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社会"是越南政治革新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公民社会"构想主要包括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进一步扩大言论自由、改革国家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建立社会反腐败体系等内容,"公民社会"建设将对推进越南政治革新向民主化、法治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10,(10):38-38
房亚明在《长春市委党校学》2010年第4期上载文《完政视野下表达权的制度构建》认为,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具有重要的宪法地位和丰富的价值内涵,其法治化水平及实现广度、深度是一个国家民主化水平的试金石。对表达权的保障,有助于公民权利体系的完善、国家权力的规制、政寨与法律的理性化及公民人格的完善。而表达权的内涵,在宪政视野下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达权具有防御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公民权利本位: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民权利本位是社会主义民主最本质的体现,是实现主权在民的平台,是防止权力异化的有效机制.现代民主要以刚性的公民权利存在为前提.即要以公民权利为本位重构法律制度,实现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以规范权力运作为主线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公民权利的制度保障;以正视利益群体的存在为基点提高公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公民权利的组织保障.现代民主还必须使公民拥有威慑、制约公共权力的"积极的权利",包括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选择权、批评权、监督权、罢免权、知情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私权领域日益引起法学界的关注.与公权相对应的私权是法治的重要内容: 充分确认公民私权是法治的前提,充分保障公民私权的实现是法治的基本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充分确认和保障公民私权正是法治的内在要求.考察我国公民的私权现状,绝大多数公民私权得到了基本保障,但尚未得到充分的保障,公权直接侵犯公民权利的事情时有发生,公权间接侵犯公民权利的实例屡见不鲜,公权“正当”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比较普通.我国要进行法治建设以保障公民私权,关键在于健全和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对私权奉行惩罚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1,(11):43-43
林学飞在《学习时报》2011年11月17日载文《法治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认为,法治作为国家的治理模式,其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对国家权力的控制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宪法与公民的权利密切相关,我国宪法规定了广泛的公民权利,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体制的完善程度不但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也象征着法制的完善程度,而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严重滞后,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建立科学的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公民权利保障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公民权利被侵犯而得不到保障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逐年上升,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公民权利意识薄弱、忽视公民个人权利和公民权利保障机制体制的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重构社会稳定观、强化公民权利意识、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和加强公民权利保障的体制机制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群众路线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资源。新时期,我国社会不公正感的显性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问题的复杂化、权—责—利关系的明晰化为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群众路线与时俱进,逐步实现公民参与的常态化、社会力量的协同化、公众权益保障的法治化和公共权力监督的社会化,在落实公民权利、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参与性治理、加强协商与对话的实践中,促进群众路线与时俱进与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9.
邵自红 《人民政坛》2012,(10):10-11
宪法与权利之间紧密联系。宪法以保障公民权利为主要追求目标,多数宪法均以“权利和自由”为名单独设章或节,保障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权利又必须借助宪法才能获得保障。要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就需要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0.
王佳宁 《前沿》2006,(1):84-86
宪法所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实施而得以保障;但当权利没有被法律具体化,或当法律与宪法相抵触而侵犯了公民权利时,公民理应获得宪法救济.这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公民在自己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救济?本文从我国现实案例入手分析我国宪法救济制度,为发展和完善我国公民权利的宪法制度提出一些学术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族冲突是以民族认同为基础的群体对抗现象。在法律理论上,民族冲突的实质是民族认同与族内忠诚在挑战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在法律权利上,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受制于公民权利的平等保障水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间的冲突反映了权利平等保障制度存在缺陷。在法律事实上,完善保障公民平等权利的法律机制,避免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协调公民权利之间的矛盾,在认同和谐的基础上强化国家认同,是现代民族冲突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上访是宪法上规定的一项公民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项权利却不时被地方政府予以限制。上访权作为一项国家不得限制或克减的公民权利,立法机关只能通过立法对公民上访权利具体化,给予公民这项权利一个制度上的保障,但不得对这项权利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3.
公民权利意识培育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月平 《前沿》2008,(9):3-6
公民权利意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源泉,培育完善公民权利意识,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公民权利意识尚不够成熟,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不够显著。需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加强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而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葛峰  金博 《人民论坛》2014,(12):109-111
网络时代的公民都依法享有网络政治参与权。要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就需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法治化,以实现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利的规范与保障。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保障公民网络参政权原则、网络言论自由原则、依法参与原则、禁止传播有害信息原则、适度管制原则,这些原则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救济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以化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成为我国公民主要的栖居地,在城市诗意地栖居需要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治理法治化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实现城市治理法治化首要的是实现城管执法权法治化,城管执法权法治化要求以法治为路径实现城管执法权的明晰化和合理化。城管执法权的明晰化和合理化是保证城管执法权合法有效运行的基础。城管执法权的法治化有利于城管职能的实现和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城管执法权的明晰化主要通过城管权力与公民权利边界的厘定,及城管权力与其它政府机关权力边界的界定和城管执法部门内部权限范围的勘定来实现;城管执法权的合理化主要通过城管执法权的社会化改造和司法化改造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人民警察执法视野中的公民权利及其保障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婧 《公安教育》2005,(3):38-40
一公民权利是国家宪法和法律确认、赋予,并加以保护、支持和鼓励的各种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一种安全、自由和物质好处的权能和利益;随着法治社会的迅速发展,公民权利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4年3月,按照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13条修改宪法建议,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与会的2890名代表经过认真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更是从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保障了公民权利。主要是公民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一)经济权利尊重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首先是加大私有财产保护力度。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公民都依法享有网络政治参与权。要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就需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法治化,以实现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利的规范与保障。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保障公民网络参政权原则、网络言论自由原则、依法参与原则、禁止传播有害信息原则、适度管制原则,这些原则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救济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18.
朱今 《人民论坛》2014,(1):223-225
公民参与权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但是从我国当前的状况来看,公民参与权还有待加强.文章以政府合法性为切入点,论述当前公民参与权的概念,通过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权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提出实现公民参与权的路径主要体现在制度保障、限制公共权力和扩大公民权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权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但是从我国当前的状况来看,公民参与权还有待加强。文章以政府合法性为切入点,论述当前公民参与权的概念,通过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权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提出实现公民参与权的路径主要体现在制度保障、限制公共权力和扩大公民权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民法视野下的警察权力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权力的行使应在民法框架内,则会避免侵权。要划清警察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界限,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警察的权力设立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二者应有其应有的平衡。警察光靠学习公法不够,要接受系统的民法学习,公民的所有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在民法中作了详尽的规定,因为警察权力的终极目标就是保障公民的权利,要牢牢树立权利本位思想,要以公民权利为起点、为核心、为主导,尊重和保障人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警察权力和公民权利具有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