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华侨大约在19世纪末开始移居阿根廷。由于阿根廷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吸收欧洲移民,华侨出国到阿根廷一直受限,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华侨人数十分稀少,在居住地的经营范围狭窄。到20世纪70年代后,来自中国台湾等地的移民日益增多。特别是八九十年代后,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移民人数猛增。由于中国内地新移民的到来,阿根廷的华人数量和经济规模都得到迅速发展,从原来的微不足道,变为居住国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以福建籍为代表的阿根廷中国新移民,迅速抓住阿根廷经济升级转型的机遇,尤其是抓住超市业兴起的契机,建立起自己商业上的半壁江山。那些从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地来到阿根廷的华人投资者,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卓越成果。21世纪后,在当地经济形势艰难发展的形势下,阿根廷华人经济的成绩单仍然亮丽。华商活跃在商业经济各个领域,经营行业广泛,对阿根廷经济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人移民澳大利亚的数量迅速增长。导致菲律宾人大量移民澳大利亚的因素可以从菲律宾国内因素、澳大利亚方面因素和经济全球化因素三个方面分析。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人移民澳大利亚的原因,对于研究华人和亚洲新移民移居澳大利亚的原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内地对澳移民历史较悠久,并从20世纪90年代起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对澳移民潮。近十余年,中国内地对澳移民人口数量尤其巨大,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移民人口结构也出现了重大变化,如移民人口中技术移民比例下滑、商业投资移民比例越来越高、归化入籍人口比例越来越低等,这给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中国内地移民人口大幅增长奠定了澳华社区未来发展的人口基础,令中国内地移民成为其主要群体和华人族群形象代表,亦进一步加强了华人社区与中国内地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另一方面,较短时期内中国内地移民人口大幅增加及移民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也引发了澳主流社会对华人族群的疑忌心理,质疑其对澳大利亚的政治忠诚,令华人社区发展陷入了某种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4.
2007年至2013年,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陆克文和吉拉德先后上台执政。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原有的移民政策已经无法适应澳大利亚现实发展的需要。两届政府根据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对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进行行之有效的调整,对技术移民、商业移民和短期类移民都作了全面而深入地改革,同时对人道主义移民政策也做了相应修改。这一系列改革对澳大利亚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华人新移民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澳洲华人社会特征发生了相应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5.
汤锋旺 《理论月刊》2013,(2):92-96,131
随着华人移民不断迁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华人社会与当地民族的社会经济交往不断扩大。然而白澳政策的确立使得华人与当地民族的融合进程受阻,华人与当地民族在各方面产生碰撞与冲突,冲突与融合并存成为此时澳大利亚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同时,这种民族交往当中冲突与融合并存的历史经验成为了澳洲华人整合华人社会以适应澳洲主流社会的资源,被动调适抑或主动融合则皆是澳洲华人社会融入本地社会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后通过了严格的以种族歧视为核心的《移民限制条例》,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史从早期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20世纪前半期)。中国移民经济生活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许多新的特点:一是进出境人数比出现负增长;二是在澳居住地区向城市集中;三是出现了新的行业和华人企业家。本文以较翔实的中英文资料和数据论述了20世纪前半期澳大利亚华人的经济生活变化的基本特点与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现在有56万华人,其中一半在悉尼。 新移民的生活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物产丰富,风光优美,但是工业和制造业并不发达,市场也不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下子涌进大量的以读书为名实际是来"扒分"的人,工作十分难找。  相似文献   

8.
冷战时期,华人移民与国家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威胁论与华人威胁论互为牵扯,困扰着华人与中国及其住在国的国家关系。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以及海外大陆新移民人数的逐渐增多,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焦虑和对大陆新移民的担忧也在逐浪上升,表现在大陆新移民与中国—澳大利亚关系方面的,则是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人士和媒体舆论有关中国和大陆新移民关系的不恰当联想。那么,在当前国际背景中,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大陆新移民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如何理性辩证地评价大陆新移民之于住在国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因素,需要厘清移民与住在国国家安全的真实涵义,即所谓的"国家安全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抑或虚拟想象的?本文以中国大陆新移民为研究对象,分析澳大利亚政界和媒体担忧的所谓"中国威胁"以及由此衍生的"华人威胁"是否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批越南移民移居澳大利亚,并逐步成为澳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总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及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其社会融入问题愈加受到各界关注。相关资料显示,澳大利亚越南移民在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维度的融入现状展现出了其独有的特点,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在政治及文化维度中,这些问题表现得较为明显。造成这一融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越南传统文化、移民综合状况、澳洲相关政策以及当地社会接纳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说的华人新移民,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局势的变化,在欧洲、美洲和澳洲等地区出现的新的华人移民群体。他们人数众多,分布面广,不论是对所在国还是对当地的华侨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些与战前华人移民有很大不同的移民群体,他们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正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许多学者的兴趣和重视。本文拟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对这些华人新移民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回顾了澳大利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及近来迅速发展的状况。接着,分析了呈现此种状况的原因:(1)澳大利亚政府政策的支持;(2)华人移民及其它亚裔移民的增加;(3)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最后,还分析了制约华文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但同时也对其前景表示乐观。  相似文献   

