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闫旭 《台声》2023,(2):60-61
<正>“乡村振兴,两岸共创。”台湾建筑师蔡幸爵的“小蕉生活日记”中写着这样一句话。小蕉村,已先后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生态文化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在这其中,台湾团队的身影,没有缺席。台青投入乡村振兴小蕉,是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列西街道的一个村落,镜湖、水杉、旱溪、古厝村居,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2.
5月上旬,我随南京市“现代农业与乡村建设专题研修班”村支书学员赴台学习考察,感受颇深。在学习和考察中,通过与台湾“农业人’的接触、交谈,对台湾现代农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问必答 这次台湾研修学习,很注重于务实性,既有台湾高校中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又有台湾农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3.
谢聪璇 《台声》2009,(12):33-34
10月的广州,秋意正浓,正是广州乡村旅游观光的旺季。广州增城、从化的田间地头,迎来了一群来自台湾的客人。他们是给广州的乡村旅游传经送宝来了。  相似文献   

4.
台湾美容产业由于开放得早,美容经验丰富。在台湾,不仅城市人追求美丽,连乡村的年轻人都打扮人时,对于美容知识的了解也是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5.
正"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兴则国家兴。7月12日至16日,在两岸各界人士的共同支持下,第二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成功举办。论坛以"艺术让两岸乡村更美好"为主题,由《两岸关系》杂志社、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组织委员会主办,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台湾中华青年企业家协会、台湾中华两岸农业交流发展协会、台湾青年创业育成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6.
林娟 《两岸关系》2013,(9):62-63
自2008年以来,台湾持续不断地推动生活美学运动。生活荚学往往与文化创意相得益彰,将创意融人生活,存生活美学中撷取商机,或许是台湾民众最有价值的生活智慧。这种生活美学不仅充盈了都市,也感染了乡村。  相似文献   

7.
王建雄 《台声》2023,(2):86-87
<正>深秋的三秦大地,层林尽染,天高云淡。“古老与辉煌——走进黄土地”两岸媒体记者行活动不久前在陕北圆满落幕。由来自台湾中时新闻网、《台湾导报》、《台湾好报》、台湾产经新闻网等海峡两岸的8位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历时5天,深入陕北榆林,走进文化馆、博物馆、乡村、园区、企业,体验感受这片黄土地的古老与辉煌,见证了三秦大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足迹。  相似文献   

8.
潇洒指挥台──记台湾女指挥家张培豫晓炜10年前,作为台湾乡村小学教师的张培豫,大概想不到能指挥欧美和祖国大陆一流的交响乐团。但是,对音乐的强烈向往和对艺术的炽热情怀,使她毅然离开台湾,只身闯到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不诸德文的她,经过一年苦熬,竟考取了维...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建议将台湾乡村工匠纳入国家培育体系,积极鼓励台湾不同地区制定符合乡村工匠培育特点的条件和程序,促进两岸工匠体制机制融合。同时,构建两岸乡村工匠交流协作机制,包括定期举办特定工艺主题的两岸乡村工匠论坛,推动交流;设置两岸乡村工匠互换计划,促进培育和创新;推动两岸乡村工匠行业协会合作,设立两岸模范工匠奖章等。此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工匠人才、特许经营、税务费用等方面推出乡村工匠惠台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6日至18日,首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三届养老产业文化发展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举行。本届论坛以"两岸一家亲,乡村共振兴"为主题,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农业农村部对台湾农业事务办公室指导《,两岸关系》杂志社、宁波市农办、宁波市台办、中共宁海县委、宁海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台湾中华青年企业家协会、台湾中华两岸农业交流发展协会、台  相似文献   

11.
2010年、2011年,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先后率团赴台参访,并签订川台农业合作框架协议、四川一台湾乡村结对合作协议,构建了川台农业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为了深化川台农业合作,2012年6月2113至2713,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率四川省农业交流团一行12人赴台湾参访。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里,为了寻访被湮灭的历史,蓝博洲几乎走遍了台湾的城镇、乡村,还去了大陆很多地方,也到过香港、日本,去采集幸存者的历史证言。不久前,他带着记者来到苗栗乡下,踏访白色恐怖时代“红色”台湾青年的斗争行迹。深山之中,“十分岽古道”上一个建于1923年的老茶亭,是当年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相似文献   

