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让我们同行     
残疾人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自有人类起,就有了残疾人问题;说它崭新,是因为残疾人问题已从民政社会学中分离出来,演变和派生为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门类的边缘社会科学—一残疾人社会学。按照优胜劣汰的一般规律,残疾人似乎早应被自然淘汰了。然而优胜劣汰规律不适用于残疾人问题,因为健全人不都属于“优”,而残疾人也不都属于“劣”。人类社会发展史,也从来不以人的身体是否健全或残疾为标准,去评价成败和推断英雄。司马迁并没有因惨遭宫刑的耻辱而消沉,他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写出了恢宏的巨著《史记》,…  相似文献   

2.
瘦高个儿,不苟言笑;不苟言笑,并非出于老板的矜持或立威的需耍,只是“技术男”的讷于言……这是身家过亿的徐裕给人的最初印象。作为江西省百强企业、上饶市十强企业的老板,徐裕被提起时经常会使用到的标签“残疾人企业家”中的“残疾人”印记也已相当淡化,所以记者面前的,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涌现出利用人体某些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身份证”,这种身份证既准确可靠,又不会被人窃用。生物身份证所选择的人体特征,必须是人体内因人而异的,并且又是终生不变的特征。目前,经常选用的人体特征是指纹身份证、掌纹、视网膜和语音等。掌纹身份证。最常用的生物身份证是指纹身份证,其次,就是掌纹身份证了。目前。有一种掌纹鉴别器,很受人们的青睐。当你的手放到鉴别器上的时候,一个氙闪光灯发出闪光,鉴别器上的摄影机就自动摄取你手心上的大约6平方厘米大小的线网和皱纹图像,然后通过微机处理来…  相似文献   

4.
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利用人类自身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定的一种技术,如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技术等。世界上两个人指纹相同的概率极小,而两个人的长相一模一样的情况也几乎没有,因此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标识。 面部识别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生物识别技术,它通常是隐藏起来的,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被动地”进行操作,即人们  相似文献   

5.
陈建华 《求索》2011,(10):243-245
残疾人问题历来是政府及社会必须面对并设法解决的社会难题。近代以降,在慈善事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背景下,中国残疾人事业也开始了由单纯的以收养为特征的传统残疾人救助向以养教并重为特征的现代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转变。民国时期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由于各方日益重视,残疾人事业呈现出大量现代性特征;但也还保留了不少传统性色彩,这都显示出这时的残疾人事业仍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李徐周 《青年论坛》2004,(1):141-143
生物特征识别是一种根据人体自身所固有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来识别身份的技术 ,即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 ,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 (如手形、指纹、面部特征、虹膜、视网膜等 )和行为特征 (如笔迹、声音、步态等 )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五讲”:讲人道,讲人权,讲人性,讲人品,讲人缘;“四美”:急残疾人之所急,为残疾人提供最需要的服务;想残疾人之所想,为残疾人提供最渴望的服务;帮残疾人之所需,为残疾人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解残疾人之所难,为残疾人提供最真诚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生物钥匙“——打开现代社会的“门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高效可靠的身份识别系统。传统的个人身份鉴别手段如口令、密码、身份证甚至磁卡、 IC卡等识别卡方式,因其与身份人的可分离、可假冒、可伪造、可盗用、可破译,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安全防范的需要。由于指纹等的不可复制性,利用指纹等人类自身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定的生物识别技术,也许才是最可靠的鉴别手段。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近来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技术和应用上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身份的数字化和隐性化,如何准确鉴定身份,保证信息安全呢 ?信用卡号…  相似文献   

9.
金硕仁 《中国人大》2012,(19):32-32
残疾人事业是我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已有长足发展,但目前我国残疾人工作尚存许多困难和问题。我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实践中感到,残疾人仍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困群体;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差距也不小;许多残疾人合法权益得不到落实;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有差距。  相似文献   

10.
走近梦想     
2006年8月份我开始从事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对于残疾人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由于自身就是一个残疾人,我更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特征和需求,他们非常渴望能够融人到社会的大家庭中去,但限于身体条件或心理障碍,往往这个愿望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