发区高层次人才高地。区委书记林飞在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提出:要实施高质量的人才强区战略,切实符合开发区的"经济"和"技术"名号。目前,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4.37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省"百人计划"专家4名、团队4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端,也是人事工作崭新的起点,如何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到人事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战略目标。根据常德市的现状,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大力实施人才战略。1制定实施“十五”人才发展计划。围绕人才总量增加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相适应,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跨越式发展相适应,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目标,拟定分阶段实施计划并尽快组织实施。2加强高层次急需人才的培养。积极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实…  相似文献   

20.
刘骏 《浙江人事》2007,(8):14-15
宁波市江东区紧紧抓住“城市东扩”和“中心城区发展水平提升”的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通过实施四项举措,着力营造中心城区人才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