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防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根本措施。浙江省是我国人口、工业和城市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核心地区之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却日益下降。因此,浙江省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以生态村、镇为中心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把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超越的载体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根本意义上说,改善生态环境也是改善我们的软环境。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如何把浙江的自然空间营造出最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使我们的生存质量、投资环境得以更大幅度的提升,是一件意义深远、刻不容缓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防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根本措施。浙江省是我国人口、工业和城市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核心地区之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却日益下降。因此,浙江省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以生态村、镇为中心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把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超越的载体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根本意义上说,改善生态环境也是改善我们的软环境。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如何把浙江的自然空间营造出最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使我们的生存质量、投资环境得以更大幅度的提升,是一件意义深远、刻不容缓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防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根本措施。浙江省是我国人口、工业和城市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核心地区之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却日益下降。因此,浙江省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以生态村、镇为中心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把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超越的载体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根本意义上说,改善生态环境也是改善我们的软环境。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如何把浙江的自然空间营造出最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使我们的生存质量、投资环境得以更大幅度的提升,是一件意义深远、刻不容缓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防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根本措施。浙江省是我国人口、工业和城市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核心地区之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却日益下降。因此,浙江省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以生态村、镇为中心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把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超越的载体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根本意义上说,改善生态环境也是改善我们的软环境。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如何把浙江的自然空间营造出最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使我们的生存质量、投资环境得以更大幅度的提升,是一件意义深远、刻不容缓的大事。  相似文献   

5.
苏丽娅 《前沿》2003,(9):67-70
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面向新世纪的战略决策 ,这给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江泽民指出 :“改善生态环境 ,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做起 ,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在西部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会落空 ,而且我们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也将受到严重威协”。朱基也指出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这…  相似文献   

6.
岩溶景观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精品,在我国已开发的旅游景区中,以岩溶为主的景区占有重要位置。由于岩溶资源分布广,可开发的潜力巨大,它还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岩溶景观分布地区多是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开发岩溶资源,是使这些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现代旅游景区的建设。都把保护生态环境工作放到优先地位,因此开发岩溶景观还会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岩溶景观资源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应给予特别关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我国岩溶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使海岸带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海岸带生态环境是当前学术界、管理部门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海岸带地区长期“无序、无度、无偿”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海岸带生态环境公共物品性导致的使用甚至破坏成本低。因此,建立海岸带生态补偿机制以调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利益关系,促进海岸带地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然、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缺陷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扩大,影响了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存发展安全,也对长江、珠江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的补偿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应开征生态税,实行生态转移支付,以改善西南喀斯特地区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刍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 《湖湘论坛》2003,16(5):64-65
进行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必须遵循的原则。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是指由空气、动物、植物、水资源、土地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统一体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文化生态是由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信仰崇拜等文化因素构成的统一体 ,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机组合 ,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 ,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目前的民族地区开发来说 ,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0.
郑谦 《人大研究》2000,(8):26-29
持续不断肆虐北方的沙尘暴提醒人们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 ,也许到几十年、几百年后人们会看得更清楚…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西部生态环境 ,是一项大范围造福子孙后代 ,造福人类的事业。(一 )生态环境恶劣 ,水土流失严重 ,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导致东西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 ,也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严重威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是由于大面积的毁林毁草开荒种田 ,致使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土层和养分年复一年大量流失 ,土地日益瘠薄 ,承载人口能力下降 ,反过来又…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晓东 《创造》2003,(12):26-28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和生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吴群 《群众》2014,(12):45-46
<正>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创新机制,逐渐形成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体系是当今的焦点。高效循环农业的实施将引领整个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和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对实现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江苏循环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目前江苏农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宏观层面各种确定和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需要从政治、社会、经济与环境全面考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中心,采用实证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及其症结的论述,指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设想。 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植被破坏、森林草原退化是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经济的后遗症。这一切问题都有其症结所在:历史上长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生态脆弱互为因果;“过分强调粮食自给”的发展模式导致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经济建设不遵循生态环境规律,生态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制度上条块分割,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项措施难以落实。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事关整个民族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空间,也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生态环境建设成为西部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由此,在西部开发中要坚持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的双重原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大开发中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李国林 《创造》2004,(2):14-15
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制约和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我们把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建设绿色元谋,就是要充分利用元谋县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相对优势,顺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化的趋势,按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生态改善的要求,实现环境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元谋的重点是"六绿"工程,即:  相似文献   

16.
岚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境内染峁林立,沟壑纵横。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低层次的平面垦植,加上地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边缘的劣势区位,形成这里历史性的生态、经济、社会相互交织的恶性循环,至今仍处于全国贫困县之列。从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我们这个山区贫困县,基础条件落后,水土流失严重,发展要素短缺,立县富民唯一现实也是科学的选择就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共生共存,相互促进,走出一条开发…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与民族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民族贫困山区干部、群众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民族贫困山区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建设好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由于贫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又加剧了贫困,所以,民族贫困山区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困难之一,缺乏统筹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已被民族贫困山区部分干部、群众所认识,但对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使生态环境建设这一命题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不久前,我省制定了《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纲要》,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超越的载体来抓。各地在实践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经济建设作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建立绿色发展量化评估体系,科学评价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既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的切实举措,也是通过制度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实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无锡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评估试点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无锡市荣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18年GDP突破万亿元,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习惯背景,生态环境呈现出严重恶化趋势。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运用先进的法律机制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环境现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