12.
明清虽然实行海禁政策,但是中国沿海商民仍然下海经商。通过对明史、东南亚华侨史研究发现,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在马尼拉发展转口贸易,急需中国瓷器、丝绸,因此对华人采取友好招徕的态度。明朝灭亡的前二十年,政府无暇顾及沿海商民的出海活动,闽南人迎来了移民菲律宾发展商业的黄金期。随着菲律宾华人的增加,以闽南人为主体的华人社会形成,闽南商文化成为当地华人圈中的主流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鼓励华人从事商业活动。康熙二十三年,闽海关设立后,闽南人赴菲贸易再度活跃。16到19世纪,是菲律宾华商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13.
这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华人新移民在温哥华的定居和适应经历。调查结果显示:非经济原因如环境、教育和公民身份是华人移民加拿大的主要动机;就业和语言是华人新移民融入温哥华当地经济社会的最大障碍;由于他们在中国获得的大学文凭和工作经历在加拿大不被承认,他们在加拿大的经济成就不佳,这些阻碍了他们融入当地社会,增加了他们对加拿大生活的不满。根据三角移民模型理论的逻辑,这种不满将导致华人新移民离开温哥华。  相似文献   

14.
自19世纪华人下南洋达到高峰后,一部分华人选择留在马来(西)亚世代繁衍扎根,构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华人社会与文化.华人迁移到马来亚之初,也把中华的传统文化移植到当地.除了华人移民,来自印度南部的印裔移民也迁移到马来亚,同样将他们的文化移植当地.华人迁移到马来亚后,必须面对当地原来的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并在各种因素如历史背景、政治立场、经济利益等的影响下,与各种不同的文化产生冲突与矛盾.经过长时间生活在多元族群和多元文化的社会之中,马来亚华人在文化认同上也会受到主流文化——马来文化的影响.华人一方面维护自身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吸收外来文化,以适应居住国的风土与文化.这样的文化融合与调适,在马来亚于1957年独立前后更成为华人社会的重要议题.马来亚华人的国家认同、文化身份和语言教育等,都决定了当时马来亚华人的未来.作为20世纪50年代活跃于马来亚文坛的马华作家,鲁白野以跨文化、跨族群和跨语言的文化书写,对马来亚当时的多元文化作出相应的思考与回应,继而对自身的华人文化观作出调适与转化,充分展现了他及当时马来亚华裔文人在文化认同上的开放性、包容性和融合性.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元月3日至31日,笔者应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和朱拉隆功大学的邀请去讲学,主要是讲我国壮侗语族八个民族与泰国泰族的渊源关系及文化。此外,前者还出了一个题目要我讲讲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认同感。行前我做了准备,写好了讲稿。在泰国一个月时间,主要是住在玛哈沙拉堪市和曼谷市,各住二周,也抽空到其它府走走,遇到了不少泰籍华人,其中有老朋友,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回来以后,回忆这段时间的经历,写了这篇中国人与泰国华人认同感的文章。笔者此次访问泰国接触的人几乎都是知识分子,跟他们交往多了,成了朋友,他们会告诉我,他们有华人血统,他的祖上第几代人,要么是父方,要么是母方,甚至父系和母系双方都是中国人。在笔者接触的知识分子中,百分之六七十是这种状况,与我1986年和1993年访问泰国时接触的知识分子情况相似。原来现在泰国的华人约有600万,其中华侨约21万多人,其余是已加入泰籍的华人。早在宋末元初,也就是12世纪下半叶,开始有成批的华人移民到泰国,由于这些华人移民吃苦勤奋,很受泰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早期到泰国的移民都是单身汉,到泰国后娶当地女子为妻,天长日久也就本土化了,融入泰人社会。七八百年的时间,也有三四十代人了,要从他们身上...  相似文献   

16.
在加拿大的华人移民数量庞大,情况也很复杂。老一代移民、中生代移民和新生代移民间(一般而言,可以把2008年以前,以技术移民为主体的一代,称作"中生代大陆移民";2008年以后,以"投资移民"为主体的一代,称为"新生代大陆移民"),存在类似国内不同年龄段的"代沟",而经济类移民和技术移民的差异也相当大。不同类型的中国移民,交际圈不同,生活方式各异,对当地社会、对故国,特别是对新生活的融入也不尽相同。本文就作为对华人移民国外生活观察的一个侧面吧。  相似文献   

17.
新移民的特点及工作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州统战》2003,(12):28-29
“新移民”主要是相对于老一辈华侨华人而言,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由中国大陆移居国外并取得长期居住权和加入当地国籍的华侨华人。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市通过婚姻、亲友团聚、继承遗产、留学和投资经商等多种合法途径,移居他国的新移民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有3600多人,加上眷属有2万多人。其中留学者有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北美、澳大利亚、欧洲和东南亚;经商的有2000多人。做好新移民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做好新移民工作的重要性。新移民经过多年奋斗,大多在居住国安居乐业,不少人在政界或经…  相似文献   

18.
缅甸佤邦特区是掸邦高原东北部一处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与中国云南省临沧、普洱两市接壤,是缅北主要华人聚居区之一。1989年后佤邦特区进入和平建设的新时期,越来越多华人新移民进入当地,他们有的投资开矿,有的经营各类公司,有的受雇为技术工人等,在云南、福建、广东三省之外,很多人也来自四川、湖南、江西、安徽等中国内陆省份,他们大多无意在当地永久居留,并且对这一地区以外的"缅甸"兴趣不大,当地政府民众对他们总体上持欢迎态度。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澳大利亚的移民人数逐年增加,移民种类多元化。受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澳大利亚经济转型的需要以及人才的国际争夺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对技术移民政策进行不断调整,以便吸引更多的外国技术工人来澳大利亚工作和生活。澳大利亚的中国新移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的主要来源国,中国留学生不仅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留学群体,而且在中国移民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20.
吴元 《八桂侨刊》2010,(4):18-21
二战后,加拿大移民政策的转变,使华人移民增多,华人妇女移民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由最初的以家庭移民为主转以独立移民,其在加拿大的职业也逐渐扩展至各行各业,而促使妇女移民的原因主要有政策、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