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萍 《中国减灾》2013,(1):20-23
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山西省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防灾减灾工作在各层次、各领域实现有效推进,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近日,本刊记者就山西省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等方面的问题专访了山西省民政厅副厅长许富昌。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  相似文献   

3.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  相似文献   

4.
王斌 《中国减灾》2013,(4):63-6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一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有备才能无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仅2008年就遭遇了雪灾、地震、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江苏省南京市依据民政部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立足自身特点,以社区为基本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突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和社区单位,在应对灾害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区减灾是现阶段各国发展防灾减灾的重要战略。只有将社区减灾工作做好,发展全民防灾减灾才有了基础。 从被动到主动 “2011年5月10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地区突然发生5.2级地震,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迅速协助居民撤离。”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南平市近年来紧紧围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从2008年开始,在所辖10个县(市、区)的23个社区开展创建活动。截至目前,13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有力提升了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各地都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  相似文献   

8.
防灾减灾的基础在社区。只有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整体灾害的损失才能有效降低。“5·12”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在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娜 《中国减灾》2011,(6):22-23
"3·11"日本9.0级地震发生后,日本民众在猝不及防、接二连三的惨烈灾难面前,表现出的镇定有序以及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令人感叹。尽管国情各异,然而,日本地震的点点滴滴还是会引发我们对自身的考量和借鉴他国防灾减灾经验的思考。以邻为师,师夷长技,是一份对同胞生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林心俏 《中国减灾》2013,(12):53-53
近几年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力推的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活动,正在通过示范效应,逐步增强公众的减灾意识,提高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目前,各地积极推进防灾减灾工作,防灾减灾工作标准、模式和预案的细化、完善以及操作性得到很大提升。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防灾减灾局势,当前基层和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依然不少,许多地方防灾减灾工作还比较被动,只有将增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上升为一种社区和全体居民的自觉行动,才能与政府形成合力,实现防灾减灾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3,(2):62-62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火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湖北省政府同意,6月下旬,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鄂政办发〔2012〕43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湖北省政府出台的第一个以综合防灾减灾为对象编制的省级专项规划,是《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细化,是“十二五”期间湖北省防灾减灾工作发展的蓝图,是湖北省政府指导防灾减灾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优先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防灾减灾领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郑东 《中国减灾》2012,(9):46-47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湖北省政府同意,6月下旬,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鄂政办发〔2012〕43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湖北省政府出台的第一个以综合防灾减灾为对象编制的省级专项规划,是《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细化,是“十二五”期间湖北省防灾减灾工作发展的蓝图,是湖北省政府指导防灾减灾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优先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防灾减灾领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遭受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具有灾种齐全、频次高、强度大、连发性与群发性强和影响面广等特点,防灾减灾任务极为艰巨,任重道远。科技部一直十分重视防灾减灾科技工作,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加以推进。总体规划重点推进五年来,科技部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针对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及其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选择洪涝、气象、地震、海洋、农业、地质、火灾、火山等主要灾害作为研究重点,从基础性公益性科技工作、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科学工程等方面增加了科…  相似文献   

15.
瞿方业 《中国减灾》2013,(6X):40-41
<正>芦山地震发生后,各种关于地震应急避险的知识在网上流传,有建议躲在床和桌子下的;有建议躲在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小房间、卫生间、厨房、内墙墙角的;有建议躲在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沙发旁边、床边……各种建议自相矛盾、莫衷一是。经过五年前汶川地震的考验,很多人对地震的认识比从前有了很大进步,国家层面防灾减灾预防体系的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但许多经验并没有得到系统化的总结和普及,学校等教育机构虽然也搞一些防灾减灾演练,但与防灾减灾工作做得好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多数国民的防灾减灾技能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虽距今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我一直在期盼着公众,尤其是专家学者和媒介对如何防灾减灾能有独到的见解。 面对今天的灾难频发,我期冀和指望能度过有别样感受的“防灾减灾日”,但“泡汤”了。满目皆是四川地震灾区大干快上加快建设的报道。恢复家园,加快建设,当然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防灾减灾日”的唯一内容。  相似文献   

17.
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居民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方法。在这方面,我国有“曲突徒薪”的典故,日本有“稻丛之火”的故事,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又有英国小女孩蒂莉挽救海滩上100多人生命的事例……这都说明了解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带着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带着广大群众渴望提高防灾减灾技能的真诚期盼,2013年5月12日,吉林省通化市在新华广场隆重举行了第五个“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活动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集中展示了近年来通化市防灾减灾工作成果,普及了防灾减灾文化知识,增强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力推动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徐娜 《中国减灾》2013,(12):8-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风险不断加剧,减灾救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中国减灾》2012,(6):8-1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月10日,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