13.
萧全 《台声》2006,(3):72-73
台湾自从明末清初福建、广东人民大规模移居开垦,才逐步被开发。日本殖民者虽然挖空心思实行民族同化,但遭到台湾同胞的顽强抵制。国民党迁台又有大批大陆人员来到台湾,所以台湾汉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一般保持着闽、粤地区的特征。衣食住行衣饰。以往乡村男女多穿汉服。中年以上的妇女喜着长衫,或短衣短裤;老年人喜着青黑色衣衫或香云纱;日本统治时期西装革履开始流传到乡村,几十年来已相当普及。城市妇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装。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装或港衫西裤。乡村男女则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风日。饮食。台湾…  相似文献   

14.
台湾乡创     
《台声》2016,(11)
正"台湾农村遇到的问题跟大陆相差无几,比如产销制度不完善,农村人口外移、老化,土地污染与农法失传等等。乡村如何复兴?"日前,在厦门举办的第二届SMART乡创"创意点亮美丽乡村峰会"上,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开门见山,"创意要点亮乡村,不只是创客进驻,或者老房子做民宿,最重要的是要办有意义、心灵体验性的活动,把人带进去"。那么,怎么引入人流?李永萍表示,台湾的办法首先就是由当地相关  相似文献   

15.
花莲:乡村之路日农“能到你们这里的农村看看吗?”出了花莲机场,笔者就向陪同的柯先生询问。这是台湾的东岸,高楼大厦不多,但绿色葱郁,近有水田、果园,远处还有皑皑雪峰。来台前曾听说,台湾与大陆正相反,西部经济比东部发达。花莲所在的东岸多高山,交通不便,经...  相似文献   

16.
看到名片夹里那一张张熟悉的名片:昆明大学郑耕耘、中科院地理所陈田、亚洲大学(台湾)郑健雄、嘉义大学(台湾)林士彦……我7月下旬赴云南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乡村旅  相似文献   

17.
清代早期台湾中部北部平地的乡村经济和业户经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清代台湾移垦社会的重建工作是台湾史研究的一个热门。特别是乾隆中期以前中,北部平地的移垦史,更因集中了汉番关系,大小租制分类械斗。农民起义等清代台湾史上的重大课题而引人注目。但是,这个时期的乡村社会往往被重建成以“垦首制”开发模式为中心的移垦社会。笔者认为这种重建是错误的,并将对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产生误导,因此必须予以纠正。由于乡村经济是乡村社会的核心,因此笔者的重建工作将从乡村经济开始。在开始清代台湾中,北部平地乡村经济的重建工作以前,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垦首制”开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宁波市台办要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闯新路、走在前,围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共同富裕、改善民生福祉,学习借鉴台湾乡村建设经验,以“两个先行”为目标,以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为抓手,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进一步扩大深化对台交流合作,奋力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动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勇挑重担、争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这首诗里深深地吐慕着拳拳的游子之心,引起两岸同胞强烈共鸣。乡愁里,蕴含着台湾同胞对亲人同胞的思念、对回归故土的渴望、对两岸统一的期盼。也正是这股乡愁的力量,召唤着一批又一批台湾青年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积极投身到大陆相关省区、特别是福建省热火朝天的乡建乡创事业中;他们是乡村建筑设计师、乡村营造师、村庄规划师、文创设计师、生态“新农人”……他们正努力以自己的兴趣发挥热情和专业与专长,  相似文献   

20.
彭京玉  王雪娇 《台声》2001,(9):44-45
“一位农夫赤着脚扛着犁锄,与他的黄牛伙伴下田,拉着牛的绳索,长度占了画面的二分之一,成为视觉重心;一个年纪约两岁的小男孩,手提青蛙,像将军领兵似地带着一群鸭子漫步,你几乎可以听见鸭子的呱呱叫声。” 这不是小说,更不是电影,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照片。 2001年6月26日至7月1日,“台湾乡土风情猎影”——谢震隆摄影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台湾摄影家在北京举办的第一个影展,117幅参展照片均为上世纪60年代台湾乡村和台湾兰屿岛高山族雅美族群的真实生活写照。通过影展,人们不仅了解了台湾,更了解了他——谢震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